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33

第33章 长生不老之后

万寿无疆,这是从帝王到平民,无数人的梦想。近些年来,科学家对衰老机理有了不少新发现,虽然长生不老药还没有找到,但人们相信,下一代人有可能活到150~160岁。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教授奥布里·德格雷教授甚至预言,到2100年,也就是大约100年以后,人可以活到5000岁。

德格雷认为,21世纪的科学将会从根本上改造地球和人类,不留下任何一个值得让人花费气力去祛除的负面因素。这就是说,不再存在任何会使人衰老的条件!当然了,这个“零衰老”理论引起了很大争议。

抛开技术上的可能性不说,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真能长生,那可能是一场灾难。据《北京科技报》报道,科学家认为,如果长生,首先是婚姻将不再存在,人们将过上同居生活,在长达百年的一生中每两三年要换一次同居伙伴。而且人们不再生孩子,出世的只会是一些试管婴儿。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和人都将不复存在,因为不受任何管束的人将肆无忌惮地互相残杀。这个过程将是一种大规模行动,结果地球上的人口将缩减到百分之一,活下来的人又将回到原始状态,并将永远这样生活下去。

最近中国流行的一部科幻小说《赡养上帝》,也描述了这种可怕的前景。作者刘慈欣认为,长生是不可能的,是违背宇宙的规定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最终走向死亡。恒星也一样,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一样,甚至宇宙本身,也有终结的那一天,为什么独有文明能够一直成长呢?

假如有一种文明,它真的通过遗传工程,使其成员能够活上5000岁,则这种文明必然走向老年,必然走向死亡。科幻作家说,个体寿命的延长是文明步入老年的第一个标志。那时,个体的思想在两三千岁左右就已完全僵化,创造性消失殆尽。这样的个体掌握了社会的绝大部分权力,而新的生命很难出生和成长,文明就老了。

那样的文明,无法养活自己,就需要智能机器来供养。这样的智能机器已经完全不依赖于它们的创造者而独立运行,能够自我维护、更新和扩展,它们能够提供文明所需的一切东西,不只是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个体不需为生存付出任何努力,完全靠机器养活,就像躺在一个舒适的摇篮中。渐渐地,个体忘却了技术和科学,文化变得懒散而空虚,失去了创新能力和进取心,文明加速老去。如果机器有一天也锈蚀了,则这个文明的末日就来到了。

文明中个别的智者能够预知这种悲惨结局,因此,在灭亡来临前,他们便利用技术手段,在其他行星上播种生命,并让这种新生命完全按照创造者的形象进化,而其进化的唯一目的,便是为这些注定有一天将一无所用的创造者养老。

在刘慈欣看来,地球文明说不定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人类的存在,人类发展的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机制,都不过是为了有一天奉行“养老”之职责。但地球人,连自己都养不活,多少人挨饥受饿,如果有一天忽然要面对多出的许多人,而这些人都是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老人和超老人,其中大半疾病缠身,则世界经济将马上到达崩溃的边缘。这便是科幻作家对于银发世界作出的最形象、最极端的描述。

结论是:与其渴望长生,不如常念死亡。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这样。这世界上,没有比生存的底线更加脆弱的了。自认为强大而不知衰老和死亡正在降临的人,是无法保持创造力的常态的,并且令人生厌。所谓老而不死谓之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