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简明诊疗手册
715100000047

第47章 特殊情况下人的心理护理与保健(2)

2坦然接受新生命的来临

生育能力是女性与生俱来的能力,生产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绝大多数女性都能顺利自然地完成,如存在一些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问题,现代的医疗技术也能顺利地采取剖腹产的方式将婴儿取出,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安全。任何喜悦的收获都来之不易,分娩要经过短暂的阵痛是自然现象,如果害怕,情绪过分紧张,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反而会更大。

3关键时期相互体贴

作为在妊娠期的妻子,也应该理解丈夫,在这一过程当中丈夫也有一定的心理变化,他既为将要当上爸爸,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而喜悦,同时也为担负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惶惑。加之妻子身体的不适、性情的改变、感情的转移,使丈夫会感到无所适从、焦虑不安。因此妻子应给丈夫以一定的关怀和理解,与丈夫一道为共同创造温馨家庭而努力。同时,孕妇还要尽量少看有恶性刺激的电影与电视,以免引起过度的情绪波动。

4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

多进行体育锻炼,孕期坚持体育运动对孕妇和胎儿均有好处。适当运动可以缓解背痛,使肌肉结实(尤其是背部、腰部、大腿部等),从而使孕妇有较好的体形,运动可使肠部蠕动加快,降低便秘的发生率。还应注意选择好运动的地点和时间。如条件许可,尽可能到花草茂盛、绿树成荫的地方,这些地方空气清新、氧气浓度高,尘土和噪音都较少,对母体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注意陶冶情操,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临产前,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胎教或做一些有利健康的活动,如编织、绘画、唱歌、散步等,不要闭门在家,整日躺在床上,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未来的担忧上。

男性更年期及心理保健

男性更年期,系一种男性的、伴随年龄而逐渐出现的雄性激素水平降低状态,其表现不可仅只从生物学或者临床的角度阐述,因而常常须冠以男性增龄性雄性激素水平下降。

男性更年期的心理保健,主要有如下内容:

1正确认识,坦然接受

更年期的男性应该学一点更年期常识,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发生的某些变化,然后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在我国大多数男性很少懂得有关更年期方面的知识,当出现一些症状时,或认为是人老了的原因,或怀疑自己身上有毛病,同时对自己的情绪放纵,不能进行很好地自我控制。所以中老年男同志也应该学习更年期的一些生理知识,以正确认识更年期的必然性,懂得如何应付更年期出现的各种症状,从而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投身户外,转移视线

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要没事一个人闷在家中,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高尔夫球、打康乐球、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调节植物神经,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3有苦恼及时宣泄

遇到令人头痛的事情产生不良情绪时,不要闷在心里,而应想办法将其宣泄出来。心理宣泄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自我劝导,自我解脱,就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比如有一些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是坏事,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可能是好事。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自我解脱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另一种方法是借助他人进行情绪“释放”。

4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吃饭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睡觉最好是早睡早起,晚上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不要一坐就是数小时。早晨不要睡懒觉,要尽量早起,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事实表明,规律性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心境。

更年期的男性如果碰上自己的配偶也处在更年期,那么一定要多给妻子以安慰劝导。男性更年期虽然有许多症状出现,但症状强度一般来说没有女性强烈。所以作为丈夫来说,对也处在更年期的妻子的一些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一定要体谅,要体贴关心妻子,劝导妻子,不要无端地进行指责。许多事实证明,劝导他人有时实际上也在劝导自己,教育别人的过程往往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夫妻相互安慰、体贴,有利共同顺利度过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保健

更年期(来源于希腊语,指梯子的一级)是人体由成熟向衰老的过渡阶段。妇女更年期是女性生殖器官、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过渡时期。不少医生认为,平安地度过更年期,女性将迎来第二个青春。如果更年期过得艰难,妇女面临的将是老态龙钟。所以,更年期保健非常重要。更年期保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心理保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同处于更年期的妇女,身体主要的变化是内分泌功能减退,突出的是卵巢功能衰退。这一变化或轻或重地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使人体功能系统的平衡性减弱,从而导致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和躯体变化都比较敏感,出现情绪波动,事情多变。对此,更年期妇女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认识更年期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有了这种自我认同,才不会今天恐惧身患绝症,明天预感大祸临头,时而怨天尤人,时而自感命薄,而应坦然面对,抛弃焦虑和精神负担,以平稳而坚定的心理对待生活和工作。

2自我宣泄。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情绪是不会自然消失的,总会通过某种途径宣泄。善于宣泄的人往往身体健康,而不善于宣泄的人则往往造成身体的自损。更年期妇女精神稳定性差,情感波动大,心理容易失恒。所以,自我宣泄非常重要。

3自我辨病。35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35岁以后,人的体质由盛转衰,生理机能也开始下降,精力逐渐减退。虽然这种变化不是以日计算,但变化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悄悄地进行着。更年期妇女身体的衰弱更趋明显,一些疾病有时也会乘虚而入。所以,要有一点自我保健知识,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从日常细微的变化中,自我辨病。及时发现或察觉一些隐藏的疾患,从而采取早期防范、早期治疗。

4自得其乐。日常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些更年期妇女感叹“生活没劲,活得太累”,“人生没有色彩”。这种感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更年期妇女生活的乏味和心灵的孤单。

常言说“多一份兴趣,就多一份欢乐。”兴趣是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不少精神障碍的病人,往往兴趣单一和没有兴趣。在生活中,有些更年期妇女使自己年轻时的兴趣荡然无存,更不主动去建立一些新的兴趣。每天两点一线,只有周六、周日的卫生大扫除和晚饭后的电视机陪伴成为她们惟一的兴趣。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会给更年期的妇女带来内心无比的惆怅。所以,排除更年期妇女的灰色情绪,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她们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自得其乐。

生活变化给人带来的心理问题与保健方法

失恋者的心理保健

失恋是恋爱过程中断,在客观上表现为相爱的双方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悲伤、忧郁、失望等消极情绪及心理痛苦和压力。恋爱的过程是两个人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当一方提出终断恋爱关系时,另一方就会失恋。

恋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因失恋让生活失去色彩,要勇敢、积极地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1矫正认识,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每一个未婚青年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也有接受爱情和拒绝爱情的权力,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从痛苦中崛起,善于升华为事业成功来体现生命价值,最终肯定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异性之间初恋受挫折是常有的事。爱是双方的,绝不能强求,如婚前充满危机,婚后未必幸福。初恋没有明确的婚烟目标,感情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失败在意料之中,失恋在许多伟人中也发生过,如:革命导师马克思先后两次失恋,心里创伤很大,但他执著追求事业,把消极情绪升华为革命动力,写下《资本论》;世界著名诗人歌德,科学家居里夫人、音乐家贝多芬都尝过失恋的痛苦,他们都用伟大的事业抑制了痛苦的感情,从而走向成功,为全世界人所瞩目。

2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热恋时常常看到对方头上的光环,一旦失恋可以多找对方的缺点。找到自己对对方厌恶的地方,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以此调整不平衡的心态。

3找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信心,相信会找到更好的意中人。

4尽快忘掉这次恋爱的经历,淡化曾经发生的事,使自己保持冷静、理智,认识到生活中遇到的异性不一定非得做伴侣,不成终生伴侣可以做朋友,不必反目成仇。

5情绪焦虑可以做放松训练,必要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

6找亲朋好友或心理医生宣泄自己内心的悲伤情绪,减小心理压力。

恐婚症

新娘不见了

热闹的婚礼宴席上,新郎突然发现新娘不见了!

新娘的母亲是在饭店的卫生间里找到女儿的。身披雪白婚纱的新娘正坐在马桶上哭。母亲吓坏了,在她的反复追问下,新娘终于说出了缺席的原因:自己对婚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一想到自己从此以后要和一个曾经毫不相干的人共同生活,一起吃饭、睡觉、生孩子,天哪,简直让人不能忍受!而且,她害怕婚后的他“原形毕露”,不再是婚前的他。母亲听了女儿的话,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少妇去地窖取酒,上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碎了酒瓶,扎破了手。她忽然想到,倘若将来自己的孩子去地窖取酒时也摔了一跤并扎破了手,多可怕啊!想到这里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婆婆闻声赶来,一听说将来自己的孙子可能受伤,也哭了起来。随后来的奶奶也听说了“将来的不幸”,于是三个人哭成一团。

母亲问女儿:“你觉得这个故事可笑吗?”

女儿点了点头,笑了。她擦干眼泪,随母亲回到了婚礼宴席上,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疾病。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在面临婚姻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离婚变得平常了,婚姻恐惧症也大肆蔓延。自己身边就有那么多人感染了“恐婚症”,有的人甚至已经病入膏盲。

他们都认为谈恋爱的感觉挺好,很轻松,何必要用一纸证书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呢?日子久了,总会有彼此厌倦的时候,何必束缚别人、束缚自己?因此他们始终对婚姻持观望态度,不肯把幸福的赌注押在未来的配偶身上。

他们还有一种担心就是怕失去自由,怕被老婆孩子套牢,怕婚姻毁了自己现有的快乐。恐婚者担心自己最终还是不能避免结婚的庸俗结局,漫长的未来幸福与否谁能无法预料。也许有一天,恐婚者咬牙切齿地说服自己克服了婚姻恐惧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踏上红地毯,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碍仍可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尽管心里一再对自己强调婚姻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可压力感或恐惧感仍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