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宝密码
715600000015

第15章 秦陵兵马俑—千古一帝的地下雄师

发现地点: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1974年3月发现,5月开始发掘

距今年代:2200多年

代表性国宝:秦兵马俑、铜车马

考古地位:为中国第一皇家陵园,对研究秦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打井发现世界奇迹

1974年春天,陕西省又同往年一样,进入了干旱期。为了缓解旱情,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个村民相约到村南的西崖畔打井。开始的工程还算顺利,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挖下去2米深。但是,这个时候,底下的土已经不再是正常的黄色,而呈一种焦黄色,并且土质非常坚硬。挖土的杨志发和杨彦信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想,而是继续使劲往下挖。又过了两天,挖的深度已经有3米多。突然,杨志发抡下去的锄头碰到了一个硬物,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们以为挖到了一个瓦罐,就接着往下挖,谁知道下面的东西竟慢慢显出了人身,它的上身完好,但是没有头。两个人很好奇地再往下挖,这个瓦人的手和腿也出现了。后来,他们又挖出了一堆陶俑残片,并发现了铺地方砖,只是根本没有挖出水来。

他们把这些东西运到地上,在场的人都围过来看,一边看还一边议论,有人说这是“瓦爷”,因为他们的祖辈在挖墓时也见到过这样的瓦制人像。当时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以为是挖土得罪了地下的庙神,还有些老人来给这些“瓦爷”烧香叩头,企求免罪;也有人说是“瓦神庙”;还有人说地下是砖瓦窑……一时间,众说纷纭。挖出陶俑的这个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飞快。后来,就传到了房树民的耳朵里。房树民是西杨村所在公社的水保员,略懂一些考古知识。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就立即来到现场观看,他发现这些挖出的铺地方砖竟然和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砖一模一样,那这里会不会也是一处秦代遗址?

房树民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文化馆专管文物的工作人员马上赶到了西杨村。他们组织村民整理了散失的陶俑与陶片,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和研究。后来一位回家探亲的北京记者知道了这件事,并以此为题材撰写了一篇《秦始皇陵出现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报道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稿件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了中央部门的重视,经考古专家初步考察,确定考古价值后,国家文物局正式组织考古队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经发掘发现,秦陵兵马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约14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的面积较小,有500多平方米。而且在这三个随葬坑中共发现了7000余件陶俑、100多辆战车、400余匹陶马以及数十万件兵器,整个随葬坑可谓规模空前,出土文物也可用威武雄壮来形容。从这些兵马俑,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气吞山河的宏大气魄。

地下雄师,威严气魄

兵马俑坑位于秦陵东部1200米处的东大道北侧,坐西向东排列,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结构建筑。

兵马俑是为秦始皇从葬而设,是陵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陪葬形式,在秦代以前并无先例,并且秦俑的高度等同于真人,甚至较真人高大,这在后世帝王陵墓中是空前绝后的。

秦俑的规模和数量都非常宏大,在一号坑就有武士俑六千件左右、陶马一百六十多匹、战车约四十乘。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矩阵,前廓有3列横队的袍俑204尊,其中,3名手执长兵顺,余皆持弓弩,还有2柄吴钩,组成矩阵的前锋;南北两侧的边洞和后廓各有一列向外站立的甲俑,组成矩阵的两翼和后卫,主体包括御车、指挥和车士,车上还配备钟、鼓和弓弩、柔等,车后有随车甲俑。

二号坑有木质战车89乘、陶质车马356匹、鞍马116匹、陶俑939尊,为曲尺形结构。

三号坑的正面是一乘具有华盖的乘车,后随甲俑4尊。南北两侧室里则是夹道而立的手执长殳的甲士64尊。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都是仿照真人、真马雕铸而成的。比例也不曾缩减,身高多在175米~195米之间,并且以兵种的不同分为将军俑、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等。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都严格写实。将军俑一般都轮廓清晰、身材挺拔、胸背套有铠甲、双手叠压拄剑、目光炯炯,可以让人感觉到作为将领的睿智和威严;步兵俑则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多为一手执缰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似乎随时准备上马拼杀;车兵俑还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在中间驾驭着战车,军士站在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有的是立姿,有的是跪姿,都在张弓搭箭,表情专注地凝视前方。这些兵俑的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有的饱经风霜,有的纯真稚气,非常形象逼真。

马俑基本都是高15米、长2米,马头方正,两耳短促,眼睛大而有神,鼻大口阔,而且体形健硕,腿部肌肉突出,表情机警,似欲奔行,很有活力。精巧的工匠连一些细枝末节都没有马虎,如兵俑头上的丝带微微上扬,这就造成了随风飘动之感。最令人惊叹的是跪射俑鞋底上的阵脚都按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做成两头密中间稀的样子,可谓细致入微。这些兵马俑队列整齐、威风凛凛,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的战争阵法,他们向世人展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这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发掘过程中,一号兵马俑坑还给了考古人员意外的惊喜。在一个武士陶俑的下面,他们发现了一把青铜剑!这把青铜剑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尘封,竟然锋芒依旧。最可贵的是,这把青铜剑长达928厘米,是所有青铜剑中最长的一把。铸造这种长度的青铜剑要解决韧性与硬度的矛盾,如果在青铜中加锡比较多,剑的硬度就越大,剑锋也越利,但是这样就保证不了剑的韧性。秦始皇陵中出土的这把青铜剑不仅长而锋利,柔韧性也很好,说明秦代已经有了很高的青铜铸造技术。而且青铜剑是怎样保持2000多年不锈,这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后来,在1980年的一次发掘中,在陵区西侧还发现了两件彩绘铜车马,这称得上是真正的青铜之最。其中的铜立车长225厘米,是当时的四马战车,车上还有一位威武的军士正在驾马;另一铜车长达317厘米,是四马安车,车厢以箱板围成车蕃,蕃上有篷盖,还设有门窗,车上有一名御者正在驾马,这是给王公贵族专用的出行车马。这辆车重1241公斤,这样的形制和重量在我国古代的金属器中是极为罕见的。车上还绘有龙凤图案,显得高贵华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这是大诗人李白讴歌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诗句。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而它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秦始皇名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京都邯郸,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秦国在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之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秦王朝建立之后,秦始皇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统一了度量衡,强化了中央集权制。为了达到实行愚民之治,秦始皇还导演了“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后来,因不满秦始皇的暴政,陈胜、吴广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强大的秦王朝最终覆灭。

据记载,秦始皇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陵园,历时39年,到公元前208年才完工。陵墓的设计者是当时的丞相李斯,这项工程共征集了72万人力,几乎相当于修建埃及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整个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它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所有帝王陵墓中,以规模之大、埋藏之丰富著称于世。

附:秦始皇陵发掘后的历史沿革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秦始皇陵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秦始皇陵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2002年,秦始皇陵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