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简明诊疗手册
715100000025

第25章 生活中常见的人格缺陷与保健方法(2)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对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型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型人格的成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导致分裂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不能适应环境。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经常遭受挫折、失败、屈辱,尊重长期得不到满足,因而自卑、怯懦、胆小等特点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成为他身上稳定的人格特征。例如,好高骛远,能力不足,或缺乏合作经验,因而遭受挫折;缺乏机会,与他人合作不好,人际关系不融洽,因而很少获得成功;经常受到家长过分苛责和打骂、教师或上级过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人当众羞辱,等等,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受环境压抑或社会观念影响(如遗传决定论、宿命论等),承认自己天资不如人,或时运不济并以此来解释自己的处境,聊以自慰,其结果必然助长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使他们不了解周围的人,别人也不了解他们。他们难以得到他人的同情、谅解和帮助,于是自卑、怯懦、胆小和内向等人格特征更加强化巩固。

治疗方法

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

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l)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做出评价。

(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4)训练内容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与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自然和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2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1)提高认知。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

(2)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

(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

反社会型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

1835年,德国皮沙尔特首先提出了“悖德狂”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的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狭义的人格障碍,即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种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2/3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者双亲离异、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其一,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或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纳入他人的心境。其二,是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现得朝三暮四,赏罚无定规,使得孩子无所适从。由于经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样,儿童就不可能具有明确的自我同一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坏人和对同伙的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内在羞愧心理等,都是由于他人赏罚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恶价值的判断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们的冲动性和无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无原则、不道德、缺乏控制等恶劣榜样造成的。可见,反社会型人格的情绪不稳定、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但又泰然而无动于衷的行为,都与家庭、社会环境有重要关系。

治疗方法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

强迫型人格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的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其表现多种多样,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亲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妥的事,缺乏应有的满足感……

强迫症的表现特征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调查,这类型人格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描述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做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谨慎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强迫症成因

患者自幼生长于北京市城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弟兄两人,有一个小弟弟,小他7岁。父母的脾气均比较暴躁,经常争吵,对患者经常责骂。在患者5岁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患者独自拉着一个儿童玩具车,在院子里玩得正高兴,突然睡午觉的父亲冲了出来,一脚就把玩具车踩碎了,并大声呵斥他。患者不记得后来的情况,只记得当时自己被吓呆了,甚至没有哭出来!患者后来经常以此事为例向别人抱怨父亲对自己很不好。

经诊断分析,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有:

强迫怀疑:路过“脏”东西时,患者时常会担心“刚才碰到了它们”。

强迫检查:在操作前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先认定所要关的电闸,在关完电闸之后仍不放心,要反复检查多次,确信自己没有关错之后方可继续做其他的工作,以致工作效率低下。

强迫意向:患者在银行进行储蓄时,忽然出现了一个念头“要是把银行抢了,就能有很多的钱”。患者被这个念头吓了一跳,匆忙离开了银行。之后患者感到非常不安。在严重时,只要看到银行都会感到紧张。另外,患者还担心自己会一时冲动而做出摸异性乳房或臀部的行为。

以上症状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患者对此感到痛苦并进行抵抗,但又抵抗不住,病程慢性迁延。无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好,主动求治,完全符合强迫性神经症的诊断。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但心理专家说,轻微的强迫症并无大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感觉不到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样就不算病态,也不需要治疗。一些强迫行为如果每天重复的次数不多,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妨碍,就不用管它。而有些人的强迫症状每天出现的次数多,并且干扰了自身的正常生活,对工作和学习影响颇大,就需要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