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10

第10章 全身上满闹铃发条

在今后,什么才是最值得向朋友炫耀的一件事情呢?有人说,不是拥有一辆豪华轿车,而是在下午拥有三小时的空闲时间。

这真能做到么?1900年前后,人类平均寿命是50岁,每周工作65小时,人一生可支配时间是44万个小时,其中工作时间是15万个小时,用于吃饭、睡觉和个人保健的时间是18万个小时,还剩下11万个小时是空闲时间。如今人类平均寿命是70岁,每周工作40小时,如果一生中工作40年,则工作中要度过8.3万个小时,25.5万个小时用来吃饭、睡觉和保健,空闲时间是27.5万个小时。

人类拥有的空闲时间在增加,但是,人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空闲。即便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帮助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但每个人都在说“我没空”!

时间都用在哪里了?这是当代人生的一个极大悖论。不管怎样,再要像古代诗人那样,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优哉游哉乘一叶扁舟沿长江而下,只为着体验那样一种风光,消费一把自己的心情,是根本不可能的了。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啊,比贪污受贿还要受到指责。

实现任何一个宏伟目标,都需要投入时间。国家的竞争,因此首先是时间上的竞争,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迈进过程中,中国将会遇到三大时间难题:

其一,工业化的中国其实还是一个传统社会。不少人一生的头等大事在于去认识尽可能多的人,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在未来一些年里尚难看到改变的迹象。对那些你本来不想搭理的人,你要花大量时间跟他说话,要陪着他吃饭。调查一下中国人用于吃饭的时间比别的国家多多少,这也是反映竞争力高下的一个方面。

其二,时间还将会用在一些特别需要时间的事情上面。如一篇新闻报道写到,山西的煤老板办一个安全生产许可证,最少要过二三十道关,每道关你都要想出过的办法。从村委会主任开始,到乡镇,到区县,再到市里,他们都放行后,才能报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而每个环节都有三四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由主管副职和一把手签字才能通过,有一个人不放行,又得从头再来。

其三,大人们会用越来越多的商机的名义,剥夺孩子们的时间,使祖国的未来从很小的时候就进入消费成熟期,并过早地在物欲中衰老。现在,我们看见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却天天混日子,根本没有什么创造活力。

能够预计的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比人家要少,因此,常常就只能把许多的人集中起来,把单个人支配着的零碎时间,整体地运用在一项大工程上。但一旦散开来,个体的时间却仍然不够,不少中国人感叹浮生匆匆。于是,教大家如何合理运用时间的效率手册到处都是,要你把每一分钟都掰开来用。其实这只会使未来的时间变得更加短暂和破碎。许多人会成为时钟控制的活死人,成为全身都上满了闹铃发条的人。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人们因此而急躁,什么事都想一夜间速成。

有没有办法改变呢?办法是有的,但是,得等待两种机器的发明。

一种是“光阴机”,可以改变时间的快慢。你讨厌做的事,一按键便可以一跳而过;你喜欢做的事,就慢慢来。发明者把它借给人们使用,报酬只有一样:归还时,往机器里额外储存一小时,他就可以攒下别人施舍的这些时间,去读遍天下的书。

另一种是“时间农场”,用一种物理学的办法,使那里的时钟发疯地走,一切都加速运转,麦子、GDP和思想都比正常世界长得快。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许多要费心费时处理的大事,都放到那里面去做。

这两种机器,都是中国人构想出来的,大概也只有中国人能构想出来。这样的机器,何时才能发明出来呢?也只有让时间来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