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7147700000030

第30章 犹太家庭的习惯养成教育课(3)

想一想,刚生下来的婴儿,对于未知世界是多么好奇,他很想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他会一直接收新的信息进来。如果这时给他听一些音乐,给他看一些画,给他一些智力上的训练,他就像白纸一样,所有的色彩都会加进来。孩子的可塑性是最高的,及时加以训练,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等到10岁、20岁再培养,可能会太迟了。

小孩子生来具有好奇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熟悉之后,好奇心就不如以前强烈了,这时候智力的发展就会迟缓。我们知道,智力的发展主要就是有好奇心,哲学家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对于世间的万物都会去探讨。

其实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不用担心有一天都被我们探讨完,而没有新的东西可以刺激我们。有刺激才会有反应,有时候越强的刺激会有越强的反应。

软环境比硬环境有杀伤力

孩子的自我期望开始于家庭。

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只是“硬环境”,还要给孩子创造“软环境”。

据犹太教育专家发现,孩子的自我期望开始于家庭。因此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学习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就必须通过父母的言语表现出来,重复地向孩子宣扬智慧带来成功,长期以往,孩子也会这样认为。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主动学习,犹太家长通常这样做:

养成每天晚上全家一起阅读的好习惯,全家人静静地坐在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帮助孩子订一份报刊或杂志,并督促孩子自己阅读。

每周拿出一天时间来共同阅读报纸,就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每周拿出两天,用1小时的时间同孩子一起玩,或让孩子参加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棋类运动。

晚上对孩子不懂的东西进行讨论并解决。

每周带孩子去一次博物馆、图书馆、历史遗迹参观。

带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孩子的最好教师,大自然能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

《圣经》中说:上帝在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后,告诉他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我的作品,它们是多么美丽,多么值得赞美啊!我所创造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要让世界腐烂,也不要破坏它,因为如果你破坏了它,就没有人能够修补它了。”

让孩子认识大自然,才能使孩子热爱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孩子的最好教师,大自然能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

犹太父母经常带孩子去郊外,让孩子感受大自然之美,父母会向孩子讲解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的有趣故事,讲解它们的来龙去脉。

对孩子来说,这可是一件其乐无穷的好事。大自然的广阔和无私奉献,还能培养孩子的广阔胸怀和高尚心灵。同时,大自然还会让孩子得到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地质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犹太父亲西蒙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

“我认为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游玩场所。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孩子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在草地上,在阳光下,他会感到自在、自由。我经常带孩子到这样的地方去,告诉他各式各样的树木和鸟类的名称。我们经常会摘一朵野花,共同研究花朵的构成;我们还会敲下一颗成熟的果子,与孩子一起剖析果子,我们经常砸下一块岩石进行观察;我们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窥视鸟类在树上做巢等等。这些都启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在游玩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在大自然中,孩子是无拘无束的,我们用相机拍摄我们过去未曾见过的花草和景色,拍摄孩子们喜欢的白云、蓝天与树木,这些都是孩子们最为热衷的事情,他们总会惊喜不己。

“有了大自然的种种启示,孩子们总会特别喜欢某些小动物,对饲养小动物充满兴趣,于是我们就鼓励他们饲养少量小动物,但要求他们自行喂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高度注意力。

“大自然是广阔的,有大山,有海洋,有草原,有河流,还有沙漠。因此,我还会带领孩子远足旅游,这样可以扩展孩子的地理知识,让他们知道地球的神秘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圣经》中说:“这个世界是上帝为被选中的人创造的。”所以,人要充分“享受”它的恩赐。

读101遍就比读100遍好

记忆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记忆,人们的思考就失去了前提。记忆是人智力活动的仓库。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幼儿时期,记忆则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有优势地位,记忆处于意识的中心。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幼儿每一次都要去重新认识那些已经见过的事物,那么他们不可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通过记忆,人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形成各自的心理特征。所以说,幼儿记忆的发展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直接作用。

因此,背诵和记忆是古希伯来教育最通用的教学方法。在古以色列人中有读101遍要比读100遍好的说法。在学者们当中,最值得夸耀的事是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完《圣经》。希伯来拉比讲过:一个成功的学者要手脑并用,并且通过熟读和记忆来引发思考。

公元前3世纪在古希伯来刚刚兴起的学校里,年轻人开始从学习古代律法转向了解民族衰败和兴旺的各种问题,探索人生的真谛,学习有关实际事物的知识。教师们常常要求学生先背熟内容,然后再逐段、逐句地讲解,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一点不落地掌握圣典的内容。除此之外,希伯来人在强调机械性记忆的同时,还主张要勤于思考。当犹太学生背下了所学的内容之后,教师常常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会上升到一定高度。

大多数人躲避思考的理由是“费脑筋”,思考确实是一件苦差事。然而,天才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正是由于他们勇于完成这个“转换”——变逃避用脑为乐于用脑。

犹太人认为,按记忆时的意识状态来分,记忆可以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孩子越小,无意记忆就越占优势。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常常忘记父母的吩咐,为人父母者不要轻易地说他“没记性”,那只是因为他不太感兴趣而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就逐渐发展起来,占主导地位。比如,6~7岁的孩子常会自言自语地重复家长对自己说的事情,对一些一下子不太懂的事情还会再度“请示”。

有意记忆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两种。孩子由于知识经验少,缺乏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年龄越小,就越多地抓住事物的外部联系去机械记忆,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记忆某篇文章或某些事情时,就不再逐字逐句地原文照背,已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意义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不过,机械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一些知识内容,如字母的记忆等必须机械记忆。

讲到记忆就会讲到它的“孪生姐妹”——遗忘。人们记忆、背诵,总是希望永远不忘。可是,现实生活中偏偏会出现遗忘。有人做过实验,测试人在学习半个月以后的遗忘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大学生对物理知识忘了85%,中学生对生物知识忘了60%,小学生对地理知识忘了55%。

犹太人教育孩子说,遗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认识遗忘。

首先,遗忘是生活的常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范围,是很正常的。遗忘对一个人的认识起着过滤的作用,滤去那些不重要,不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东西,保存下来的就是对个人很重要的东西。不要认为只要能记住就是好事,有时记忆中有大量我们完全不需要的琐事,如果我们不把它们赶快遗忘的话,势必会拖累记忆,影响记忆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在听教师上课或听演讲的时候,把教师或演讲者的口头禅记住了,而忘记了主要内容,这对他的生活和学习都是不利的。

其次,要与遗忘做斗争。也就是让那些我们不希望遗忘的东西少遗忘或不遗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复习。通过复习,就能减少遗忘。

犹太父母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教育孩子掌握知识时,必须将记忆与思考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天才始于注意力

注意力是通向知识世界的窗户,没有它,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进入孩子的心灵。天才始于注意力。

犹太拉比说:天才始于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1~2岁的孩子自然更短,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

历史上凡是事业真正有所成的人,在工作和学习时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就有着非凡的注意力。她小时候读书很专心,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即使别的孩子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喧哗之声,都不能把她的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走。有一次,她的几个姊妹搞恶作剧,用六把椅子在她身后搭了一座不稳定的三角架。她由于在认真看书,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头顶上的危险。“木塔”突然轰然倒塌,引起周围孩子们的轰笑。

爱因斯坦看书入了迷,把一张价值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当书签丢掉了;大科学家牛顿把怀表当鸡蛋煮做午饭;黑格尔有一次思考问题,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这类轶事,都是这些伟大人物做事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事业上成功的奇闻趣事。

然而,有些孩子的情况却很糟,几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一丁点儿的事物也可以轻易把他们吸引过去。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的事情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像这类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气质特点,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影响纪律,影响学习。

以色列有个教育学家说过,“注意力是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的一切都要经它进来。”

排除外界干扰,是提高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人曾经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答道:“我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一样。假如你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7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情,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做了很多很多件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上,那就会取得成功。”

是否高度专一,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别,那么一个月、一年、十年呢?不言而喻,那差异就更大了。因此,卡莱尔说:“最弱的人,如果集中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如果分心于太多事务,很可能一无所成。”

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使刺激引起的兴奋强烈起来。

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到,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现象,它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一个人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人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内,只有无意注意;在教育培养下,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长,有意注意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坐着,布置他们练字或做枯燥的计算题等等,孩子总是很难做到。在犹太人看来,绝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正常的,家长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关心并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为今后健康的成长和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1)注意孩子脑营养。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和高蛋白的食物。每次吃饭以八分饱为宜。此外每天还要保证孩子的饮水量,最好每天维持在1.5升以上,多喝矿泉水或温开水,少喝甚至不喝刺激或兴奋性的饮料。

(2)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在家长的正面引导和鼓励下会渐渐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够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家长要经常用亲切的口吻、平和的态度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孩子的信心很有好处。

(3)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对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衰竭很重要,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睡眠的质和量。学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不宜晚于10点。一般而言,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9个小时。

(4)孩子不能过于疲劳。如果连续几个小时埋头做功课,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要使孩子能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就要帮助孩子防止、克服和消除疲劳。注意孩子学习内容不要单一化,隔一段时间换一项活动,适当地给孩子中间休息的机会。

(5)排除干扰因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养成孩子一坐到书桌前就投入学习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变得容易主动。学习环境的周围不要有噪音,避免阳光直晒刺激孩子的眼睛,书桌不宜太靠近窗口,以免窗外的景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刚放学回家,家长不妨让他先洗洗脸,吃些点心,和他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这样让孩子兴奋的神经先安静下来,把会让孩子分心的事先排除掉。

一位犹太母亲这样说:注意力是通向知识世界的窗户,没有它,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进入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