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05

第5章 爱有多大空间

春暖花开,又到了哺乳动物们谈情说爱的时候。报刊介绍了一些关于爱情的知识,与往年不同,很多有关科技。

比如,有报道说,英国的心理学家、数学家和人际关系专家发明了一个终极恋爱方程式,让男女推算自己和心仪的对象,是否能爱情花开。该方程式是:爱情={[(F+Ch+P)/2]+[3(C+I)]/10}/[(5-SI)2+2]。其中,F代表自己对对方的好感,Ch代表对方的魅力,P代表体内分泌吸引异性的化学物质,C代表自己的信心,I代表亲密程度,SI代表自我形象。测试者可就每个指标给分,最低1分,最高10分。综合分数低于4分则代表这段感情不会开花结果。

而另一则消息则说,根本不需要为爱情设计出如此复杂的公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在研究1万多名约会者的资料后发现,爱上一个人可能只需要几秒钟。专家说,在男女面对面约会时,人们更可能受到感情的直觉驱使,而不是依照书面资料来作出判断。公式什么的,都是瞎掰。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它又该如何发生呢?看上去,这是个难题。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试图一锤定音,称科学家发现,爱情火花的发生,仅仅是一堆原子的化学反应,跟实验室烧瓶里面的过程没什么两样。原来,它是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据此,科学家进一步认为,一般而言,爱情只能维持3年左右,因为哺乳动物雌雄结伴抚育幼仔,即是此年限。所以,3年左右,离婚率最高。

有人便根据这些研究,去推演未来爱情的可能:也许,保持长久吸引力的方式,并不是去抽脂、美容和健身。终有一天,人类可以自由调节体内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以延长爱情的周期──我想,利用生物工程制造出来的“春药”,必然空前猛烈,足以使天下人人皆能相爱,从而使琼瑶这样的作家永远打消借此题材赚读者眼泪的念头。

只是科幻小说家并不太看好这个前景。有个作家是这么写的:某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生物试剂,使用后,便能让人生产爱情,使反目的夫妻和好。但插足的第三者不甘心,又花更大的价钱去买另一种更加厉害的春药──它能使别人的老婆爱上自己。如此反复不已,整个社会都乱了。

因此,技术的进步,恐怕只是再一次证明,在感情问题上,人类是不可以信任的。这样一来,一些人便觉得,未来的纯真爱情,便只能发生在人与机器人之间了。20世纪80年代,科幻作家魏雅华就以一篇《温柔之乡的梦》,把中国的主流文学圈子吓了一跳。他写一个装上了爱情程序的女机器人,对男主人爱得无怨无悔、无是无非。男人要烧毁自己的研究成果,她还帮着去点火。关键是这女人是不会红颜易老的。还有一篇小说,写到男人死了,忠心耿耿的机器老婆便为他殉葬,看得许多人直落泪。这样的作品,理所当然遭到了主流舆论的狠狠批判。

当然也不都是大男子主义。年轻的科幻作家柳文杨描写了一种短寿的机器人,他被创造出来后,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但那女大学生,故意怠慢他。他便天天在她楼下苦等她。最后有一天,他在整个操场上写满“我爱你”。女大学生被感动了,便冲下楼去,但那机器生物的寿命也到了尾声。两人拥抱在一起时,那“东西”便在女孩怀中化为了灰烬。

这种短暂的人与机器之爱,比起人与人的爱,感觉更为真实,我想是极值得的,可惜,它仅仅是发生在未来。在人类的种种情感中,爱情的想象空间最大,但实现的机会也最为渺茫。在现实社会中,与许多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的事情一样,爱是由爱之外的因素控制着的,爱便太过奢侈起来,即便是得来不易的短暂之爱,也没有太多空间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