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代,孔嶷(一作孔亭),字成功,于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四代,孔抚,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五代,孔懿,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六代,孔鲜,字隐之,于(刘)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世袭奉圣亭侯。
第二十七代,孔乘,字敬山,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公元473年)被封为崇圣大夫。
第二十八代,孔灵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被封为崇圣侯。
第二十九代,孔文泰,世袭崇圣侯。
第三十代,孔渠,世袭崇圣侯。
第三十一代,孔长孙,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被封为恭圣侯。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封为邹国公。
第三十二代,孔嗣悊,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被封为绍圣侯。
第三十三代,孔德伦,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被封为褒圣侯。
第三十四代,孔崇基,于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世袭褒圣侯。
第三十五代,孔璲之,字藏晖,于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世袭褒圣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被封为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第三十六代,孔萱,世袭文宣公。
第三十七代,孔齐卿,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世袭文宣公。
第三十八代,孔惟睚,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世袭文宣公。
第三十九代,孔策,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世袭文宣公。
第四十代,孔振,字国文,于唐懿宗感通四年(公元863年)世袭文宣公。
第四十一代,孔昭俭,世袭文宣公。
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字斋郎,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被任为泗水主簿,失掉了“文宣公”的爵位。因当时社会动乱,孔光嗣生下儿子孔仁玉不久,便于五代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公元915年)被庙户孔末所杀。孔仁玉被其母亲抱到外祖父张温家藏了起来。后来孔末追杀至张温家,张温以自己的亲孙子取代孔仁玉,被孔末杀害。孔仁玉便一直在其外祖父家长大成人。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孔仁玉十九岁,有人上书皇帝奏明此事。唐明宗派人查清事情因由,传下诏旨,杀死了孔末,由孔仁玉主持祭祀孔子的事务,任曲阜县主簿。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唐明宗又加封孔仁玉世袭文宣公爵位。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孔仁玉又兼任曲阜县令。孔仁玉,字温和,为孔子的四十三代孙。因为他的父亲被杀,失掉了爵位,后又由他袭爵,继承了祖业,所以他被称为“中兴祖”。
孔仁玉生四子,长子孔宜,字不疑,于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被任为曲阜县主簿。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被封为赞善大夫,并世袭文宣公爵位。孔宜为孔子四十四代孙。
第四十五代,孔延世,字茂先,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世袭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
第四十六代,孔圣佑,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世袭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因孔圣佑无子嗣,后由其从弟孔宗愿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世袭文宣公,并兼任曲阜县令。孔宗愿,字子庄,于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被封为衍圣公。从此孔氏世家族繁衍接续,孔子嫡系后裔中每代都有一位世袭的圣人。
第四十七代,孔若蒙,字公明,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世袭衍圣公爵位。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孔若蒙的爵位被废掉,由其弟孔若虚世袭奉圣公。孔若虚,字公实,死后,仍由孔若蒙之子孔端友袭爵。
第四十八代,孔端友,字子交,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世袭衍圣公。
孔端友无子嗣,其弟孔端操生二子,长子孔玠,次子孔瑶。
孔瑶,字文老,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和金熙宗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两次世袭衍圣公爵位。这是孔氏世家族的四十九代。
第五十代,孔拯,字元济,于金熙宗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世袭衍圣公。孔拯夭折,无子嗣,由其弟孔摁于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世袭衍圣公。孔摁生子孔元措,字梦得。
第五十一代,孔元措,于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和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两次世袭衍圣公爵位。孔元措无子嗣,由其弟孔元纮之子孔浈袭爵。
第五十二代,孔浈,字昭度,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世袭衍圣公爵位。后来有人告孔浈乃李姓贼民所生,遂于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被剥夺衍圣公爵位。
自从孔浈被削夺爵位后,相隔四十三年没有人继承衍圣公爵位。直至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又封孔治为衍圣公。这是第五十三代。孔治,字世安,是孔宗愿的第三个儿子孔若愚的六世孙。他们中间的四代是,孔若愚生子孔端立,字子植;孔端立生子孔琥,字西老;孔琥生子孔拂,字文通;孔拂生子孔元用,字俊卿。
第五十四代,孔治的儿子孔思诚世袭衍圣公。因为孔思诚为支庶袭封,族人中多有不服者,于是被解除爵位。后来,仍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孔思晦,字明道,于元仁宗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世袭衍圣公。孔思晦生子孔克坚,字璟夫。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于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世袭衍圣公。
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世袭衍圣公。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再次世袭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下诏旨,封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
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世袭衍圣公。
第五十八代,孔公鉴,字昭文,于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世袭衍圣公。
第五十九代,孔颜缙,字朝绅,于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代,孔承庆,字永祚,早死,未能袭爵,后来被追封为衍圣公。孔承庆长子孔弘绪,字以敬,号南溪;次子孔弘泰,字以和。
第六十一代,孔弘绪,于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世袭衍圣公。后来因为他的府宅规模过大、等级过高,超过了当时的规定,于是被弹劾,削夺了爵位。遂由其弟孔弘泰于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世袭衍圣公。后来又由孔弘绪之子孔闻韶世袭爵位。
第六十二代,孔闻韶,字知德,号成庵,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三代,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四代,孔尚贤,字象之,号希庵,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世袭衍圣公。孔尚贤生二子,长子胤椿,次子胤桂,都夭折,无子嗣。乃由孔尚贤从弟孔尚垣之子孔胤植袭爵。后来为了避清朝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讳,特改“胤”字为“衍”字。因此,在过去的书籍和史料中有孔胤椿和孔衍椿、孔胤桂和孔衍桂、孔胤植和孔衍植相混淆的现象。
第六十五代,孔胤植,字懋甲,号对寰,于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六代,孔兴燮,字起吕,号辅垣,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七代,孔毓圻,字钟在,号兰堂,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八代,孔传铎,字振路,号牖民,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世袭衍圣公。
第六十九代,孔继濩,字体和,号纯斋,未袭爵即病故,后被追封为衍圣公。
第七十代,孔广棨,字京立,号石门,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一代,孔昭焕,字显文,号尧峄,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二代,孔宪培,字养元,号笃斋,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世袭衍圣公。孔宪培,原名孔宪允,是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改的名字。孔宪培娶乾隆帝的女儿为妻,没生育儿女,夫妻便双双去世。后由孔宪培的胞弟孔宪增之子孔庆熔袭爵。
第七十三代,孔庆熔,字陶甫,号冶山,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四代,孔繁灏,字文渊,号伯海,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五代,孔祥珂,字观堂,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世袭衍圣公。
第七十六代,孔令贻,字燕庭,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世袭衍圣公。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袁世凯也封孔令贻为衍圣公。
第七十七代,孔德成,字达生。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徐世昌封孔德成为衍圣公。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又被蒋介石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就在民国期间,衍圣公制度被废除,孔德成便成了孔氏世家族里最后的一代衍圣公,被世人称为“末代圣人”。
“德”字辈以后的行辈是: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在“扬”字辈之后又拟行辈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