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中册)
7175000000005

第5章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在欧洲中部的维斯瓦河和奥得河流域,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波兰。那里气侯温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矿藏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大。奔腾不息的维斯瓦河,世世代代哺育着波兰儿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国家,在18世纪后半叶,却遭到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的瓜分。这是波兰历史上最悲痛的一页。

波兰于公元10世纪形成封建国家。16世纪时,成为东欧强国之一,其疆域北起波罗的海沿岸,南近黑海之滨,西抵奥得河,东达第聂伯河一带。到17世纪上半叶,其版图达到9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100多万,领土之大在欧洲仅次于俄国。

这样一个大国为什么会一度亡国呢?原因是多方面。从波兰国内看,主要是因为经济制度的落后和政治制度的腐败导致国力衰弱。从国外看,俄、普、奥三国的联合入侵则直接导致了对波兰的瓜分。

在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得到了较快发展。而此时的波兰却仍实行着劳役庄园制度,其特点之一就是依赖西欧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西欧国家相继达到粮食自给,于是波兰粮食出口随之减少,而日益加剧的大贵族封建割剧则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得波兰经济更加落后。

政治上,波兰仍在实行落后的封建主义贵族共和制。它的“自由选王制”,不仅大大削弱了王权,也为外国插手波兰政治直至掠夺、侵略波兰提供了方便。因为它明文规定允许外国人竞选波兰国王,在1572年至1795年期间所选出的11个国王中,竟有7个是外国人。更不用说本国贵族为王位而进行的争斗了。它的“自由否决权”也给国家带来了混乱,法令规定每个议员都可使用否决权,只要一人否决,议案就通不过。所以,从1652年至1707年的55年中,共召开过55次议会,竟有48次没通过任何议案。国力衰弱,政治混乱、腐败,加上平原地形无险可守,使波兰不堪一击。

此时的沙皇俄国却是十分强大,且富有侵略性。彼得一世对内改革,对外扩张。其东部边界已至太平洋沿岸,向西推进,波兰则首当其冲。1721年俄国对瑞典战争胜利后,抢走波兰的里兰夫,并进一步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波兰本土。

波兰的西邻普鲁士,原是波兰的一个属国,1660年独立。到了18世纪中期,建立在军事封建制基础上的普鲁士首先对波兰构成了威胁,它渴望占有波兰维斯瓦河口和西里西亚矿产。1748年,普鲁士经过与奥地利的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后,终于占领了波兰的西里西亚,并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波兰。

奥地利是波兰的南邻,曾于1720年加入俄普关于“保证”波兰政治制度不变的“波茨坦协定”,1748年失去西里西亚后,十分不甘心,且对波兰南部地区向来垂涎三尺,一直在寻机占领。1770年波兰南部发生反政府骚动,奥地利军队应波兰国王之邀开入波兰。动乱平息之后,奥地利军却没有撤走,而且扩大地盘,占领了包括极有经济价值的维利奇盐矿在内的区域。

第一次瓜分波兰是1768年由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提议的。他串通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和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1772年在彼得堡经过讨价还价,于8月5日签署了瓜分波兰的条约。条约规定,普鲁士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拥有维斯瓦河口这个十分有经济价值的出海口,共占领面积3.6万平方公里。俄国占领的面积最大,北部和东部的9.7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则割占了波兰富饶而人口稠密的南部地区,共计面积8.3万平方公里。

条约签署后,为粉饰自己的强盗行径以欺世惑众,俄、普、奥于1773年5月,胁迫波兰在华沙召开议会,企图使瓜分条约合法化。开会那天,三国军队全副武装,层层包围会场,进行武力要挟。但以雷腾为代表的爱国议员坚决抵制。最终,以国王被迫签字同意瓜分条约而告结束,波兰第一次被俄、普、奥三国瓜分。这次瓜分,使波兰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失去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经济更加衰弱。

国家被瓜分后,波兰人民的改革呼声极高。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于1776年提出了修改宪法的紧急议案,进行政治改革。同时他又致力于发展教育、艺术和文化事业,这无疑推动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波兰的政治改革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之下蓬勃开展,最高潮的标志是1791年5月3日通过的《五三宪法》。它废除“自由选王制”,实行“王位世袭制”;废除“自由否决权”,采用“多数表决制”;实行三权分立,特别规定国王只有行政权,而无制定法律和与外国缔结条约的权力。它宣称全体公民都是“民族独立自由的扞卫者”,社会各阶层都有义务也被允许参加军队保卫国家。与此同时,波兰的国防军增加到10万人,新建的陆军部全权负责国防建设。

波兰国内的改革,尤其是《五三宪法》的通过,引起了俄、普两国的惊慌,它们担心波兰国家得到加强。俄国便找借口于第二年5月将10万大军开入波兰进行武装干涉和侵略,普鲁士也找借口悍然出兵波兰。由于军事的失败和国王的软弱,波兰再次沦于侵略者的铁蹄下,华沙和波兰大部分领土被占。

1793年正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普鲁士掠夺了5.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掠夺了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与第一次瓜分一样,他们仍采用欺世盗名的手段,以武力威逼波兰议会批准条约。结果,全体议员以沉默来抗议。侵略者竟公然宣布“沉默即通过”。这次瓜分之后,波兰只剩下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400多万人口,国家2/3领土处于外国占领之下,国家独立名存实亡。波兰的军队被限制在1.5万人之内,波兰国王受俄国沙皇约束,政府成为傀儡。

波兰被第二次瓜分后,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一部分进步的小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奔走呼号。波兰民族英雄塔代乌士·科希秋什科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一时间点燃了波兰广大爱国者的爱国激情,他们在科希秋什科的率领下,向华沙进军。华沙城内的人民也举行起义,里应外合,夺回了被占领的首都华沙。科希秋什科宣布改革政令。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逐渐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时,俄、普两国迅速派大量军队,疯狂镇压起义。加上起义军内部分裂,终于导致起义失败。起义者受到侵略军的血腥屠杀,华沙变成人间地狱。在此之间,奥军也再次入侵波兰。

起义失败后,波兰遭到第三次瓜分。1795年10月24日,俄、普、奥三国经过长时间的分赃商谈,终于签订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奥地利割占领土4.75万平方公里,俄国将12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并入它的版图,普鲁士则夺取了西部其余的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华沙。

这样,经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3国的3次瓜分,波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被灭亡了。从此,波兰的1500多万人民分别被置于俄、普、奥三国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长期被奴役,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波兰国王作为亡国之君,3年后抑郁而死。

在后来的120多年中,波兰人民不断地起义、反抗,百折不挠。同时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8年波兰首先被苏俄承认为独立国家。1919年,帝国主义各国在《凡尔赛和约》中承认了波兰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