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4
7143100000026

第26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5)

当时,严嵩专权已久,朝廷正直之臣如王宗茂、赵锦等人上疏弹劾都遭迫害。因此,朝中人人自危,没有敢再进言的了。但是邹应龙深知严嵩之所以恣意妄为是因为受到世宗的宠信,而如今世宗已不像当初那样听信于严嵩,更何况严嵩之子严世蕃贪婪成性,作恶多端,世宗对他已经产生厌恶之感。于是,邹应龙就想先从严世蕃下手,推倒他后,顺藤摸瓜,严嵩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邹应龙上疏弹劾严世蕃的种种罪状,将他凭借严嵩的权势而做下的违法乱纪之事一一列举出来,并将他在母亲丧期仍行淫乱之事一并奏上。世宗本来就对严世蕃居丧淫纵之事有所耳闻,内心厌恶,还曾密问过一个占卜方士有关身边辅臣贤良之事,方士告诫说严嵩父子为弄权之臣,因此在心里已经开始疏远严嵩。正巧邹应龙的奏章呈入,世宗顺势将严世蕃关进钦犯监狱,勒令严嵩退休,并提拔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

就这样,专权长达二十余年的严嵩终于被推翻。不久,严世蕃被诛杀,严嵩病死。

俞大猷在抗倭方面有什么贡献

从明朝初年起,倭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嘉靖时,倭寇为患更加严重,沿海百姓苦不堪言。为了维护沿海安宁,在嘉靖年间涌现出一大批爱国抗倭将领,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晋江(今福建晋江)人,从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易》。他先后跟随王宣、赵本学等人学《易》,将易学与兵法相结合,体会两者的相通之处。他还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法,很有长进。虽然俞家家中贫寒,但俞大猷志向高远,从不被生活的贫乏所困扰。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他考中武会试,派赴金门上任,从此开始了抗倭救民的戎旅生涯。

起初,俞大猷官小言微,很多很好的建议都不被采用。直到嘉靖二十八年,他接连平定安南、海南两处叛乱,共计斩杀贼寇六千余人,这才声名鹊起。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大肆扰乱浙东,朝廷以俞大猷有威名,命其率兵讨伐倭寇,俞大猷一到,便以风卷残云之势将倭寇驱逐出边境。然而浙东之地,向来是倭寇为患最为频繁之处,就在俞大猷刚刚将一伙倭寇击退之时,又有一伙新的倭寇乘三十余艘战船突然进犯,贼寇分兵两路,一路向北掠夺浒墅,一路向南掠夺横塘,一直蔓延到常熟、江阴、无锡境内,出入太湖。俞大猷于是与当地官兵联合,逐个将贼寇击败,然后一路追击,直捣贼寇老巢,焚毁其八艘巨舰,斩杀俘获贼寇无数。俞大猷因功升任浙江总兵官,并因其卓越的才干,被百姓们及朝廷众臣所称赞。俞大猷所领导的部队也被敬称为“俞家军”,常常能使倭寇闻名丧胆。后来,俞大猷又先后平定了潮州(今广东潮安)、河源(今广东河源)、翁源(今广东韶关市东南)等多处倭寇作乱。

俞大猷为将有奇才,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先发制人,数次平定倭寇之乱,威名震慑南方,当地居民为他建寺庙祭祀。一代名臣谭纶曾写信高度评价他说:“节制精明,您不如我。赏罚分明,您不如戚继光。精悍勇猛,您不如刘显。然而这些都是小智,而您则是能承担大事者。”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生平情况如何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祖籍河南卫辉(今河南汲县)。他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十七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改任浙江都司佥事。戚继光一上任,摆在他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倭寇为患严重。然而浙江军队常年疏于操练,士兵纪律散漫、懒散不堪,完全没有作战能力。戚继光于是从当地金华、义乌人中挑选傈悍勇猛之士三千,亲自教授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和作战技巧,又根据当地多沼泽湖泊而倭寇又惯于用重箭、长枪作战的特点,创造了“鸳鸯阵”。这支新军,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精通战法,作战勇猛,军纪严明,在日后的战斗中屡战屡胜,深受百姓的爱戴,被亲切地称作“戚家军”。

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肆掠夺桃渚、圻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迅速出击,倭寇闻风丧胆,四处逃窜,“戚家军”一路追击,先后九次作战,大获全胜,俘获斩杀一千多人,烧死溺死之人更是不计其数。“戚家军”首战告捷。第二年,温州、福宁、连江、广东、南澳等地的倭寇相勾结,大举进犯福州,贼寇实力雄厚,又根据地形在横屿结营,形成易守难攻之势,官军四处不能得手,不敢轻易进攻,两军对峙一年之久。倭寇乘机四处骚扰掠夺,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福建各军无奈,向戚继光告急求援。戚继光得命,立即带领“戚家军”奔赴福建,一举拿下横屿,倭寇一听是“戚家军”来了,又失了大本营,惊恐慌乱,四处逃窜。戚继光乘胜追击,逐个击败,接连攻克六十余座贼营,斩杀数千人,福建长期滞留的倭寇几乎全部被消灭。戚继光凯旋而归,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在平远台立下记功石。

穆宗隆庆初年,南方边境因为有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镇守,倭患基本被平息,然而北方边境蓟门接连出现险情。于是戚继光被召回,专门训练边塞士兵。隆庆二年,戚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管蓟州、昌平、保定三镇训练兵事。戚继光审时度势,上奏请求加紧训练士兵、重新修筑城墙,并将三千“戚家军”调来以做示范。在戚继光的严格训练下,边塞士兵作战力迅速提高,边防城墙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戚继光在镇守期间,北方贼寇再也不敢进犯蓟门。

戚继光一生,不仅在南方抗倭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北方边境的固守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都被谈论兵法的人奉为宝典,遵守运用。

名臣张居正一生有何建树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江陵人(今湖北江陵),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岁便考中秀才。巡抚顾磷看过他的文章后,赞扬他必将成为主持国家大政的人才。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考中进士,得到徐阶、严嵩等执政大臣的器重,政治才能一步步展现出来。在严嵩、徐阶、高拱、李春芳等人先后离开首辅之位后,张居正登上了首辅之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官吏结党营私,贪污成风,办事拖拉,经常相互推卸责任。张居正看到这种情况,十分不满,决心进行改革。首先他从整顿吏治开始,明确责罚,要求政令下达后,无论什么情况都要立即执行,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立即按轻重缓急量刑定罪;若是有人相互包庇隐瞒,则加重处罚。张居正铁面无私,从不徇私情,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在他的法令面前都一视同仁,因此,吏治之风逐渐好转起来。

其次,张居正知人善用,物尽其才,他先后选拔了名将李成梁、戚继光名将镇守边关要塞,使边防稳固,地方安定。此外,他还裁减了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提拔重用有才能的官员,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并减少了政府开支。

明朝发展到万历年间,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国家年年入不敷出,面对这一情况,张居正决定对经济也进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所谓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各种赋税合并为一,按地亩征收银两。当时,地主官吏依仗封建特权,逃避税收的情况十分严重,一条鞭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神宗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无论官僚地主,还是皇亲国戚的土地都一一丈量清楚,登记在册,依照土地多少征收赋税,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税收。另外,张居正还兴修水利,疏通漕运,提倡节俭,这些措施很快就使国库充实起来。

张居正的这一系列改革都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因为触及了封建贵族及地主的利益,得罪了很多人,再加上他自己大权独揽,专权跋扈,朝廷内外的怨言都很多。而神宗也因张居正对自己约束太多,心中渐生憎恨。在这重重阻力和压力之下,年仅五十七岁的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不幸病重而亡。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这些改革措施也都被废除了。

蔡毅中是怎样得罪魏忠贤的

蔡毅中(1548~1631),字宏甫,光山(今河南光山)人。他自幼十分聪颖,五岁时便能背诵《孝经》。有一天,父亲问他:“你为什么要读书?”蔡毅中朗声答道:“为了以后做一个圣贤的人。”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考中进士,满怀抱负地开始了官宦生涯。

当时,矿税的危害十分严重,已是民不聊生了。蔡毅中从记载明朝历代皇帝的祖训和典章制度的会典等书中摘录有关禁收矿税的条文加以注释,编成两卷资料后呈给神宗,想从侧面进行规劝。但是,他的苦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不久,他又受到内阁首辅沈一贯的排挤,被派遣出京,担任地方官。万历四十五年(1617),蔡毅中对官场感到失望,于是辞官回乡。

等到熹宗继位,一大批先前受到排挤罢免的官员被重新起用,蔡毅中也在其中,经过几次调任之后,他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一时间,朝中贤臣林立。然而好景不长,大宦官魏忠贤蒙蔽年幼的熹宗,独揽大权,贪婪横暴,紊乱朝纲。左副都御史杨涟对此十分气愤,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魏忠贤十分害怕,瞒着熹宗,假传圣旨,严酷地处罚了杨涟。这件事情激起了朝廷大臣们的公愤,他们联名上疏弹劾魏忠贤,蔡毅中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奏疏中写道:国子监的学生们听到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事情后无不拍手称快。魏忠贤专权横行,早就应受到责罚。先朝已有过宦官乱政的先例,武宗时的大宦官刘谨干扰朝政,若是有人与他对抗,他便下毒手加以迫害。神宗时的大宦官冯保作威作福,恶名远扬。愿陛下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辨明忠奸,将魏忠贤绳之以法。

联名上疏之人多达七十余名,震惊朝野。无奈熹宗幼小,魏忠贤一手遮天,对那些反对他的大臣,轻则削去官职流放戍边,重则嫁祸株连。蔡毅中也未幸免,被罢免官职,遣送回乡。

赵世卿是如何得罪张居正的

赵世卿(?~1618),字象贤,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穆宗隆庆五年(1571)考中进士,曾任南京兵部主事。当时张居正掌权,施政崇尚严峻。州县学官录取士子不得超过十五人;市政按察二司以下的官员,即使公事也不许骑驿馆的马匹;大辟之刑,每年有一定的数额;各地官员在征收赋税时以九成为标准,若是达不到这个数目的,就要接受处罚;又屡次严厉地责备那些敢于提意见的官员。

赵世卿就针对这些举措,提出匡正时弊的五要点。建议扩大录取士子的名额,放宽利用驿站交通工具的禁限,减少死刑,缓和催征赋税,尤其在末尾极力申诉应当开放言路,认为近来谏诤官员养成卑谄柔滑的习惯,以奉承迎合上级来取得宠信,事情一旦关系到军国大事,就缄默不语。只是拣一点无关紧要的琐事,姑且来应付言官应尽的职责。这些人过了几年,居然能身居高位,在读书人中夸耀自己。但他们并非都是没有志向和节操,不愿向国家君主尽忠的人,有的就是因为接受惩戒而不敢再开口。如往,年傅应祯、艾穆、沈思孝、邹元标都是由于提建议而被流放边境,至今还和戍边兵卒在一起。这就是中等才能的士大夫,之所以内心自我顾念爱惜,宁可将自己等同于寒蝉的缘故。朝廷应当特别发出恩德的命令,释放他们回来,使天下人都明白地知道圣朝天子并没有厌恶直言的意思,那么士大夫就会仰慕正道而拿出诚意,向陛下效忠了。

张居正看后勃然大怒,就想马上重重治赵世卿的罪。吏部尚书王国光劝说道:“治他罪正好成就他的名声,请让我来为你承担怨恨。”于是就把赵世卿外放为楚府右长史。第二年考核京官,王国光又以不谨治赵治卿的罪,并削掉官职。

陈有年的生平情况如何

陈有年(1531~1558),字登之,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考中进士,授任刑部主事。调吏部,曾任验封郎中。神宗万历元年(1573),成国公朱希忠死,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乞求赠给王号,大学士张居正主张同意。陈有年拟奏章进言反对,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制度。于是张居正就指使左侍郎刘光济删改他的奏稿,陈有年尽力争辩,最后拿原来的奏稿呈上去,张居正不高兴,他当天就托病离去。

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陈有年被起用为稽勋郎中,历任考功郎中、文选郎中,谢绝请托。授官的诏书下来,朝廷内外都信服。后升为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任江西巡抚。皇室所需陶器,多奇巧难以制成,后有诏书允许减少数量,不久恢复原状。陈有年援引诏书去请求,神宗不依从。南畿、浙江遇上大灾荒,神宗命令禁止相邻地区封闭粮食买卖。商船都聚在江西,徽人格外多。而江西也年成不好,许多人乞求陈有年遏制外地人在江西买粮。陈有年上疏陈述济急六件事,其中请求稍放宽以前禁令,让江西百姓得以自救。就被人弹劾违背皇上禁令,神宗生气,就削去他的职务让他回乡。经过推荐重新起用为官,积功升任吏部右侍郎。后来调到兵部,又调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和南京吏部尚书温纯共同主持京官考核,所贬黜的都得当。没多久就代替温纯的位置,又召拜为吏部尚书,引用的同僚和属吏都是当时最突出的人才。

第二年,王锡爵将要退休,朝廷推荐阁臣,神宗下令不要拘于资格品级。文选郎顾宪成等人因推荐名单不合神宗心意因而遭贬。王锡爵首先上疏营救,陈有年和赵参鲁等接着上奏章,神宗都不采纳。赵志皋、张位也假装进言,认为辅臣应当由特别任命产生,朝廷推举不可取法。陈有年耿直地上疏进言:认为阁臣由朝廷推举由来已久,并非从现今开始,至于不拘资格品级,则是皇帝的圣谕,臣下哪敢不遵从照办的。于是坚决乞求准予辞职。神宗得到奏章,见他言辞正直,就下诏温和恳切的加以安慰。陈有年从此多次上疏托病乞求辞职,神宗还是慰留,赏赐食物、羊酒。陈有年更坚决请求,并竭力请求神宗起用废置的人。最后,神宗准予告假,乘驿车回去。

陈有年高风亮节,为政清正廉洁,虽然两代都担任俸禄丰厚的官职,却没有住宅供妻子儿女居住,甚至用油帐篷来遮挡雨漏,生活非常艰苦,堪称一代名臣。

海瑞为什么被称为“海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