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7143300000033

第33章 系统及依法

“记事必提其要,纂言必勾其玄。”

——韩愈

韩愈意思就是说,识记东西时,要擅于抓住它的纲领,写文章时,应事先勾列出它的骨架。尤其是当记忆的材料数量较大或比较繁杂时,你就要用到了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的优势所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对记忆内容的组织,这就是说,要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使之成为一个系统,或将其纳入一个系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便是系统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又叫网络记忆法或者提纲记忆法,就是利用知识点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需要记忆的材料分门别类,并对事物内在联系加以整理,使知识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记忆效率的记忆方法。

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图书馆,图书馆买了新书后,要编目归类,按次序摆在书架上,才能根据读者的需要准确而迅速提出图书。人的大脑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的记忆过程类同于图书馆的图书购入、归类、上架和外借。如果图书馆买了新书,不及时地归类、编目、上架,读者借书就很难准确迅速提出书来,人的记忆也是如此。如果学习新东西,不定期进行分类加工,脑袋里获得的知识是杂乱无章的,需要时就提不出来,学习也就没有了效果。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脑对于零碎、分散、单独的材料不容易记忆,即使记住了也难以长久保持,而系统性、有条理性的材料易记忆,易长久保持在人脑中。何况任何知识都不是单独孤立的,都可以编织在某个网络之中,利用知识的网络性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这就是系统记忆法的优势所在——帮助你实现整体记忆,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效率。同时借此机会把它们系统化,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地储存在大脑里,以便关键时刻随时提取。

系统记忆法的运用

任何一门知识都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判断、推理等按一定秩序联结起来组成的理论体系。但是,在讲述各门知识的教科书或专业书中,其基本的概念、判断、推理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往往并不是以纯粹的形态存在的,而是和大量解释性、说明性、例证性的东西混合在一起。要使某一门知识的理论体系以赤裸裸的方式展现出来,就需进行分析、综合的工作,即从所阅读、学习的书中把其基本的要素、本质的东西抽取出来,按照它们固有的内在联系和秩序,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过这样系统整理的知识,既便于记忆,又不容易遗忘。

运用系统记忆法的要领就是把需要记忆的知识放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去理解、去记忆,而不是孤立地记单个事物。

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系统记忆法的应用:

记忆分为记、忆两过程

从记忆的两个过程来看,记忆分为“记”和“忆”两个过程。

“记”是通过强化刺激,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记”是必要的阶段。

“忆”是把大脑里形成的刺激联结取用出来。要改善记忆的效果,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从“记”转到“忆”上来。那主要是通过回忆、思考、联想、实际应用来熟悉并强化刺激联结。

①“记”的过程。

系统记忆法在“记”的过程中强调分类存储。相当于仓库,只有分类清晰,结构有序,才可能迅速地从中找到东西。

有序地“记”,将为“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先在心里构架一个体系树模型,空的,仅仅是一个结构。在开始的时候,可以以书本的目录、章节为节点,构架体系树。

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出知识点(记忆内容),通过分析、归纳,将知识点的特性,特别是与其他知识点或者外界联系发掘出来。

将知识点放在体系树上。相当于树的叶子、果实、花和嫩芽。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性,调整体系树结构。

可以根据感觉和推理,留出体系树的空缺部分。有些书本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内容,适当的空缺就是和其他相关教材或学科的接口。

②“忆”的过程。

其实在构架体系树的时候运用的思考,就已经开始包含“忆”的成分了。只有“忆”,才可能取用其他知识点,与此知识点发生联系。结构树需要不时地回想,以扫描缺少的枝叶,再及时地集中精力,将遗失的枝叶重新挂到体系树上。

回想的过程就是“忆”的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树”,就是“忆”的基础上的体系树。

③“记”和“忆”的统一。

增加刺激联结是记忆的诀窍。这也是系统记忆法最有效的地方。

“记”和“忆”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是他们不是孤立的,而必须交错进行。

根据“忆”的需要去补充“记”,将使“忆”更有效,也更完全。

体系树对于“忆”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一系列刺激联结迅速找到想要的内容,这只有清晰的体系树才能做到。

就像收拾房子,如果大致分类,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这就会给使用制造方便。否则,就算这物品(刺激联结)实际存在,也找不出来。不能使用,相当于没有。

人有遗忘的本能。如果刺激联结无序,很可能就作为无效信息,清理出大脑。记忆的效率将很低。

重温往往就是再记和再忆,来防止遗忘。

完美实现记忆系统化

从记忆的具体方法来看,如何实现完美的系统化呢?

①整体记忆,也就是反复说的提纲挈领,使零乱的材料系统化,系统化的知识便于记忆,也便于迁移。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使之成为一个系统作为骨架,然后把零乱庞杂的知识作为血肉按其内在联系填充进这个知识网络,使其牢固完善。

②二是化整为零,使较长的材料单位化、概括化。似乎看上去与系统记忆法截然相对,其实不然,它是系统记忆法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补充。

系统记忆历史知识

学生学历史,总感到头绪繁多,难于掌握,死记硬背的结果,费了很多时间,吃了不少苦头,记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识,掌握不住历史全貌,在回答综合性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系统记忆法清理历史脉络,掌握历史阶段的轮廓,以便于鸟瞰全局。

例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

①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②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的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

③书本上其他章节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前奏;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是对大平天国运动的响应和延续;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镇压大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顺此脉络回忆出这一阶段中的各个历史事件。用同样的办法对其他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就走向系统化、整体化了。

学生运用系统法要注意

对于学生来说运用系统记忆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学生在复习中要“以课本为本”,对每一门功课,都要从头至尾逐章节地梳理和归纳。通过对课本的“圈点批注”,对应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明确、简化和凝缩,形成易于记忆的知识网络。

对于数学、物理、化学三科,需要纳入记忆系统的有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书上典型的例题、习题、参考题,以及解题方法与技巧。政治、历史两科,文字表述比较复杂,理论层次、知识要点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清晰,因此对这两科进行系统记忆,更加需要把书读懂,按自己的思路,提炼、归纳出知识要点,使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外语主要是循着课文由浅入深的顺序,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记忆单词,结合句型实例记忆语法。语文的情况虽然比较特殊,教材对升学试题的限定性最小,但仍然要“以课本为本”。不过,要选择教材中与升学试题相关性强的内容,进行系统记忆,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法以及要求背诵的内容。另外,文言文相对现代文来说,不仅篇幅较少,而且规律性强,知识要点比较明确,易于掌握要领,举一反三,所以在语文学科里,文言文对升学试题的限定性相对强一些,对这部分内容也可以进行系统记忆。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便在书上“圈点批注”的难点、疑点以及易混易错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另行归纳整理。做笔记的内容占多大比重,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你善于做笔记,平时也有做笔记的习惯,语文表达能力较强,那么做笔记的量可以大些;如果做笔记很吃力,则不要效仿别人做大量的笔记,那样会耗费许多时间,得不偿失。总之,要以高效利用时间为原则。

在系统记忆法中,之所以强调要“以课本为本”,并且要按照教材的体例、顺序来进行复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教材是升学考试最根本的依据,教材循序渐进地编排,符合认识的规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每个考生对教材的学习都是循着这条路线走过来的。如果说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考生对教材进一步“熟化”,从而“强化”记忆的话,那么,复习时首先“重走老路”就是极其必要的。也因此,我们在复习时,首先要全面阅读教材,扫除理解上的障碍,进而使知识系统化,但是,“重走老路”只是形成了单向的记忆系统。或者说只是侧重了知识横向的、微观的记忆;为了使记忆更加强固,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再归纳出纵向的纲要,也就是各个学科宏观上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就是系统记忆法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每一学科宏观上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打开章节的局限自行归纳整体;也可以按照教师的归纳或有关参考书上的知识体系表,来系统地把握每个学科的结构。但最好的方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因为倘若全由自己动手归纳,不仅工作量大,耗费时间太多,而且限于个人的知识,概括得未必完整、醒目、易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对于知识纲要的详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现成的东西难以尽如人意。因此,考生可以在比较好的现成的纲要的基础上,自己再进行一番修订、加工,使之更符合自己的记忆习惯。这种系统归纳,总的思路是把每个学科看作一个大系统,然后分成几个子系统,子系统再分成几个更小的系统。

经过上述两种系统归纳,就可以既能从宏观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又能在微观上把握知识点,这样纵横交织的记忆系统,才是坚实可靠的。如果我们把大脑的记忆看成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那么,我们上面所说的两种程序的系统归纳,便是一种“编码”的工作。只有经过我们自己动手加工处理的信息,才能记得牢,而且也便于随时提取——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记忆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储存,而在于难以在记忆的海洋中寻觅,不易提取。而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在考场上准确无误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正因为这样,考生在复习第一遍,一定要自己动手,对所学的知识系统进行梳理和归纳,虽然这要占用一些时间,但从复习的整体角度来看,应该说是最省时间的,而且它为以后的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简明而又细密的记忆资料,有工具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后面的复习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复习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