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7144600000025

第25章 西藏民族团结考察报告(15)

我觉得民族的问题也好,再扩大一点,民族之间也好,省区之间也好,地区之间也好,大家只要从爱心出发,尊重对方,尊重所有的人和民族,如果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时候,你的眼睛被你的无知、莫名其妙的狂妄自大所蒙,你既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见任何人和任何民族的缺点。这个时候,你又谈何能与别人平等交往,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这是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那其他问题不好谈。

我越深入地探索西藏的文化,越深入这个民族,我就觉得我们汉族在很多地方不行、不够。我们太物质化了,我们太物欲横流,我们的眼光太短太窄,我们太关注形而下的东西了,而藏族同胞在这一点上比我们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当然,这我不排除既有我们党和政府的教育开导,也决不否认宗教的教化,他们总是能友善地对待别人,任何宗教和任何主义一样,都有它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有局限性,它还要发展嘛,否则要不怎么还谈发展呢。任何宗教都有局限性,我个人觉得主要的宗教是有众多信教群众的宗教,它在本质上,从文化层面上,有值得我们不信宗教的人可取之处,处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心理架构上,也不能简单地对待。不能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宗教制约社会限制社会,这个看怎么讲,就是从本质上有这样的缺陷,有这样的问题,你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你的解决途径也应该是三思,应该斟酌,应该让老百姓满意。大多数老百姓感觉到不好,感觉到你这个做法,可能你的心是好的,但是我不适应,从情感上情绪上我不接受,说明你的动机是好的,你的方式、方法、途径总还有商榷的地方。这段时间,我尽管足不出户,但也陆陆续续听到一些情况反映,有一次竟然有人到我家查看我有没有摆佛龛。我说我是研究佛教文化的,没有多余的房子,要是有我也会有佛龛的。他们指着我墙上的佛经说这是什么?我说这是装饰艺术。居然查到我家来了,我感到莫名其妙。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一定要接受我们党执政50年来的,特别是一些负面的倾向,不能够简单化,处理民族问题,处理宗教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慎重。经济上可以学深圳,但在思想问题上,意识形态上恐怕还是循序渐进,还是要春风化雨,还是要人们乐于接受,乐于改造。老百姓认识不到的情况下,我们提前去做,恐怕效果不会太好,你说呢。

总之,其实任何思想上的问题用行政命令是不能奏效的。更不能无理干涉。要按思想问题的规律来解决,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是让人们无端的产生逆反心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没有用。真正让大家思想问题上来解决,那是需要一些思想工作的方法,也需要投入一些真情,你的方式方法得有一些艺术感,让人家觉得你是站在这个民族的立场上的,是站在藏族人民的福利上来考虑的。如果你达不到这种效果,你的思想方法还须商榷。如果你达到了,我也乐于让这样的人来做我的思想工作。我觉得大多数藏族同胞对新鲜事件是乐于接受的。有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做好,不能怪别人。总之,希望我们的政策,动作不能像过去那样大摇大摆,大起大落。根据我在西藏多年的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有语言不能的障碍,但眼神是相通的,只要你尊重对方,爱护对方,人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从青海省民和县前河乡入藏打工的土族青年王恒,现在在拉萨银河兰州牛肉拉面馆做厨师。他在接受张宗显采访时也认为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才能搞好民族团结,下面是采访录:

张:你何时来拉萨的,当时怎么想到来西藏的,在那儿学的拉面手艺,藏族人喜欢吃拉面吗,你与更多的藏族人打过交道吗,你是怎么看西藏的发展和藏民族的?

王:我的高中是在青海民和县的古鄯中学上的。1993年毕业时没考上大学,以后又复读两年未中,认为自己不行,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就上社会这所大学。有人说西藏容易发财,像白永录,在西藏发了财。他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都发了财,我堂堂一个高中生,还比不上他吗,就这么一个念头促使我1998年到拉萨来闯滩。

进藏前听人讲西藏,神秘得令人神往,进来一看,也就那么回事儿。到处是打工挣钱的人,吃饭问题与内地一样实际,也没有了什么可神秘的光环,挣钱吃饭是最现实的问题。生活迫使我到建筑工地上干小工,长途汽车上运煤,干了好几种工种,没有那一样饭是好吃的。最后在拉萨河边的一家青海回族餐厅里免费打工两个月,只管食宿,两个月下来学会了拉面手艺,到别人的拉面馆打工,这回是拉面师傅,但仍摆不脱打工仔的命运,老板只认钱,我们的劳动受不到尊重。因此,换了好几家拉面馆,情况差不多。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又喜好面食,拉面馆里的顾客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藏族人,他们很喜欢吃,且认为物美价廉很实惠。有些藏族人瞅中了这门生意,也雇汉族或回族拉面师傅到他店里打工,老板因不善于处人际关系,只顾挣钱,红火一些时间就倒闭,已不成为什么新鲜事。

藏族人爱吃牛肉拉面,自己不会做。到汉族或回族人的拉面馆吃面,你品尝了民族风味,你消费,他营利,这既是一种饮食活动,又是一种民族饮食文化交流。如果我们的牛肉拉面馆的经纪人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将是另一回事,甚至是另一番景象,不但生意亨通,财源广进,还增强了民族团结。

张:你在拉萨打工几年,你眼里见过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现象有哪些,你有何好的建议?

王:我见的最多的是打工人员,藏汉一样地打工,但所发工钱大不一样。拉萨的工程建筑业基本上全让四川人占领了市场。他们当中的包工队头子在同一个工地上招来汉族和藏族干同样的活儿的小工,四川小工每天30到50元不等,而藏族小工仅10元。这是普遍现象,这种不平等待遇长此以往,不用说不利于民族团结。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给予关注。妥善解决,防患于未然。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不是小事,随着城镇企事业的发展,流动人员越来越多,打工人员也越来越多,天长日久,待事情闹大了才处理,未免太晚了。工钱多少事小,民族不和事大。

3.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才能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采用适当的民族形式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张宗显在采访扬州市援藏干部,现任中共曲水县委书记单启宁时,他介绍了他的经验;

张:听说你擅于通过尊重民俗习惯,把当地的民族团结工作抓得有声有色。有具体的实例吗?请列举一二。

单:曲水县与拉萨市所属几个县都有一个共同节日叫望果节。每逢秋收季节来临时,以村为单位,都要过这一节日。今年望果节临近时,有人提出:望果节中有人背着经书在前面领队,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令禁止,以免招惹麻烦。我们经过认真调查后认为,这是当地民间的一个祈盼丰收的节日,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每户去一个代表,骑上打扮过的高头大马,端着吉祥盒,举着印有吉祥语的经幡,背着经文到田间地头绕行一周,再聚集到一处煨桑(即一种烟祭),祈祷苍天保佑,风调雨顺,安全收获。然后找一处地势平坦,有树有草的地方聚餐:喝酒、唱歌、跳舞、聊天,直至尽兴而归。这本是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们在进行自我调解,搞好内部团结的一个节日。不但不应该禁,而且应该支持他们过好这一节日。我们这一想法提到县常委会上,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会后派干部下去做工作,我们的干部群众很通情达理,而且很高兴。共产党员带头主动参与这一传统节日活动,没背经文,却观看了我县举办的内地农田科普知识介绍,结果大家都很高兴。

我们一直在琢磨,这一成功的例子,你若不问青红皂白下令禁止,就会与群众发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因势利导,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既搞好了民族团结,又调动了生产生活的积极心,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嘛。

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驻拉支台书记常希武先生则认为;

“为了搞好西藏的民族团结,达到西藏的长治久安,我认为应下功夫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也算是我的一点建议吧。对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应及早化解,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我建议我们的政府多筹建几处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中心,由政府委派拥护共产党政策,热爱老年人活动的人到这里工作,吸引老年人到这里从事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久而久之让他们自个儿都觉得到这儿娱乐比转经更有意义,不是很好嘛!这种工作很费事,但是很有必要。因为这些人曾是上班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曾经是某个单位的领导或者是某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虽然退下来了,但说话办事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周围的人,做好了它会起到淡化宗教的作用。

前面我们谈了老人和僧侣的管理问题,下面我想谈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青少年教育面临的困难是经费问题,现在西藏大多数农牧民虽已解决了温饱,但并不富裕,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需要政府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否则难以保证每个应受教育的孩子都能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实情。在这个基础上应建立建全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培养德才兼备,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让他们安心教育工作。在青少年教育中,要让他们从小接受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的教育,我的女儿常玮才十岁,在拉萨市雪小学读小学四年级,从老师和同学们那儿学了不少东西,其中最让我欣赏不已的是有一天她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对我说:‘爸爸,我们老师和同学们都说,达赖是分裂祖国的坏人,是个祸害。’你看学校的教育作用有多大。

我现在的爱人叫扎西拉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1983年我第二次进藏后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当时她已33岁,她觉得我年纪虽然大一些,但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没有酗酒的恶习,就走到了一起,婚后她给我生了一个女儿,年已十岁,我在前面已说过了,她在拉萨市雪小学上学。扎西拉姆在西藏自治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公司干小工,月工资300余元,收入是少了一些,但两个人的加起来还勉强过得去。扎西拉姆她信佛教,隔三差五要到大昭寺里去添酥油灯。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我是这样看的,党的宗教政策很明确,信有信的自由,不信有不信的自由,我们不提倡不鼓励就行了,把握住这个度就好。”

总之,50多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经过努力奋斗,不仅使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西藏,不仅山川秀美,河流清澈,而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香格里拉”。

参考文献:

[1]马戎:《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年。

[2]多杰才旦、江村罗布主编:《西藏经济简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3]次旺俊美主编:《西藏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4]王辅仁、索文清:《藏族史要》,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881年。

[5]关东升主编:《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

[6]王尧、陈庆英主编:《西藏历史文化辞典》,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7]黄玉生等主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8]陶长松:《西藏统一、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法》,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9]廖凡东等:《图说百年西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韩修君:《北京商人在拉萨经商略记》,载《西藏文史资料》,第三辑。

[11]朗杰多穷:《达赖为何在西藏失去人心?》,新华社拉萨1999年5月13日电。

[1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现代化发展》,新华社北京1999年11月8日电。

[1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新华社北京1998年2月25日电。

[1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文化的发展》,新华社北京2000年6月23日电。

[15]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载《中国藏学》(北京)1991年第1期;新华社北京1991年11月8日电。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人民日报》,2001年6月30日第一版。

[17]中国人权研究会:《美国支持达赖集团分裂活动剖析》,《人民日报》2001年5月26日,第五版。

张宗显,男,西藏文联副研究员

罗树杰,男,壮族,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徐杰舜,男,广西民族学院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