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问题简论
7144500000012

第12章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2)

第四,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执政的方式更加科学。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第五,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党的执政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中国共产党把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坚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培养选拔干部,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制度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第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使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群众基础不断扩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农村、企业、社区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适应党的队伍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完善,分布更趋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党执政的作风进一步改进。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先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厉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第八,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党执政的柱石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九,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使党在完成执政历史任务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我国政府顺利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经济社会稳定。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大力加强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与“台独”等各种分裂图谋进行了坚决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党执政的国际环境不断改善。中国共产党全面审视世界格局的变化,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作用,确立了正确的外交方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党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争取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管人才原则,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任务和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深化一项改革”、“抓好三支队伍”。

“深化一项改革”,就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总的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体来讲,一是继续落实和完善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特别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前不久下发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一批法规性文件,确保文件的有关政策规定得到落实。同时,要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二是抓紧出台一些经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改革措施。比如,针对当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市)一级主要领导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职务变动过于频繁的问题,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完善领导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合理设置职级结构,增强职级对领导干部的激励作用;针对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无期限、届满不卸任的不合理状况,抓紧制定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针对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容易产生的一些弊端,为更好地培养、锻炼和使用干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制度;针对公务员录用、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等等。对于这些工作,一些地区和部门已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有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抓紧出台有关制度和规定,适时在全国推行。三是对一些亟待解决而又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针对干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干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建立适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方式,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区别于党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和管理办法。

“抓好三支队伍”,就是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大人才工作创新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把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凝聚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一是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要全面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加深对人才强国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加深对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认识,增强人才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规律的认识,增强人才工作的科学性。二是在树立科学人才观上下功夫。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三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构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合理流动的平台。四是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对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贯彻落实。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每年抓几件事关人才工作全局的大事,切实抓出成效。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行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的“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2003年,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分别召开了省区市、中直和中央国家机关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对加强省部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部署。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省部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我们要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制度,把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向地(厅)、县(处)级延伸,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向企事业单位扩大,开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和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努力形成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关键要把班子成员选配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特别强调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是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是对党的干部工作理论的一个新发展。政治上靠得住,就是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党的事业,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上有本事,就是不仅能够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作风上过得硬,就是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记“两个务必”,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今后,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要认真落实这“三句话”的要求。要突出抓好“一把手”建设,切实把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有较强驾驭能力的干部选配到“一把手”位置。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增长速度、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重短期效果、轻长远发展的倾向。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搞各种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这些问题固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同我们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讲,就是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以农村、企业、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总结一些地方推行的“双培双带”、“支部加协会”等经验,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要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提倡“两委”成员按照规定的程序交叉任职,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继续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