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7148700000044

第44章 《庄子》作品(33)

老菜子说:“这个人一定是孔丘。快去叫他来见我。”

孔丘来了,老莱子说:“孔丘,去掉你仪态上的矜持和容颜上的睿智之态,那就可以成为君子了。”

孔丘听了后谦恭地作揖而退,面容顿改心悸不安地问道:“我所追求的仁义之学可以修进并为世人所用吗?”

老莱子说:“不忍心一世的损伤却会留下使后世奔波不息的祸患,你是本来就孤陋蔽塞,还是才智赶不上呢?布施恩惠以博取欢心并因此自命不凡,这是终身的丑恶,是庸人的行为罢了,这样的人总是用名声来相互招引,用私利来相互勾结。与其称赞唐尧非议夏桀,不如两种情况都能遗忘而且堵住一切称誉。背逆事理与物性定会受到损伤,心性被搅乱就会邪念顿起。圣哲的人顺应事理稳妥行事,因而总是事成功就。你执意推行仁义而且以此自矜又将会怎么样呢?”

【原文】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①,曰:“予自宰路之渊②,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③,渔者余且得予④。”

元君觉,使人占之⑤,曰:“此神龟也。”

君曰:“渔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⑥。”

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

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

君曰:“献若之龟。”

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以卜七十二钻而无遗筴⑦。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⑧,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⑨,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鱼不畏网而畏鹈鹕⑩。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注释】

①被发:散发,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阿门:旁门。②宰路:渊名。③清江:江名。使:出使。河伯:河神。④渔者:打渔的人。余且:姓余,名且。⑤占:用蓍草、竹片等来测吉凶的迷信活动。⑥令:召。会朝:赴朝,拜见国君。⑦刳:剖开而挖空。七十二钻:钻了许多次。七十二,虚指,表示多。无遗筴:没有推算不准的,意即十分灵验。筴,算。⑧见梦:托梦。⑨困:局限。⑩鹈鹕:一种大鸟,又名伽兰鸟,下颌底部有个皮囊,能伸缩,用来兜食鱼类。网是常用的大型捕鱼工具,比鹈鹕更能捕鱼,但鱼只怕鹈鹕而不懂得网的可怕,说明只知小害而不知大害。小知:指常人狭隘的智慧。大知:指得道者的智慧,以无智为智。石师:大师。处:共同生活。

【译文】

宋元君半夜里梦见有人披散着头发在侧门旁窥视,说:“我来自名叫宰路的深渊,我作为清江的使者出使河伯的居所,渔夫余且捕捉了我。”

宋元君醒来,派人占卜,说:“这是一只神龟。”

宋元君问:“渔夫有名叫余且的吗?”

左右侍臣回答:“有。”

宋元君说:“叫余且来朝见我。”

第二天,余且来朝。宋元君问:“你捕捞到了什么?”余且回答:“我的网捕捉到一只白龟,周长五尺。”

宋元君说:“献出你捕获的白龟。”

白龟送到,宋元君一会儿想杀掉,一会儿又想养起来,心里正犯疑惑,卜问吉凶,说:“杀掉白龟用来占卜,一定大吉。”于是把白龟剖开挖空,用龟板占卜数十次推断起来也没有一点失误。

孔子知道后说:“神龟能显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鱼网;才智能占卜数十次也没有一点失误,却不能逃脱剖腹挖肠祸患。如此说来,才智也有困窘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即使存在最高超的智慧,也匹敌不了万人的谋算。鱼儿即使不艮惧鱼网却也,会害怕鹈鹕。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婴儿生下地来没有高明的老师指教也能学会说话,只因为跟会说话的人自然相处。”

【原文】

惠子谓庄子日①:“子言无用。”

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②,人尚有用乎?”

惠子曰:“无用。”

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注释】

①惠子:惠施,宋人,庄子朋友,名家代表人物。②厕足:置足。厕,通“侧”。垫:陷下,作动词,使之陷,犹下掘。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

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那人还有用吗?”

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

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原文】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①,决绝之行②,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③!覆坠而不反④,火驰而不顾,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⑤。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猗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⑥。彼教不学⑦,承意不彼。”

【注释】

①流遁:指逃避现实。②决绝:指与当政者决裂。③至知:最聪明。厚德:品德高尚。与:通“欤”。④覆坠:从上直跌下来。反:通“返”。⑤留行:固执于自己的所作所为。⑥不失己: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⑦彼教不学:他们作为教者不知学。彼,指学者,豨韦氏。

【原文】

庄子说:“人若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会不自适自乐吗?人假如不能随心而游,那么难道还能够自适自乐吗?流荡忘返于外物的心思,矢志不渝弃世孤高的行为,唉,恐怕不是真知大德之人的所作所为吧!沉溺于世事而不知悔悟,心急如焚地追逐外物而不愿反顾,即使相互间有的为君有的为臣,也只是看作一时的机遇,时世变化后就没有谁会认为自己地位低下了。所以说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从不愿意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滞留。

“崇尚古代鄙薄当今,这是未能通达事理之人的观点。用稀韦氏之流的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世事,谁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动?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方才能够混迹于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之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

【原文】

目彻为明①,耳彻为聪,鼻彻为颤②,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③,壅则哽④,哽而不止则⑤,跈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⑥,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⑦,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⑧。胞有重阆⑨,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注释】

①彻:灵通。②颤:通“膻”,善辨别气味。③壅:堵塞。④哽:哽咽,哽塞。⑤跈:古同“践”。意思为践踏。⑥息:呼吸。⑦穿:通。⑧顾:反。窦:孔窍。⑨胞:胎胞。重阆:指胞衣内外都有空隙的地方。阆,空、旷。⑩勃蒌谷:争吵,矛盾。凿:窍。攘:排斥。

【译文】

眼光敏锐叫做明,耳朵灵敏叫做聪,鼻子灵敏叫做膻,口感灵敏叫做甘,心灵透彻叫做智,聪明贯达叫做德。大凡道德总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会出现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会出现相互践踏,相互践踏那么各种祸害就会随之而起。物类有知觉靠的是气息,假如气息不盛,那么绝不是自然禀赋的过失。自然的真性贯穿万物,日夜不停,可是人们却反而堵塞自身的孔窍。腹腔有许多空旷之处因而能容受五脏怀藏胎儿,内心虚空便会没有拘系地顺应自然而游乐。屋里没有虚空感,婆媳之间就会争吵不休;内心不能虚空而且游心于自然,那么六种官能就会出现纷扰。森林与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也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促狭、心神不爽。

【原文】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谋稽乎娹①,知出乎争,柴生乎守②,官事果乎众宜③。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铸于是乎始修④,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注释】

①稽:合。娹:急迫。②柴:塞。守:固执。③果:结果,成功。众宜:与众人相适应。④铫鎒:除草的农具。

【译文】

德行的外溢是由于名声,名声的外溢是由于张扬,谋略的考究是由于危急,才智的运用是由于争斗,闭塞的出现是由于执滞,官府事务处理果决是由于顺应了民众。

春雨应时而降,草木勃然而生,锄地的农具开始整修,田地里杂草锄后再生超过半数,而人们往往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原文】

静然可以补病①,眦槭可以休老②,宁可以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圣人之所以駴天下③,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駴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城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④,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注释】

①补病:养病。②眦:上下眼睑接合的地方,即内外眼角。娥:通“械”,按摩。③駴:通“骇”,惊动。④合时:顺应时令进行耕作等。

【译文】

沉静可以调养病体,摩摩擦擦可以延缓衰老,宁寂安定可以止息内心的急促。虽然如此,像这样,仍是操劳的人所务必要做到的,闲逸的人却从不予以过问。圣人用来惊骇天下的办法,神人不曾过问;贤人用来惊骇时世的办法,圣人不曾过问;君子用来惊骇国人的办法,贤人不曾过问;小人用来苟合于一时的办法,君子也不曾过问。

【原文】

演门有亲死者①,以善毁爵为官师②,其党人毁而死者半③。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跤于窾水④,诸侯吊之⑤,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⑥。

【注释】

①演门:宋城门名。②毁:毁容,指由于死了父母而悲伤得不成样子。爵:作动词,封爵。官师:一官之长,当时由中士或下士担任。③党人:乡里。党,乡党,古代五百家为党。毁而死:毁容而至死。④跋:通“蹲”。窾水:水名。⑤吊之:向他慰问。⑥申徒狄:人名,姓申徒,名狄,隐士。踣河:投河。踣,向前仆倒。

【译文】

东门口有个死了亲人的人,因为格外哀伤日渐消瘦而加官晋爵封为官师,他的同乡仿效他也消瘦毁容却死者过半。尧要禅让天下给许由,许由因而逃到箕山;商汤想把天下禅让给务光,务光大发脾气;纪他知道了这件事,率领弟子隐居在寂水一带,诸侯纷纷前往慰问,过了三年,申徒狄仰慕其名而投河自溺。

【原文】

荃者所以在鱼①,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②,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注释】

①荃:通“筌”,捕鱼工具。②蹄:一种装免的工具,绳子绕成活套,放上食物,兔子来食时,踏中活套就被绑住。

【译文】

鱼篓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篓;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寓言

【原文】

寓言十九①,重言十七②,卮言日出③,和以天倪④。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⑤。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⑥,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⑦。年先矣⑧,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⑨,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⑩,是之谓陈人。

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言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注释】

①寓言十九:寄托寓意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九。寓言,寄托他人说的话。②重言十七:借重先哲时贤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七。③卮言:自然而无,成见的,无。心的言论。④天倪:自然。⑤藉:通“借”。外:他人。⑥应:赞同。⑦耆艾:指年长的人。耆,六十岁。艾,五十岁。⑧先:长。⑨经纬本末:合指道理。经纬,本指织品纵横的纹理。本末,头尾。期:待。⑩无人道:缺乏为人之道。陈人:陈久之人,或陈腐无用的人。曼衍:支漫推衍,犹今说穿插、发挥。自:由,缘故。日出:经济运用。皆种:皆有种类。种,指万物的起源。以不同形相禅:以不同的类型相传接。相禅,新陈代谢。伦:端倪,事情的头绪。

【译文】

寄寓的言论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引用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吻合。

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做父亲的不给自己的儿子做媒。做父亲的夸赞儿子,总不如别人来称赞显得真实可信;这不是做父亲的过错,是人们易于猜疑的过错。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应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对;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

引述前辈圣哲的言论十句有七句让人相信,是因为传告了前辈的论述,这些人都是年事已高的长者。年龄比别人大,却不能具备治世的本领和通晓事理的端绪而符合长者的厚德,这样的人就不能算是前辈长者。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先于他人的长处,也就缺乏做人之道;一个人如果缺乏做人之道,这就称作陈腐无用的人。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互吻合,因循无尽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能持久延年。

不用说话事物的常理自然齐一,原本齐一的自然之理跟分辨事物的言论相比就不可能等同齐一了,既然言论跟客观齐一的自然之理不能谐和一致,所以虽然有话可说却不如不说。说出跟自然常理不能谐和一致的话就如同没有说话,终身在说话,也像是不曾说过话;而终身不说话,也未尝不是在说话。总是有所原由方才认司‘,也总是有所原由而不予认可;总是有所原由方才肯定,也总是有所原由而否定。怎么算是正确的?正确的就在于是正确的。怎样算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就在于是不正确的。怎样才可以肯定?肯定就在于它可以肯定。怎样才应当否定?否定就在于它应当否定。万物原本就有它正确的方面,万物原本就有它可以肯定的方面,没有什么物类不存在正确的方面,没有什么物类不存在应当肯定的方面。如果不是随心表达、无有成见的言论天天变化更新,跟自然的区分相互吻合,什么言论能够维持长久?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却用不同的形态相互替代,开始和终了就像在循环往返,没有谁能够掌握其间的规律,这就称作自然的均衡。自然的均衡也就是常说的自然的分际。

【原文】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①,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②。”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③,而其未之尝言④。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⑤。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⑥,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⑦!”

【注释】

①所是:所认为是对的。②勤志:努力实现自己的志愿。服知:运用心智。服,用。③谢之:改了那种态度。谢,辞去。之,指勤志服知。④未之尝言:未尝之言,不要再说三道四。⑤复灵:复得天地之灵气。⑥蘁:违忤,不顺从。⑦彼:指得道无为而可以令人心服的人。

【译文】

庄子对惠子说:“孔子活了六十岁而六十年来随年变化与日俱新,当初所肯定的,最终又作了否定,不知道现今所认为是对的不就是五十九岁时所认为是不对的。”

惠子说:“孔子勤于励志用心学习。”

庄子说:“孔子励志用心的精神已经大为减退,你不必再妄自评说。孔子说过:‘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如今发出的声音合于乐律,说出的话语合于法度。如果将利与义同时陈列于人们的面前,进而分辨好恶与是非,这仅仅只能使人口服罢了。要使人们能够内心诚服,而且不敢有丝毫违逆,还得确立天下的定规。算了算了,我还比不上他呢!”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