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简明诊疗手册
715100000006

第6章 异常心理的判别与心理健康的维护(1)

异常心理的概念与判别标准

异常心理与其相关概念

所谓异常心理,就是偏离正常的心理。这是一个相对性极强的概念。首先,因为人类的身高、体重、智力等都是呈常态分布的,即大多数人接近平均数,只有极少数偏于两端。因此,高与矮、重与轻、智与愚等两端者,均可视为异常。但异常心理却不同。如远离平均数的高智商是一种优秀状态,心理学者不愿以异常来称呼,而称之为超常。异常即带有否定的意思。再则,人们所居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不一样,所持有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有差异,因此对异常的看法也就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从统计角度看异常是不含否定意义的,但从社会角度看异常却可能含有否定的意义。于是,我们可把异常理解为偏离正常,但却很难对异常心理作同样的理解。

1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是指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身心疾病与纯粹躯体的器质性疾病有所不同,但它又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变化。因此这类异常被人视为生理的,而忽略其心理的因素。身心疾病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

2越轨行为

所谓越轨行为,就是指不同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这个词有否定的含义。相对于正常行为而言,它也可属于不正常,如违反常规、破坏纪律等。

3不适应

所谓不适应,是指由于环境的某种原因造成人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人不能正常地顺应生活、工作和学习。它既无生理的或心理的不正常,也不像越轨行为那样表现出反抗或破坏,但就是不能正常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对这种人常结合心理校正模式和教育模式进行调治。另外,像大脑疾患、躯体缺陷等也可能使人产生某种心理上的异常,但它们属于缺陷学或缺陷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犯罪行为也属于异常,但这是犯罪学研究的问题和法律制裁的问题。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并非易事。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其三,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只能靠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1自我评价

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认定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人,其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如果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具体请看第四个标准。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2心理测验标准

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这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

4外部评价标准

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是正确的,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旁人最清楚。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5社会适应性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和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异常心理的类别与成因

类别

1神经症。常见的有焦虑反应、恐怖症、神经衰弱症、疑病症、抑郁症等。

2心理过程障碍。如感知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以及综合性的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

3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型式障碍、人格特质障碍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性行为障碍。表现为性冲动障碍和性对象的歪曲。

(1)功能障碍。如阳萎、阴冷。

(2)对象歪曲。如同性恋、恋阴癖、恋物癖、兽奸。

(3)活动歪曲。如露阴癖、窥阴癖、异装癖、口交、施虐淫、尸奸。

(4)反社会。如强奸、乱伦等。

5精神病。一般分为精神分裂症、情感精神病和偏执精神病三类。

6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具有心理病因的躯体疾病。所包括的范围极广:

(1)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心动过速。

(2)胃肠系统。消化性溃疡、溃疡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症。

(3)泌尿生殖系统。排尿障碍、阳冷、阴冷、月经失调或痛经。

(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

(5)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慢性呃逆。

(6)皮肤系统。荨麻疹、突然性斑秃、神经性皮炎。

(7)肌肉和骨骼系统。周身疼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异常心理的成因

分析引起异常心理的原因,情况错综复杂,从微观研究提示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某种异常,到宏观研究有人际关系障碍或心理社会因素作用,均可以找到有关的答案。目前,较一致的看法倾向于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子代的现象。遗传因素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得以证实。

(1)个体家族调查。调查发现,患者亲属中发生同类精神疾病的,比正常人口中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而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

(2)双生子研究。根据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以及一起抚养与分开抚养不同情况下同病的调查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的同病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而异卵双生子又高于一般的普查所得发病率结果;双生子一起抚养的同病率也显著高于分开抚养。

(3)细胞遗传学研究。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染色体畸变,如某个染色体缺失、重复、倒置、易位,可以引起某些心理疾病。

2素质因素

素质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也指易患某种心理异常疾病的遗传因素,它包括一个人内在的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敏感的心理素质,如过敏、脆弱与内向的性格,在有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之下,易于出现心理障碍;而稳定、坚强与外向的性格,在同样外界有害致病因素冲击之下,能表现较高的耐受能力,避免出现精神障碍。

(2)躯体素质。躯体素质包括体型大小、体力强弱、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疾病抵抗能力、损伤的恢复或代偿能力,对体力、精力消耗的耐受性等。

3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变迁大多可作为应激源引起应激反应。应激通常指紧张、压力而言。应激是否引起心理异常,一方面取决于应激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同时也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和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信息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应激事件引起的反应不仅包括心理反应,也包括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1)心理因素研究。应激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活事件,二是自然灾害。或者丧偶、离婚、退休、子女离家,或者地震、水灾、火灾、滑坡、爆炸、空袭等,多迅速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心理异常。

(2)社会因素研究。人是社会的人,个体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使其产生人格缺陷或行为紊乱。

①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精神疾病的病种、症状、内容和频率多不相同,在某些特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之中,可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异常。

②移民因素。移民和难民移往国外或到本国的陌生地区居住或避难,都可作为引起心理异常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