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45

第45章 呼唤伟大的“壳产业”的诞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据说与草菅人命远离的时代。“以人为本”昭示我们对于生命是如此的看重,以至于当一个人被发现独自于睡梦中死在房间里的时候,便要由法医来检验,甚至出动警察来侦查。实际上,我们面对的一大主要威胁正来自睡眠中的不测。人在睡觉时是最脆弱的,夜间的大地震,是最要命的。再就是,皇帝也好,富豪也好,武林高手也罢,都有在睡梦中被取过头的先例。而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事实上不必要等到在睡梦中死去。我们完全可以居安思危——而这正是一个经济亮点。当然,仅仅瞄准皇帝、富豪和武林高手,那就形不成产业。我们主要考虑中国处在几个板块相交的构造带上,20世纪全球毁灭性地震有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中国因地震而死的人占全球死者的二分之一,而我们的不少房屋,最近一些年里,据说修得很不结实。说到底,在这个命比油还贵的独生时代,需要发明一种“避难壳”。

设想中的这种产品是椭圆形的,有点像是船棺,但更宽敞,由上下两片组成,非常结实,“十一五”规划里面将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应该可以用于制造这种产品,比如镍基碳纳米纤维一类,能抗高压和高撞击力,绝不破碎。与之相比,浙江富豪纷纷看好的“安全膜”就是小意思了。平时,避难壳是很好的床,人一瞌睡便钻进去,按动一个电子按钮,壳便自动扣上了,外力无法打开。壳中配有尖端的电子催眠装置、阅读照明装置、空气清新装置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等,使壳中的日常幸福指数达到最高值。

当地震来了,房屋塌了,但这个壳被压在废墟中,完好无损,一点不变形。生命保障系统这时开始工作,为躺在里面的主人提供至少一周的食物(压缩类)和水,使之支撑到解放军和搜救犬的到来。除了防震,它当然还可以防火、防盗、防毒气、防爆破、防梦中砍头。人只要一钻进去,恐怖分子拿它是完全没有办法的。即便把它扔入深海一千米,仍然没有问题。

这无疑是一种仿生工程的产物。自然界中的典范是很多的,蚌啊,蛤啊,乌龟王八啊,都有这样的一个壳,危险时缩进去便是了。人大概是退化了,到了物质文化需求增长的时代,却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很不和谐。因此,这个避难壳,必然是有单人舱,也有双人舱的,后者供夫妻或情人用,也有三人舱,供一家人用。有高档、中档和低档之分。穷人买一个不配置计算机系统的简易壳就行了。它是未来世界的生活必需品,因为你不能不睡觉,而这种东西就是未来的概念床。当然,家庭里是否拥有这样一个东西,可以检验一个人对于生命的基本态度,它与价值观有关。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连睡眠也危险?你有没有忧患意识?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未来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你的就业和升迁。

当然,这种避难壳也会向轻型化发展,这样醒着的时候也可以用它,在行走时,在办公时,都以壳相伴,只要有危险,比如,子弹射来的一瞬间,拳头击来的一刹那,它便气垫一样从背后哗地张开来,把整个人体吧嗒一声扣在其中。因此,这是为着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而将被开发的一项巨大产业,也就是壳产业。因为我们越来越有不安全感。这是中国未来的一大发明,至少可以向多灾多难的邻国日本出口,这样,《樱花号方舟》中的主人公,就可以不用躲进废矿了。时刻担心恐怖袭击的美国人大概也是需要它的。

虽然,世界已是危机重重,未来越来越不确定,但仍有一些人买不起这壳,或觉得自己的命贱,而不愿买。这样或会形成赤裸世界与壳形世界的分野,无壳人与壳人的分野。赤裸,并不是不穿衣,而是几无防护地存在于此世界上。这是这个时代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壳形世界最终将征服赤裸世界。放眼四顾,在生活中,“壳崇拜”正在流行。有形的壳,无形的壳,把大家罩着。人类其实早已是壳人,在经历了物种竞争中最残酷的伤痕累累后,我们进化成了自然史上最成功的盔甲类动物。因此,只要与壳相关,都将达到自然与社会的最高和谐,从而潜伏着巨大商机,怕的只是开发不完。

(注:这篇文章发表几年之后,也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年后,据报道,在合肥从事门窗铆焊业务多年的一位工人,就发明了一个“重物埋压救生舱”,并申请了专利。“重物埋压救生舱”舱体是按照力学结构设计,采用厚度为16毫米的钢板制成,长2米,宽1米,高1.2米,内部可同时容纳4个成年人。整个救生舱可承受4000吨重量,相当于7层楼房倒塌时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