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7144500000018

第18章 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我国多党合作的内在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

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中央不仅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制度,而且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一部分中,还提出了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任务。报告指出:“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和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989年12月,中国共产党以它一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加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协商、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成员以及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政权建设达到了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这一政权建设理论方针政策的全部形成。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党中央不仅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把搞好多党派合作提高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予以落实。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报告还指出:“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这些理论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把搞好多党派合作与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2)实行多党派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加强政治领导的政治优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强调:“我国的多党派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其一,中国革命的历史和多党派合作的客观事实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多党派合作政治;其二,社会主义事业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事业;其三,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只有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才能使多党派合作的民主程度进一步发展;其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党派合作的理论基础。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坚持的政治立场。各民主党派不仅把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各自的党纲之中,而且进行了认真贯彻实施。各民主党派这一鲜明的政治立场,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更好地加强对各参政党的政治领导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共产党在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其政治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民主党派从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时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各民主党派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示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自己彻底的革命精神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而获得全国各族人民与各民主党派一致公认的。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祝贺新中国诞生时就说过:我们能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因此,各民主党派都能自愿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各民主党派也曾探索过拯救中国的道路,但都失败了。他们在痛苦的摸索和比较中,最终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信赖,为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加强对各参政党的政治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国家宪法的有关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加强对参政党的政治领导提供了法律保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行使职权时,“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具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各民主党派都是我国合法的政党,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他们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组织上则是独立的。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章程、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独立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在宪法的制约下,我国各政党之间相互独立、平等,相互尊重、支持。这是在我国多党派合作政权中,各民主党派能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加强对各参政党政治领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尽管也讲政党平等,但实际上并不平等。资产阶级的排他性,决定了大党和小党之间只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英、美等国长期坚持两党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执政党在法律和制度上作了许多歧视性规定,限制了第三党和小党的发展。行之有效的多党派合作形式,有利于在组织措施上保证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加强对各参政党的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搞好多党派合作行之有效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多种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形式:民主协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这种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小范围的谈心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地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交谈、沟通思想、征求意见。座谈会。由中共中央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这种会议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书面建议。除会议协商外,各民主党派就国家大政方政等,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的政策性建议。这些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已逐步形成制度的政治协商形式,从组织措施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中加强对各参政党的政治领导。

(3)搞好多党派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搞好多党派合作,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共产党更充分的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政权,是我党联系群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实现决策更加民主化与科学化的主要渠道。从民主党派自身来看,也能够充分代表和反映他们所联系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在我国虽然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仍将长期存在着阶级,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各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某些具体利益和要求上的差异。各民主党派是代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的合法利益和要求的。他们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也必然反映和维护自己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政权,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合作共事中,彼此间创造了团结、民主、和谐的气氛。民主党派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不仅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而且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他们的意见。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者之一,是党的工作的监督批评者之一。比如,每双月召开的民主党派座谈会,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会议,代表们都能畅所欲言地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政见。1995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各民主党派及各方面代表对党中央、国务院如何抓住时机、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议、批评1593件。1996年3月召开的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他们又围绕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批评、意见2930件。党中央对这些提案都作了及时解决,对暂时解决有困难的一些提案,也及时给予了答复。这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决策更加民主化与科学化,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都是十分有益的。

搞好多党派合作,有利于对执政党的监督,使共产党防止、克服腐败。中国共产党在多党派合作政权中处于执政地位,拥有5,700多万党员,领导着12亿人口。因此,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搞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政权,十分有利于对执政党进行监督,防止和克服党内腐败。民主党派是一支知识层次较高的社会力量,他们学有专长,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单靠中国共产党难以发现的缺点和问题,往往能够提出切中时弊的批评和建设性意见,这对帮助党和政府克服缺点、改进各项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民主党派的监督又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同于法律监督,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相比,虽然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较之法律监督更为灵活,更为广泛,随时随地可以发挥作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多党派合作政权在监督机制上的发展和完善。无疑,这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防止和克服腐败、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搞好多党派合作,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总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广泛争取和依靠一切进步力量。毛泽东指出:“我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搞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十分有利于新时期党的宏伟目标的完成。中国各民主党派就其质和量来看,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全国有8个民主党派,组织2000余个,联系着4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80多万党外高中级知识分子,2600多万港澳同胞、台胞,3000多万归国华侨和海外华侨,加上少数民族、爱国的宗教界人士及其他统战对象,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这一阵营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其中许多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在当前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进程中,这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和发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首先必须认真坚持和遵循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些重要政治准则,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团结、和谐的政治社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要坚持和发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要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认真落实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重要原则;要充分发挥多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不断提高参政水平和实效;要加强对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认真落实选任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机关和“两院”领导职务的规定;要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切实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大团结、大联合,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和发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支持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前进;支持他们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坚持和发挥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进一步发展人民政协事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三项主要职能;要努力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开展政治协商。协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政治和谐是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的总前提,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实现政治和谐。中国人民政协的诞生和历史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协调各政党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民族、各界别、各人民团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通过广泛的政治协商实现政治路线、政治主张、政治原则、方针政策的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实现国家、民族的政治和谐。这对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