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22

第22章 用于审判的机器

接受审判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接受你最信任的人的审判,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这样的审判,是针对你的良知。避免受到审判,也便是促使人们去说谎的最大动机之一,这样就可以不用面对内心的真实了。

但科学家预言,总有一天,随着神经生物学的进步,说谎和逃避从理论上讲都不再可能,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最亲爱的人作出的道德审判,你前半生所做的事情,必然要在你后半生遭到报应。什么陈谷子烂账,什么见不得人的,统统要倒出来,统统要供认不讳。到那时,以前对你忠贞不渝的人,会否背离你而去呢?

要实现这样的想法,其关键在于揭示记忆的秘密。这可能是当今科学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但科学家已经逐步发现,记忆与我们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有关,比如颞叶和额叶以及海马体,而某些蛋白质可以控制长期记忆。

因此,记忆也可能对应着神经元细胞的结构性改变。于是,在电子工程师、科幻作家何夕的设计蓝图上,便出现了这样一种高精密度机器,它通过分析神经元细胞的不同特征,追踪并抽取出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段最隐秘的记忆──它们不过就是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活动与传输,从而揭示道貌岸然君子面具下的任何一种无耻。

何夕认为,这种机器虽仅停留于图纸,但它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研制的。一旦制造出来,最可能首先应用于美国总统大选。目前的总统大选,受着太多信息的干扰,已经被媒体和金钱操纵,至于总统是否真正忠诚于这个国家,是否有私心杂念,选民们根本没有办法判断。应该通过立法,使候选人首先经过这种名为“审判者”的机器的检验,把他大脑里隐藏的所有记忆,不分好坏,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才是最真实的民意测验。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至于何夕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设想,我很难猜测。也许,这仅仅是理工科人士对改造社会现实的一种美好愿望?也许,这仅仅是反映了包括何夕在内的许多人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怀疑?我们都不再能确定自己前半生及此刻的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了。

显然,如果上述机器要进入实践,则需要被审判者和审判者同时具备很大的心理承受力。担心的人认为,这个世上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经得起审判,有谁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呢?

何夕的看法是:“但如果一个人在记忆里对某件不该做的事有亏心的感觉,那他起码还是有良知的;而如果这件事并不是不可原谅的话,那么我想,当‘审判者’系统把这件事情从他的记忆里发掘出来的时候,对他而言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实际上,到了总统候选人有勇气站在审判机器面前暴露出自己内心的隐秘时,问题便转换成了,作为审判者的大众,有没有勇气选择一个有着过失和缺点的人当总统?有没有信心选择一个实际上同样是凡人的人做领导者?

在这个问题上,何夕的结论竟是悲观的。他描述了一种情境来解释他的想法:比如,接受审判的现任总统几乎是一个完人,但仅仅有过一次在婚姻上的不忠,因此,便遭到了受媒体煽动的选民的唾弃。而他的对手,比如某位参议员,一个真正的坏人,却通过操纵科学家修改机器的芯片,伪装了自己的记忆,从而篡夺了总统宝座。

一切又还原为一个纯技术问题。我理解何夕的忧虑是,我们的未来极有可能被全面技术化,一切都还原成了原子和分子,由科学家精确地操纵着,以单个事件来解释整体。那么,我们的感情世界的真实性,又究竟存在于何方呢?又怎能不被人误解呢?

这些问题都还无解。但正是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看到了科幻小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