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7142500000023

第23章 危机中的英雄(2)

1943年3月12日,巴顿晋升为三星中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图为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把中将的第3颗星别到巴顿的军装上。从此,巴顿与布莱德雷——这两位美军最优秀的将领走到了一起,为打击法西斯强盗而并肩作战。他们两人虽然风格迥异,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经常发生分歧,但从整体来看,他们能互相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是一对十分理想的搭档。布莱德雷是一架思想的机器,他沉着稳重,学识渊博,指挥若定,是一位有儒将之风的将军。巴顿则具有天赋的军人气质,豪放刚健,多才多艺,大刀阔斧,是一员力拔山兮气盖世式的猛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他们同舟共济,互相鞭策,勇往直前,在世界战争史上传为佳话。

进攻的日期日益临近,巴顿的情绪也越来越急躁,不断地发脾气。其原因之一是,他要求获得更多更艰巨任务的希望破灭了。巴顿认为,目前第2军已经恢复了士气,战斗力也大大增强,所以亚历山大将军应该给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但是,在3月14目下达的命令中,亚历山大重申了巴顿部队仍担负原来的任务,即主攻由蒙哥马利的英军承担,美军第2军的任务是佯攻,威胁敌人的右翼,以减轻英军压力。亚历山大生怕巴顿擅自行动,一再提醒巴顿:要警惕自己的侧翼,动作要稳健,绝对按照上司下达的命令行事,不得有误。巴顿对此十分恼火,认为亚历山大过于轻视美军的战斗力,他打算在战斗开始后寻机行事,痛歼德意军队,打出美军的军威。对于巴顿表现出的冲动情绪,布莱德雷及时进行了劝慰,他请巴顿依照艾森豪威尔先前的指示行事。

3月17日,战斗终于打响了。巴顿命令第2军按预定计划对敌人发起攻击:特里·艾伦率第1步兵师攻击加夫萨,而后伺机攻向埃尔盖塔;奥兰多·沃德率第1装甲师进攻斯塔欣一德塞内德,伺机夺取梅克纳西。其他部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战役开始后,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来到第2军指挥部督战,而巴顿和布莱德雷则亲临前线,随同进攻部队一起出击。将帅们亲自出马极大地激励了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第1步兵师的进展十分顺利,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主要攻击任务,先后攻占了加夫萨和盖塔尔,敌军迅速溃退了。消息传出后,新闻界立即大肆渲染,美军的战绩传遍了世界各地。

但另一支进攻部队却遇到了很大麻烦,几天的滂沱大雨淹没了所有的道路,沃德装甲部队的进展十分缓慢。巴顿大怒,用污言秽语咒骂沃德。此后,沃德的部队强行发起进攻,取得了有限的进展,控制了斯塔欣一德塞内德一线。

3月20日,英国第30军受命向马雷斯防线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空军也参加了协同作战。但由于轴心国早有所准备,防线十分严密坚固,所以英军的进展很缓慢,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正面攻击未果,蒙哥马利马上调整进攻方向,将主攻点转至左翼,他命令第30军转为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他把这次行动称为“超级炸药”。鉴于这次行动规模大,耗时长,他建议由美军从侧面发动较大规模的攻势,切断敌人通向海岸港口的重要通道,以策应英军的行动。但亚历山大仍对美军的实战能力表示怀疑,因而对蒙哥马利的方案做了修改,命令巴顿部队拿下并守住梅克纳西以东高地,然后奔袭迈祖讷。巴顿此时正在为不受重用而烦恼呢,因此他欣然从命,并立即命令部队开始行动。由于巴顿指挥果断,攻击达成了突然性,沃德的装甲部队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塞内车站,然后又拿下了梅克纳西。此时,敌人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东多塞尔山口近在咫尺,只要沃德乘胜发动一次攻势,便可一蹴而就。但由于他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结果贻误了战机。很快,德军的一支突击部队开至,缺口被堵上了。

德军坟墓与此同时,巴顿命令坦克部队开足马力,向东挺进,一路势如破竹。但23日上午,他们在加贝斯公路上遭遇了一支德军的装甲部队,双方发生激战。该师是德国第10装甲师,即在卡塞林山口打败美军的那支精锐之师,他们企图再次重击美军,重温旧梦。这真是狭路相逢。巴顿大喜,他告诉部下:复仇的时候到了,一定要叫德军知道美国坦克的厉害。巴顿一声令下,一百多辆美军坦克就冲了上去,战斗打得相当激烈,直杀得天昏地暗。上午战斗结束时,据巴顿本人统计,仅损失各种类型的火炮(包括半履带式反坦克炮等)就达40余门。而德军的损失更大,光是被摧毁的坦克就有30辆。下午,德军再度发起强大攻势,并一度前进了数英里,但损失惨重。美军组织了反击,一个反冲锋又把德军赶了回去。最后,美军取得了这场遭遇战的胜利,德军无功而返,他们再也不敢在美军面前随意撒野了。巴顿为第2军的杰出表现感到十分骄傲,他自豪地指出:“我们看到没有一个美军士兵放弃阵地一步。”

但梅克纳西以东地区则是另外一番情景,第1装甲师的进展很缓慢。沃德坚持必须进行全面侦察后才能行动,结果使部队至少在原地停顿了十几个小时,从而失去了进攻的良机。24日晚,巴顿匆匆赶到了第1装甲师,他火冒三丈,大骂沃德是个“胆小鬼”、“猪猡”,命令他必须在明天上午率部进攻。沃德照办了,但遗憾的是未能撼动敌人的防线,因此不得不草草收兵。第1装甲师已经失去了战斗主动权。

在战场上,不论对人对己,巴顿的要求都相当严格而且十分苛刻。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他所取得的战果并不太理想。但实际上,他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亚历山大的战略意图,由于他的突然出击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把几支德意主力部队吸引到了北线,有力地支援了蒙哥马利的正面进攻。亚历山大对巴顿的成绩表示满意,他认为,巴顿的当务之急仍是猛攻敌军侧翼,以减轻南线英军的压力。据此,他于26日给巴顿下达了新的指示:暂停梅克纳西的进攻,全力向盖达尔一方迪克一线进攻,拖住德军第10装甲军等精锐部队,以辅助英军突破马雷斯防线。巴顿很讨厌亚历山大的这种指挥风格,认为他的命令过于琐细,严重束缚了美军的手脚和战斗热情,有悖于军事指挥原则。当然,最令巴顿恼火的是,亚历山大总是让美国军队充当配角,任意支使。但为了维护美英合作关系,他接受了命令。

巴顿命令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横扫前方敌军。起初,进展相当顺利,但从第二天开始,推进速度明显减慢,因为德军已经意识到他们没有退路了,所以把残余部队全部投入了战斗,作困兽之斗。战斗打得空前惨烈,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加贝斯公路及其附近区域弹坑累累,遍地是坦克、各种机动车辆的残骸。逐渐地,敌军开始后退,但抵抗仍然是猛烈而有序的。鉴于这种情况,巴顿对部队进行了调整:一部分暂时退出战斗,进行休整,另外从各部队抽调精锐,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再次发动猛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到31日,攻守双方又处于胶着状态。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节骨眼上,又发生了一件事,险些引发了巴顿与英军的激烈冲突。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段时间以来,美军地面部队不断遭到德国空军的空袭,伤亡较大,连布莱德雷的车队也被轰炸了。巴顿非常愤怒,他在一份报告中尖锐指出:“攻击部队不断遭到空袭,我们的部队没有空中掩护,德国空军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不料,此事竟激怒了英国空军,科宁汉将军在一份报告中反唇相讥,指责巴顿报告中流露出对英军的蔑视情绪,并对美军的战斗能力表示了怀疑,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巴顿,科宁汉宣称:“第2军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现代战争。”巴顿立即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暴跳了起来,向科宁汉和英军领导层表示强烈的不满。后来在英国空军上将阿瑟·特德等人的干预卜,科宁汉连续发了几封电报,向巴顿以及艾森豪威尔等人表示“真挚的歉意”,巴顿才勉强接受。事后,为了维护美英合作关系,巴顿致信科宁汉,对他的“宽宏大量”表示感谢。

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证明了巴顿对空军的抱怨不无道理。4月3日,英军空军中将特鲁·斯帕茨等人来看望巴顿,以消弥双方的误解。双方正在房问里谈得起劲儿,突然遭到敌机的猛烈空袭,房间被严重破坏,人们作鸟兽散,纷纷逃命,虽无人伤亡,却掉尽了面子。面对十分尴尬的英军将领,巴顿开了一句幽默的玩笑,竟把大家逗乐了:“如果我找到了这些狗娘养的驾驶员,我要发给他们每人一枚勋章。”

战斗越来越激烈,伤亡不断增多,部队的士气也开始下降。巴顿认为,检验一个指挥官领导艺术的时刻到了。于是,他把艾森豪威尔要他注意个人安全的嘱咐置之脑后,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他用各种方式鼓舞部队的士气,敦促指挥官们亲临前沿,与士兵们一起战斗。他不断督促部队要奋勇向前,“杀死每一个活着的法西斯强盗”。本森突击队的先头部队是一支由坦克兵和装甲兵组成的精锐部队,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进展神速。但在4月7日,他们突然停止了前进。巴顿立即乘坐吉普车赶至前线,发现原来他们遇到了敌人摆下的地雷阵。此时,巴顿突然回想起拿破仑在阿达河战役中亲举军旗率众出击的壮举,于是他不顾部下劝阻,毅然驾驶吉普车带领突击队向前冲击,竟顺利地穿过了雷区。不久,本森突击队便与蒙哥马利的先头部队汇合了。

在整个战斗期间,巴顿对待部队要比平时严厉得多,特别是对主力部队和指挥官,他一再强调:如果哪个指挥官不能履行职责,立即撤换,决不姑息。然而,一旦真的碰到这种情况,他往往表现得优柔寡断,心慈手软,因为他知道,这往往关系到一个军人一生的荣誉。所以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巴顿还是相当慎重的。对第1装甲师司令官沃德的处理就是一例。在这次战役中,沃德的表现十分令人失望,多次贻误战机,受到巴顿的批评甚至责骂。但是当有人建议撤换沃德时,巴顿却犹豫了,他认为,无论怎么说,沃德还是有军事才干的,几次失误不能完全归咎于指挥不力,主要是由于天气和地形等因素所致。所以他迟迟不肯撤换沃德,希望沃德通过实际表现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但第1装甲师的情况始终未能好转,自3月17日以来已经伤亡了1500人。最后亚历山大不得不出面干预,要求巴顿立即解除沃德的职务。巴顿考虑再三才同意由哈蒙取代沃德,但他不愿亲自出面,把此事推给了布莱德雷。

巴顿在战场上对指挥官们十分严厉,甚至有些近似无情,但对士兵们有时却十分友善,特别是当部队出现重大伤亡之后,他与士兵们的感情更加密切了。他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士兵们的英雄业绩,好像是以此作为对伤亡士兵的一种奖赏。盖达尔战役结束以后,巴顿下了一道总嘉奖令,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扬了士兵们的突出战绩:“……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经过22天激战之后,你们赢得了盖达尔战役的辉煌胜利。你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履行了职责。不仅在死神时刻威胁着的前线,而且在其他一切地方,你们都表现得英勇无畏,坚定不移。……由于你们的努力和上帝的保佑,在美军光荣的历史上,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的确,盖达尔战役取得了重大战果,它迫使德军又将其精锐第2装甲师调离马雷斯防线,从而大大帮助了蒙哥马利对阿卡里特河阵地展开的正面突击。决战的时刻到了。

就在这时,巴顿又与亚历山大发生了一场争执。英美协同作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轴心国逐渐认识到,他们的部队正面临着被分割围歼的命运,于是下令迅速收缩,退守突尼斯北部沿海地带。为了防止敌军外逃,盟军决定立即收网,全歼敌人。为了打好这场决定非洲命运的大决战,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决心仍由英国人唱主角,但他们看到,离开美军的支持,他们没有把握打好这一仗。于是他们对部队重新进行了调整,打算把美国第2军划归英国将军安德森指挥的第1集团军。这一计划严重刺伤了巴顿的自尊心,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场“阴谋”,有人试图独揽所有的荣誉。于是他写信给亚历山大,明确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问题既不在于指挥,也不涉及通讯,而是一个威望问题。在盟军协同作战的最后决定性时刻,美军决不能扮演一个小角色。”对于美军领导人,巴顿表现得有些不客气,在私下里,他多次指责艾森豪威尔是个“无用之人”,“听任英国人的摆布”,他还亲自赶赴集团军群司令部,向亚历山大和艾森豪威尔提出强烈抗议。由于种种原因,亚历山大后来终于取消了这一打算。

正当巴顿运筹帷幄,准备参加在突尼斯围歼德意军队的战役时,命运似乎又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4月14日他被正式通知返回摩洛哥筹划西西里战役,把第2军的指挥权交给布莱德雷。这使巴顿十分气恼,认为这等于公开剥夺了他建功立业的一次机会。但他很快又恢复了情绪,因为马歇尔在一封电报中对他在突尼斯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巴顿认为这是对他的最高奖赏,他仿佛看到命运之神又一次向他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