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宝密码
715600000057

第57章 昭陵六骏遭遇浩劫—宝马良驹,世人觊觎

发现地点:陕西省礼泉县

刻成年代:公元636年

距今年代:1300多年

考古地位:说明了1000多年前北方草原民族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对以重振汉唐雄风和丝绸之路为龙头的现代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昭陵六骏的来历

“昭陵六骏”中的“昭陵”是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六骏”是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为纪念曾经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六匹战马,诏令阎立本、阎立德将六匹战马分别雕刻在宽2米、高15米、厚03米的青石屏上,列置在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后称“昭陵六骏”。昭陵六骏除炫耀唐太宗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在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具有积极的感召意义。 

昭陵六骏分东西两组,东面第一骏名为“特勒骠”, “特勒”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故名为“特勒”,又因此马毛色黄里透白,白嘴微黑,故称“骠”。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勒骠即是这一战役中李世民的坐骑。战斗中,特勒骠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八次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东面第二骏名为“青骓”,此马毛色苍白,间有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公元621年,窦建德作乱。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做奔驰状,四蹄腾空。马身中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唐太宗称赞它:“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东面第三骏为“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中五箭,都射在了马的臀部,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瀍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西面第一骏为“飒露紫”,毛色紫红,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是六骏中唯一一件附刻人物和事迹的石刻。《新唐书·丘行恭传》中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决战洛阳,李世民有一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攻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亲自乘着飒露紫,试探对方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只有丘行恭跟从。后李世民被敌人包围,王军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在此危急时刻,丘行恭赶来营救,阻住敌人的进攻。然后, 丘行恭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亲自给御骑飒露紫拔箭,并且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所以,唐太宗特别将他的英雄形象雕刻在昭陵上。石刻中的丘行恭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间有佩刀及箭囊,形象英俊威武,正在俯首为马拔箭, 再现了战斗中的情景。太宗赞誉飒露紫:“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

西面第二骏为“拳毛马呙”, 此马毛色黄,做旋转状,黑嘴,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马呙身中9箭,头稍低,做缓行状,是其在忍受伤痛仍在全力救主的写照。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此马全身乌黑,只有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双方相峙两个月。后来,李世民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白蹄乌身先士卒,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石刻上的“白蹄乌”正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飘扬,逐风奔驰。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

昭陵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准确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个性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不仅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也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昭陵六骏遭遇的浩劫

昭陵建成以后历代都有人看守,但到了清代末期,国家风雨飘摇、政府自顾不暇,也就没有精力再派人照看这几块石刻,而那些一直觊觎昭陵六骏的人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行动了。至今,昭陵六骏存在国内的只有“特勒骠”、“青骓”、 “什伐赤”和“白蹄乌”四骏,而“飒露紫”和“拳毛马呙”则藏在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说到这两骏流传到美国的过程,就必须要提到北京一个姓赵的古董商。

这位姓赵的古董商幼年生活贫困,其父将他送到一家古玩店当学徒。学徒期间,赵某认识了一位在翰林院任编修的老翰林。老翰林的知识非常广博,在一次闲谈中,赵某从他那里听到了“昭陵六骏”的故事,并得知昭陵已无人看守。后来,赵某出师后,就自己开了一家古玩店。在此期间,他认识一个对他极有帮助的人——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袁克文喜欢与文人交游,并对古玩情有独钟,赵某投其所好,经常给他送去一些古玉、鼻烟壶和书法碑帖等,很受袁二少爷的欢迎。时间一长,赵某就成了袁二少爷家的常客,并深得袁少爷的器重和赏识。

后来,袁世凯复辟称帝,袁家要修建花园,所有要用的东西都装箱运送,箱子上贴着袁世凯的家封。赵某从封条上得到了灵感,他感觉自己得到“昭陵六骏”的机会来了。一天,他在拜见袁克文的时候说,袁家修建花园他一定要出一份力,要从外面弄些奇花异草、怪石古树来作为点缀,袁克文当然应允。赵某又说,从外面往城内运东西很麻烦,需要用袁家的封条,袁克文很痛快地为他行了方便。1912年,赵某就去了陕西,对当地官员说袁大总统修建府邸花园,要用两尊昭陵六骏石雕做点缀。当地官员自然不敢阻挡,当即就取下了“拳毛马呙”和“飒露紫”给了赵某,赵某在运送石雕的箱子外面贴上了袁世凯的封条,就这样一路畅通地运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赵某并没有把这两尊昭陵六骏送给袁家,而是另外弄了一些假山怪石,两尊昭陵六骏则被他卖给了专门做古董出口生意的卢芹斋,并由卢芹斋转卖到了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卢芹斋从类似的古董生意中得到了不少好处,1918年,他把另外四尊昭陵六骏打碎,企图偷运出国。当时,袁世凯的封条已经不存在,他就打着“将四骏运到西安保存”的旗号骗过了四骏的保管人员。不过,这件事情引起了一个当地士绅的注意,他悄悄地跟踪了运送四骏的马车,并向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四骏才得以幸存,但已经不完整。直到2002年,在昭陵北门建筑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才找到了“青骓”的后腿关节和“特勒骠”的蹄腕浮雕残块,四骏最终全聚,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因为当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购买程序是合法的,所以两骏的回归难度非常大。我国相关人员曾就两骏的回归问题与对方进行探讨,但对方总是回避这个话题,甚至提出用两个兵马俑交换,我方显然不会接受这个条件。我们只有期盼着国家繁荣强大,能够使用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使国宝尽快回到人民的怀抱。

附:唐代的养马业

在古代,由于战争和日常生活中驾车代步以及生产的需要,马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唐朝的养马业尤为发达,政府专门设太仆寺管理全国马政,还在西北草原地带设置了不少官营牧场,作为饲料基地。至高宗年间,唐政府养马多达706000匹。 

政府养马主要是为了军事,特别重视马的强壮矫健。为了改良马种,唐从西域输入大批优良马种,与本地马进行杂交和繁殖,取得了成功。

因马匹数量繁多,唐朝人人会骑马,就连女子也不例外。《资治通鉴》中就曾记载:玄宗天宝十载正月,“杨氏五宅(杨贵妃兄姊)夜游,与广平公主(玄宗女)从者争西市门,杨氏奴挥鞭及公主衣,公主坠马……”由此可见,唐朝骑马之风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