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2
7137600000058

第58章 移宫案

万历末年,在宫中频繁的权力之争中,先后发生“明宫三案”。

明宫三案

挺击案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这一年五月,蓟州男子张差持挺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李鉴,直到前殿檐下,被内官韩本国擒获,交付东华门守卫指挥朱雄。严刑拷问之下,供出是郑贵妃宫监庞保、刘成指使。神宗不愿追究,先杀张差弃市,后杀庞保、刘成于禁宫。

红丸案发生在万历四十八年。这年七月万历皇帝去世,太子朱常洛即位,为明光宗。不久,光宗得了痢疾。郑贵妃内侍崔文升进大黄药,服后病情加剧,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红丸两颗,名称仙丹,结果光宗服仙丹即死去,在位仅二十九天。再加上移宫案,便是闻名历史的明宫三案。

暗夺幼主

光宗朱常洛病重之时,非常担心他的宠妃李选侍。李选侍自己无子,曾经抚养过年幼的熹宗和崇祯皇帝。光宗病危,还特别坚持要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并当着大臣的面,告诉皇长子熹宗朱由校要视李选侍如亲生母亲,视为太皇后。但是,光宗也并不是宠爱她到理智全失的地步,他深深了解自己喜爱的女人,李选侍心计深沉,不甘心久居人下,在宫中一向以敢作敢为、大胆果断著称。所以,尽管李选侍一再要求皇帝立她为皇后,但是光宗始终没有答应,只是催促群臣赶快进行皇贵妃的册封之礼。这已是他肯给李选侍的最高地位了,在宫中仅次于皇后。

几天后,光宗死去了,李选侍却仍住在皇帝、皇后的寝宫乾清宫。她是想借年仅十五岁的光宗长子朱由校掌握朝政,坐镇乾清官,进而统驭后宫。大臣们对她的心思很清楚,都在心里暗暗担忧。给事中杨涟对大臣周嘉谟、李汝华说:“宗社事大,李选侍非可托少主者,急宜请见嗣王,呼万岁以定危疑……移住慈庆为是。”两人深有同感,一起去见辅臣方从哲。群臣商量过后,又一起奔向皇宫,杨涟率先奔进后宫,太监们执棍拦阻。杨涟怒斥说:“皇帝召我等至此,今晏驾,嗣主幼少,汝等阻门不容人临,意欲何为?”太监们不知所措,只得让开,诸臣这才进入。众位大臣见了光宗的灵位,都痛哭了一番,然后就请求拜见皇长子朱由校。

李选侍将朱由校留在暖阁,不让他出来。宫里耿直的老太监王安哄骗李选侍,这才把朱由校抱持而出,众人连忙叩头,山呼万岁。朱由校立在那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嘴里只是说:“不敢当!不敢当!”群臣奏请进诣文华殿,王安拥长子而行,阁臣大学士刘一燎掖左,勋臣张维贤掖右,涌入文华殿。内侍李进忠三次奔来,传李选侍的命令,召皇长子回宫,并喝斥诸臣说:“汝辈挟之何往?”杨涟怒叱李进忠,拥着皇长子登舆。到了文华殿,朱由校西向坐定,群臣行大礼拜见,并请朱由校即日登基。朱由校不同意,吩咐出六日即位。接着,大臣们拥朱由校入慈庆宫。

大学士刘一燎进奏说:“今乾清宫未净,殿下暂居此。”吏部尚书周嘉谟也说:“今日殿下之身,是社稷神人托重之身,不可轻易。即诣乾清官哭临,须臣等到乃发。”朱由校也知道事态严重,就点头同意。

移宫成定局

杨涟这时对随行的太监们说,外事缓急有诸位大臣,调护圣躬却在诸内臣,责任重大。太监王安则答应一定尽职尽责,众人这才退去。大臣们合议,还是得即日正位,让内官进奏,朱由校不允。众人便在殿中坐等。这时吏部尚书周嘉谟又联合众臣合疏进奏,请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往别宫。御使左光斗明白指出,殿下今已十五岁,内有忠直老成的内官辅佐,外有朝中重臣辅佐,哪里乏人,还须李选侍像照顾婴儿一般贴身相随?因此,伏请即早决断,如果李选侍借抚养之名而行专制之实,那武则天之祸就不会太远了!

皇长子觉得有理,发布上谕,说移宫已有圣旨,册封贵妃一事,尊卑难称,著礼部再议。给事中暴谦贞却毫不保留地坦白说,皇长子即将登上大宝,上有百灵呵护,下有群工拥戴,何用此妇人女子!而且李选侍并非忠诚爱国,万一封典得行,专权用事,恐怕难以抑制。好在宫中忙乱,没人理会,这一番话并没有引出风波。李选侍接纳心腹李进忠的主意,邀朱由校和她同宫,还忿然宣言,要逮捕杨涟、左光斗。杨涟在宫门遇见李进忠,询问李选侍何日离宫?李进忠摇手说:“李娘娘甚怒,今母子一宫,正欲究左御使武氏之说!”杨涟怒叱说:“误矣,幸遇我。皇长子今非昨比,选侍移宫,异日封号自在。且皇长子年长矣,若属得无慎乎?”李进忠默然无语。

科道官员惠世扬,张泼从东宫门出来,听了这件事也大惊失色,说今日选侍垂帘,下旨逮捕光斗。杨涟立即驳斥说,没有这事!宫禁一时人心惶惶。谁也弄不清楚是如何变局,皇帝是亲近李选侍对付朝臣还是倾向于朝臣疏远李选侍,大臣们一个个狐疑满腹。

过了几天,李选侍还是住在乾清宫,逍遥自在,根本没有移宫之意。杨涟便直言上奏,说先帝过世,人心惶危,都说李选侍假借保护之名,阴图专权之实,伏请殿下暂居慈庆宫,拨别宫先迁出李选侍,然后再奉驾还宫。祖宗宗社最重,宫帏恩宠为轻。如今登基已在明日,哪有天子偏处东宫之处!这移宫一事,臣等进言在今日,殿下也当实行在今日。杨涟呈上奏疏后,拜见方从哲。方从哲认为这件事不用太着急,晚两天也没什么关系。杨涟却说,太子明天就要登基了,难道登基为天子后还要回到东宫的住处吗?李选侍今天不愿离开乾清宫,难道以后就会主动离开了吗?方从哲被杨涟说服,两人统一了意见,又去促请太子颁下严令。

于是登基在即的熹宗朱由校下令,命李选侍移出乾清宫,移住仁寿殿。他还下令收捕李选侍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理由是他们涉嫌偷盗大内库藏。这样一来,势单力孤的李选侍敌不过皇帝的一纸命令,移宫已成定局。群臣们又反过来劝皇帝,看在昔日光宗的旧宠之上,遵照光宗的嘱托,善待李选侍母女。小皇帝虽然对李选侍往日咄咄逼人的态度十分不满,但还是答应了。

于是,这样一件震动宫闱的移宫案终于以李选侍的失败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