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87

第87章 中国须防巨灾

研究未来灾害学,在一些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它常常讨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类问题:16万~30万年期间,才会有一颗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撞上我们这颗蓝色行星。

虽然,仅就概率而言,这种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几十年后,但对于任期5年的某些地方行政长官来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对于某些只想着赚一笔就溜掉的短视企业家来说,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十几年前,郭增建、秦保燕、李革平等科学家便提出了“未来灾害学”,呼吁认真加以研究,但此学问从来没有进入市场,更没有进入官场。因此最后倒霉的常常是老百姓。

那个时候,这些学者便提出了城市灾害的问题,比如,城市建筑物负荷引起灾害,水荒灾害,化工污染灾害,等等。

像有些城市,建筑物依山而建,高大密集,人员难以有效疏散,当年战争时期,就造成大量伤亡。灾害学应是当地政要的一门必修课,然而,至今,部分官员似仍懵懂。

在学者看来,各地事故和伤亡频发,这正是某些官员和企业家不习未来灾害学的结果。一部分官员长期学习的,是“官场灾害学”。此中最大的灾难,自然是有一天不讨上司喜欢了,而被抛弃。很久以来,“官场灾害学”里面,也是没有引咎辞职这一专题的,而只研究拍上司马屁的学问。

因此,在某些官员看来,灾难,只要不妨碍我做官,那是没关系的。万一发生了,抗击它,是伟大的胜利;抗击不赢,也还是可以用许多办法来号称胜利。于是,事故发生不久,地方政府就又开始表彰先进了。不料想往往很快就又出事了。

学者的警告因此就成了“笑谈”。十几年前,广东的未来学家何博传预言,由于滥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世纪末的中国将发生大洪水。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要影响社会稳定。

当时,中国学者就对中国未来几十年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出了警告:

——城市大地震。这是中国群灾之首。

——天文灾害的可能性。中国城市数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今后受陨石雨打击的可能性不可忽视,尤其是要防备核电站受陨击。统计表明,中国历史上的陨击事件,大多发生在东南部。中国核电站如今大都建在东南。灾害学家从不被邀请参与设计。

——元素周期表中新元素带来的灾害。生物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的灾害。还有其他新发现新工艺致灾。

——海洋灾害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重创。应考虑海洋地震烈度区划和海域地震对策,应考虑海平面上升。

——城市化进程伴生的灾害。可能引起地震。用水量上升引发地裂和地陷。

——地球磁场变化引起灾害。要考虑未来零磁场下人类生理变化的问题。

——人的自身灾害。污染引起的灾害。

……

学者提出,要加快研发救灾机器人。要加强灾害医学、救灾技术的研究。

这不过是十几年前的预言和建议。有的已经不幸言中,有的还暂时没有发生。

学者特别强调的是:中国须防巨灾。

所谓巨灾,是那种各类灾害中最高级别的灾害和接近最高级别的灾害,如发生在人烟稠密和经济发达之区,则死亡人数可达万人以上和(或)经济损失可达百亿元以上。大震、大洪、大风暴潮、大的经济意外,它们往往是超预案的。

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已经使防御巨灾的话题变得尖锐了。仅仅企业的一次事故,就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几万人、十几万人疏散,这样的成本,是很大的了。

建议中国地方为官者,建议中国的企业家,为了自己的仕途和资产安全,更是为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好好学习未来灾害学──不如此,就会发生最巨的巨灾:人祸。

(注:这篇文章发表于2004年。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8万多人死亡和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