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7147700000021

第21章 犹太家庭的处世教育课(3)

(6)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以自己需要的方式对待别人

农场主汤普森的小店里有很多寄宿的人。苏珊的妈妈每周都给他们代洗衣物,报酬仅5美元。一个周六晚上,苏珊像往常一样去那儿替妈妈领钱,她在马厩里遇到了这位农场主。

显然他正处于气头上。那些总和他讨价还价的马贩子激怒了他,令他火冒三丈。他手里的钱包打开了,被钞票塞得鼓鼓的。当苏珊向他要钱时,他没有像从前那样训斥她打扰了正在忙碌的他,而是马上将一张钞票递给了她。

苏珊暗暗高兴自己这次比往常轻易地逃过了这一关,她急忙走出马厩。到了路上,她停下来,拿针将钱小心翼翼地别在围巾的褶皱里。这时,她看到汤普森给了她两张钞票,而不是一张!她往四周望了望,发现附近没有人看到她。她的第一反应,是为得到了这笔飞来横财而兴奋不已。

“这全是我的了。”她心想,“我要买一件新的斗篷送给妈妈,妈妈就能把她那件旧的给玛丽姐姐了;这样,明年冬天玛丽就能同我一块儿去上学了;说不定还可以给弟弟汤姆买双新鞋呢。”

过了一会儿,她又认为这笔钱一定是汤普森在给她时拿错了,她没有权利使用它。正当她这样想时,一个充满诱惑的声音说:“这是他给你的,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是想要把它作为实物送给你呢?拿去吧,他绝对不会知道的。就算是他弄错了,他那大钱包里有那么多张5美元钞票,他也绝不会注意到的。”

她一边往家走,一边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她一路上都在思考着是拿这笔钱买享受重要呢,还是诚实重要。

当她经过家门前那座小桥时,她想起到了妈妈平时的教诲:“你想要人家怎样对你,你就得怎样对人家。”

苏珊猛地转过身,向回跑去。她跑得很快,快得让她差点连气都喘不过来了,仿佛是在逃离什么无形的危险。就这样,她径直跑回了农场主汤普森的店门口。

汤普森注视着眼前这个小女孩,他从口袋里取出1先令递给了苏珊。

“不,谢谢你,先生。”苏珊说,“我不能仅仅因为做了件正确的事就得到报酬。我唯一希望的是,你不要把我看成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因为那对我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诱惑。先生,如果你曾看到过自己最爱的人连寻常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的话,你就能知道,要时刻做到对待别人就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一样,这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困难。”

《塔木德》上说:

倘若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就应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人家。

女孩之所以那样做,与父母的教育显然是分不开的。

强大从怀疑一切开始

犹太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他们以一种冷峻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和这个纷繁的世界,他们拒绝崇拜任何偶像,从不盲从大众的潮流,他们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

犹太人喜欢提问,因为在他们看来,思考是求得智慧的开始。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学习。思考让人明白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他们所探求的是一件事情根本的原因,而不是那些浮在表面的东西。你如果抓住了这些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如同抓住了深水中的鱼,而抓住表面的东西,你抓住的不过是鱼吐出的水泡。

由于轻信和盲从,人们总是习惯于崇拜权威,相信他们的意见总是对的,用既定的眼光看待问题,追求大众的判断,这样就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突破,因而,要有所成就也就很困难。

犹太人并不喜欢、也不愿意把他们的领袖视为偶像,连犹太人最伟大的领导者摩西也不例外。

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了埃及,摆脱了埃及的残酷统治,是犹太人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导者。在犹太人心中,摩西有崇高的地位,但是也不把他视作偶像,也不视作绝对权威。他们不要偶像去安排自己的命运,他们崇尚的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判断。

犹太人就是这样,他们怀疑一切东西,即使那些看起来十分神圣的东西,他们也决不会不问是非就相信它们,他们不相信任何貌似强大的东西,不会被它们所吓倒。在他们的眼里,任何偶像和崇拜都是错误的,那些偶像不过是一些吓唬人的东西,是不为他们所看重的。他们看中的是他们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而不是让那些奇怪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判断。

对于犹太人的这种不跟从大众的潮流、怀疑一切的态度,犹太人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的:

“因为我拥有犹太人的两个天性——怀疑和思考,所以我发现自己没有受到偏见的影响,而其他的人在运用他们的智力的时候却受到了限制。作为一个犹太人,我随时都准备反对和拒绝附和‘大多数的人’的意见。”

他的这些话深刻地解释了为什么犹太人在许多领域都可以获得不同寻常的成就。他们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事情,因而他们从来不受社会的既定成见的影响,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想像力。即使他们处于少数派的地步,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因为对于成功而言,成功总是属于那些独立思考的少数人。

怀疑和提问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父母也要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环境。

犹太拉比赫塞拉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摆脱那些陈规陋习的束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而提问和怀疑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提问和好的答案同样重要。问题提得出乎意料,答案也常常是深刻的。

没有好奇心的人,就不会发生怀疑,没有怀疑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答案。所以有领导才能的人其实就是知道如何怀疑的人。

人没有理由对什么事都确信无疑。怀疑一旦开始,疑点便越来越多,循着怀疑的线索去追寻答案,答案通常比较容易寻求。

所有的疑惑和怀疑,都可通过行动予以中止;所以,无论多大的迷惑和怀疑,最后都要寻求答案予以解答。

古代拉比认为,培养孩子怀疑一切的习惯,就是顺应孩子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孩子探究世界求知事物的心理动因,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有助于对孩子想像力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是孩子想像力的动力。

绝不能轻信任何人

世界是复杂的,绝不能轻信任何人。

犹太人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呢?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有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真实面目,只觉得世界很美好,世界在他们心中就像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们不仅相信自己,而且信任周围所有的人。如此天真单纯的人,当然是无法应付复杂社会的。犹太人的习惯是不相信任何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也不相信。

于是,这些父母便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世界是复杂的,绝不能轻信任何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正好说明了犹太人的教育法:

3岁的约翰,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厅里玩得正高兴。这时,爸爸刚从外边回来,把约翰放到壁炉台上,然后松手道:

“约翰,跳到爸爸怀里来。”

约翰因爸爸也和自己玩,显得很高兴,笑着往爸爸怀里跳。可是,当约翰快要落到爸爸怀里,爸爸却突然抽回了手。约翰自然就落到地上,哇哇地哭开了。

小约翰哭着扑到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妈妈怀里,妈妈也只是笑着说:“爸爸真坏!”父亲则站在一旁,以嘲弄的眼光望着可怜的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犹太人认为这不是残忍,而是正常的。他们说:“像这样重复几次,孩子就自然认为,爸爸也不可相信,这样他们以后自然就不会轻信任何人。”

这种只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

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兑现

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郑重。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精神和正气在其中。

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郑重。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精神和正气在其中。

犹太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常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在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也确实做到了无时无刻不信守诺言。而且他们还将这种优良品质灌输给孩子,告诉他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道理。

犹太拉比常给学生讲下面这则故事。

从前,有一对好朋友陀力卡拉和劳伦司基。两个人都很有学识,德行也受到大家的称赞,分不出谁好一些,谁差一点。

有一年,洪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和大片的良田,百姓叫苦连天。陀力卡拉和劳伦司基的家乡也遭了灾,房子都被大水冲走了,盗贼也趁火打劫,四下作案,很不太平。无奈,陀力卡拉和劳伦司基只得和别的几个邻居一起坐了船去逃难。船上的人都到齐了,物品也装妥了,马上就要解缆离岸出发。这时候,远处忽然过来一个人,他背着包袱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个人也顾不得擦汗,一边朝这边挥手一边扯开嗓子大叫道:“先别开船,等等我,等等我呀!”这人好不容易跑到船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船都被人叫完了,没有人肯收留我,我远远看到这边还有一条……船,就跑过来……求求你们……带上我……一起走吧……”陀力卡拉听了,皱起眉头想了想,对这个人说:“对不起得很,我们的船也已经满了,你还是再去另想办法吧。”劳伦司基却很大方,责备陀力卡拉说:“陀力卡拉兄,你怎么这样小气,船上还很宽裕嘛,见死不救可不是君子所为,带上人家吧。”陀力卡拉见劳伦司基这样说,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略微沉思片刻,答应了那人的请求。

陀力卡拉和劳伦司基的船平安地走了没几天,就碰上了盗贼。盗贼们划船追过来,眼看盗贼越追越近了,船上的人们都惊慌不已,不知该怎么办好,拼命地催促船家快些、再快些。劳伦司基也害怕得不行,他找陀力卡拉商量说:“现在我们遇上盗贼,情况紧急,船上人多了没有办法跑得更快。不如我们让后上船的那个人下去吧,也好减轻船的重量。”陀力卡拉听了,严肃地回答道:“开始的时候,我考虑良久,犹豫再三,就是怕人多了行船不便,弄不好会误事,所以才拒绝人家。可是现在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怎么能够又出尔反尔,因为情况紧急就把人家甩掉呢?”劳伦司基听了这番话,面红耳赤,羞愧得说不出话来。在陀力卡拉的坚持下,他们还是像当初一样,携带着那个后上船的人,始终没有抛弃他。而他们的船也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摆脱了盗贼,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

劳伦司基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陀力卡拉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陀力卡拉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劳伦司基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处在大千世界,有着太多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的人。那种人较这种一诺千金的人似乎活得轻松。可惜,这种情景不会长久,一个人失信多了,他的诺言也就被当成戏言,大打折扣。人一沾上那种潦倒的气味,做人的光彩就会大为逊色。

作为家长要像犹太家长那样,教育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这样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感情用事是犯错误的开始

不要轻易地喜欢和憎恨一个人。感情用事只是犯愚蠢错误的开始。而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

《塔木德》上说——

“思考时请让感情离开,因为你需要的是理智。”

一个犹太孩子和他的姐姐争夺玩具,他的姐姐不给他,他于是哭了。他的父母这样笑话他:“笑是风力,哭是水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笑就像风刮过去一样消失了,而哭就像水流过去一样没有了痕迹。那为什么他的父母不过去安慰他,而是笑话他呢?因为在他们的父母看来,小孩的哭泣是他自己一种不愉快的感情的宣泄。而感情的宣泄对小孩有什么好处呢?小孩子任意宣泄自己的感情只是他不肯动脑筋想办法的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而已。犹太人是很不喜欢这样单纯的感情的需求的,他们需要的是事情的圆满解决,而事情的解决只能依靠他动脑筋,想办法。

那么笑呢,也是一样的。没有根据的笑,和不解决问题的哭都是一种短暂的感情排泄,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犹太人始终认为,在任何时候运用理性的思考,想办法去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才是真正有用的。而遇到问题就感情用事,开始发怒、生气,是一件很没有意义、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用理性看待这个世界,绝不要盲目。这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充斥着无知的偏激、盲目的躁动和人们的愚昧。而理性摒弃了我们的愚昧和偏见,所以,人应该用理性去恢复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在他们看来,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自己的盲目和冲动造成的。我们任意使用自己的感情才造成了对世界的惶恐、惧怕。没有比对自己和别人说谎话更加有害的了,犹太人为我们列举了生活中我们由于感情的冲动而造成的偏见,“我一点儿都不像自己的母亲”、“我忙得实在没有时间锻炼”、“我根本不需要治疗”、“我不想结婚”等等。再如,大家讨厌“恶”的行为,但是犹太人却说:“恶的冲动有善吗?有。如果没有恶的冲动,相信就不会有人盖房子、娶太太、生孩子,或者拼命地赚钱了。”

“没有根据的憎恨,是最大的罪恶。”犹太人这样理智地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地喜欢和憎恨一个人。犹太人从来不喜欢感情用事,他们认为感情用事只是犯愚蠢错误的开始。而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