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7142500000008

第8章 巴顿的征服生涯(1)

20世纪初,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美国由于与欧洲远隔重洋,加上与两大集团的关系微妙,在战争前期巧妙地置身于外,坐山观虎斗,同时与交战双方做军火买卖,大发战争横财。威尔逊政府积极推行这一政策,纵横捭阖,利用中立国的身份从中渔利,同时也在暗中窥探,以便选择最佳时机出面收拾残局。

时机终于在1917年春天到来了。此时经过两年半鏖战,双方的实力基本消耗殆尽,已成强弩之末,加之德国人实行无限制潜艇战,给美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巨大损失,美国遂于4月6日,以德国破坏美国中立为借口对德宣战,加入了与其利害关系更加密切的协约国一方参加了战争。巴顿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从墨西哥回国后,潘兴和巴顿一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在侵墨战争中功绩卓著,此时的潘兴已成为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得到了重用和晋升,先是获得了少将军衔,随后又奉命出任南方军区司令。巴顿的部队此时驻扎在埃尔帕索,由于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晋升为上尉,但职务没有变动。妹妹尼塔则回到家乡与父母同住。

潘兴与尼塔的爱情颇具浪漫色彩,两人情投意合,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利用休假的机会,潘兴来到加州与尼塔团聚,他们重叙旧情,并商议如何办理婚事。为此,潘兴还专程登门拜访巴顿的父母。返回途中,潘兴又来到巴顿家小住几日一一看来,他已经以兄长的身份面对这位将军了。大约就在此时,美国宣布参战,潘兴接到了陆军部的一道命令,立即赶往首都领受任务。

潘兴的使命是出任美国远征军司令,率部赴欧作战。当务之急是立即组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尽快赶赴欧陆。潘兴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物色了一批优秀的军官,作为部队的骨干力量,巴顿也在其列。潘兴很欣赏巴顿,这当然与尼塔有关系,但并不是惟一的原因。通过在墨西哥共事,他已经充分了解了这个有个性的年轻人,他的评语是:“这家伙是个匪徒,一个真正的斗士!”作为一个骑兵出身的将军,这大概是潘兴对人的最高评价了。于是,潘兴立即电召巴顿前来报到。

此时,潘兴和尼塔的爱情之旅已经走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结婚的日子近在眼前。但战争的魔剑打断了两人的美好生活,身负重任的潘兴必须尽快赶赴欧洲,他们的婚礼变得遥遥无期了。

接受命令后,潘兴司令部人员迅速在华盛顿集结,并立即像一部战争机器一样高速运转起来。巴顿的任务是负责管理潘兴的先遣队。5月的一天,比、尼塔及其父母在纽约把潘兴、巴顿一行送上去欧洲的军舰,大家挥泪告别,互祝平安。而后,巴顿父母回到了加州老家,比偕着孩子们去娘家居住。而形单影只的尼塔则全身心地投入战时工作,以这种方式与她的心上人并肩战斗。战争使得巴顿一家人天各一方,这是当时千万个美国家庭命运的缩影。

抵达法国初期,巴顿仍出任潘兴的临时副官,在办公室负责后勤管理等繁杂的工作。

此时,潘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组建和训练部队上。由于美国刚刚参战,来自国内的军队编制和成分冗乱复杂,缺乏装备和训练,因此光这一项工作就占据他的大部分精力。此外,他还要处理好与盟军的关系,就作战问题进行磋商。7月的一天,潘兴偕巴顿副官走访了英国远征军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帅,就与军事合作有关的各类问题初步交流了意见,并建设性地商讨了下一步的工作。会谈进行得很成功,相互间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从黑格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潘兴具有英国绅士的风度,而巴顿则“脾气火暴,争强好斗”——但这并不是贬意,因为黑格也是骑兵出身,所以很喜欢巴顿有棱有角的性格。反之,巴顿对黑格的评价也带有骑兵色彩“他更像一匹战马”——真是惺惺惜惺惺。

此时潘兴和巴顿最关心的是部队的训练水平,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问题。但眼前所看到的情景却让他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前方战事吃紧,军队伤亡惨重,而美军的训练营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军事训练毫无章法,成效甚微,官兵们1917年一战期间,美国宣布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图为童子军涌向街头,欢庆美国成为协约国的后援。一个个懒懒散散,吊儿郎当。巴顿忧心忡忡,心里面直骂娘:“只有狠狠地整治一下这些狗东西,他们才懂得什么叫军事训练!”

经过多次争论和协商,协约国终于在美军的军事指挥权和部署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9月下旬,美军根据协约国统帅部的指示开赴洛林战区。不久,潘兴在肖蒙设立了他的远征军司令部。肖蒙是一座古老的小城,位于巴黎东部,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以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市政厅和古城堡最为有名,还有一处拿破仑与欧洲联军作战的遗址。近代以来,该城的政治地位已大大下降,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矿区和旅游胜地。如今,这座寂静的古城又变得喧闹起来,她成了美国远征军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接纳了大批来自美国本土的军队。

此时,巴顿已经晋升为上尉了,但这距离他的理想相去甚远,他希望战争能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人。初来肖蒙时,巴顿的心气极高,因为他的指挥权限扩大了,不仅掌管司令部的直属连和摩托分队,而且还负责这一地段的防空工作。但时间不长他就有些泄气了,因为他发现,肖蒙根本没有一点战争的氛围,军官和士兵个个衣冠不整、没精打采、不懂规矩,巴顿对这种现象从骨子里感到厌恶,有时真恨不得打他们两巴掌,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他萌生了离开司令部,到前线作战部队去的想法。他认为,那里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大约就是从这时开始,一种新式武器——坦克逐渐进入了巴顿的视野,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坦克为英国人首创,法国和德国紧随其后,由此在兵器发展史上引起了一场重大革命。从理论上讲,坦克是矛与盾的结合,其强大的火力是矛的延伸,可以大量消灭敌人,摧毁坚固的防御工事,而其钢铁外壳则是盾的发展,能有效地保护坦克手的安全。由于具有强大的进攻能力和防御能力,所以坦克一出现就受到各国军界的关注,发展极其迅速。但由于当时的坦克在性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其作用尚未能够充分发挥。在参战的各大国中,美国在这方面落在了后面。

巴顿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军官,具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对军事领域的新生事物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此时,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坦克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式武器,必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巴顿还认为,如果美国组建坦克部队的话,指挥官一职非他莫属。巴顿认为自己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例如:会修理汽车;有乘汽车作战的经历;法语好,便于向法国人学习坦克技术,等等。此外,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坦克部队具有机动性高、速度快、冲击力强等特点,与骑兵非常相似,而他则是一名优秀的骑兵军官,因此一定能够胜任指挥坦克部队的重任。他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了。

不久,巴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而被提升为少校。此时,如果他继续在司令部干下去的话,前途将会充满光明,既不会错过晋升的机会,而且又舒适安全。但是,巴顿早已有了自己的考虑,他要尽快地切断与潘兴的密切联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如果继续留在潘兴身边,尼塔又与潘兴结了婚,他就会被人误认为是靠裙带关系而不是靠能力得到提升的。他希望到前方作战部队去,自己去闻天下。这是一条充满了危险的道路,弄得不好甚至会丢掉性命。但巴顿认为,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做一个伟大的军人,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但在是选择步兵还是坦克兵的问题上,他还是有些犹豫,经反复思考,他还是倾向坦克兵。

10月,巴顿因病住院。巴顿一向身体健康,毅力坚强,小伤小病从来不看医生,也讨厌与医院打交道。他一下子住进了安静舒适的医院,感到十分不适,开始失眠了。于是,他利用这一时问进一步思考自己的去向问题。两天后,病房里又住进了一个新病号——福克斯·康纳上校,巴顿就此事征询了他的意见。康纳是一个老资格的步兵军官,当然力主选择步兵。他认为步兵是军中主力,战争的胜负总是由步兵来决定的,而坦克的出现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康纳的主张使巴顿犹豫不决了,一连几天茶饭不思。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坦克,理智和直觉都告诉他,坦克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事情真巧,巴顿刚出院就接到了一个消息:从战争需要出发,潘兴决定创建美军自己的坦克学院,尽快培养出战场上急需的坦克人才,由巴顿出任该校校长。这真是喜从天降。巴顿全身的热血似乎都要沸腾了,他认识到,这是一个与自己的毕生事业密切相关的大事件,是一个很神圣的使命,自己将会因此而攀登上胜利和荣誉的峰巅。此时巴顿感到自己又一次受到了命运女神的青睐。但在兴奋过后,一种担心和深深的焦虑又油然而生——巴顿感到自己确实心中无底。他所要做的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而坦克又是一种尚未被战争所证明的新武器,自己对它只略知一二。这一使命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了风险和许多未定的因素,一旦不成功,他将会跌入深谷,前功尽弃——而这正是最令巴顿感到可怕的事情。但巴顿一再告诫自己,已没有退路了,既然已经确定了方向,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奋力向前,无论碰到多大困难也决不退缩。这是古老的骑士精神,是巴顿家族的光荣传统。

事后回想一下,巴顿当时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的任务是创办一所坦克学校,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这是一件创造历史的事情,巴顿将因此而被载入史册,这会给巴顿带来无上的光荣和骄傲。此外,新组建的坦克部队可能是团甚至旅的建制,巴顿的军职也将水涨船高。坦克兵还有一个好处,即受伤的机率小,所以巴顿的新岗位是舒适安全的。另外一个好处巴顿很看重,但他从不宣扬:坦克这一新式武器深受新闻媒体的关注,成为炒作的热点,因此,巴顿也将会被频频曝光,名声在外。

不出巴顿所料,他的法语这次还真派上了用场。司令部派他和爱尔金·布雷恩中尉去一所法军培训中心,学习与坦克有关的各种知识和技术。这时巴顿才发现,坦克实际上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从外表看上去很像一个古怪笨重的大铁匣子,说得不好听,更像一口棺材,只不过配上了履带(或车轮)和机枪、火炮而已。面对各式各样的坦克,巴顿比较感兴趣的是法国产的双人雷诺型坦克,认为这种坦克虽然结构简单,但很轻便灵活,好操作。骑兵出身的巴顿特别强调机动性,这或许就是他挑中雷诺坦克的重要原因。由于巴顿对机械和发动机比较熟悉,又会开汽车,所以很快就能驾驶坦克了。但是他不愿干驾驶员,因为这种坦克太原始,驾驶员坐在密不透风的车厢里,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坐在上面的射手的指挥。学会了射击技术后,巴顿还主动参观了生产坦克的工厂,以便了解坦克的性能和构造。

对于兵器的发展来说,战争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美军正在为组建自己的坦克部队而忙碌的时候,一些欧洲国家的坦克部队在战火中迅速发展起来,开始大规模地投入战斗了。发生在1917年冬季的康布雷战役就是一个标志,坦克也从此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康布雷位于斯海尔德河畔,是法国北部省的一个工业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被德军占领。1917年11月20日,在1009门火炮和8个步兵师的支援下,英军3个坦克旅的476辆坦克,在经过预先炮火准备后向斯海尔德河与北运河之间的德军阵地发起突然进攻。坦克群每3辆组成一组,呈三角队形向前冲击。德军事先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当硝烟散去之后,他们发现一群群钢铁怪物汹汹驶来,一边发出隆隆的巨响,一边还射出猛烈的炮火,德军将士都被惊呆了,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战线很快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在不到4个小时内,英军主力部队向前推进了约11千米,并连续突破德军3道阵地。当天日落前,英军突破德军防御,占领康布雷,俘敌8000余人。

康布雷战役未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但它对人类的作战艺术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充分证明了集中使用坦克的价值。坦克强大的火力和冲击力能有效地摧毁防御工事,大量歼灭敌军,而其坚固的装甲则能抵御住强大的炮火,并能掩护、协助步兵进攻,从而大大减少进攻一方的伤亡。但这毕竟是坦克的第一次大规模参战,它的巨大潜力尚未充分体现出来。但人们已经看到,在未来的战争中,这种可怕的战争机器的作用必将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各国的宣传机器对康布雷战役和坦克的表现做了大量报道,人们对坦克的兴趣愈发浓厚了。

康布雷一战使坦克名声大噪,使巴顿的情绪变得格外亢奋。他迅速赶往康布雷战场,走访了当地英军,与指挥员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讨。他最关心的是坦克作战的技战术问题,例如,如何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如何与步兵、炮兵协同,突破敌阵后如何发展进攻、巩固战果,如果从毁坏的坦克中救出伤员……等等。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每当有坦克参战,他都设法及时赶到前沿阵地去观察,并直接与坦克手切磋交流。

1917年康布雷战役,标志着20世纪坦克战的诞生。图为战役中英国坦克拖着一门德军大炮。一次外出处理紧急公务,巴顿的汽车由于速度过快而撞上了路障,巴顿的头部和下颏被严重撞伤,当即血流如注,被迫住进了设在纳伊的美军后方医院。巴顿心急如焚。

住院期间,巴顿真正躺下来休养的时间并不多,他一直在思考和撰写一份关于创建坦克部队的研究报告。为了使该报告更具科学性,伤还没全好他就出院了,驱车前往比兰考特兵工厂做调查研究。巴顿认真考察了生产工艺和每一条流水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和数据。返回后顾不得休息,连续干了几个昼夜,终于写成了一份系统、全面的书面报告。该报告就坦克部队的建制、技战术训练和后勤保障等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论证合理,结论令人信服。潘兴将军读了这份报告后,感到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