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3
7137500000014

第14章 王莽托古改制(1)

在西汉和东汉历史之间,有一个历时十五年的新朝,这个代汉建立新朝的篡窃者,就是汉朝的外戚王莽。王莽夺取政权后,打出复古的旗号,进行“改制”,历史上称作“王莽改制”。

古代铜器西汉后期,当权的一些贵族官僚,不是骄奢淫逸,便是贪婪成性,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农民纷纷破产流亡,沦为官私奴婢,社会险象丛生。成帝时,西汉王朝已经走向崩溃的道路。当时,在一般人民乃至中下层官吏中间,都希望能有一个比较正派的人物出来执掌朝政,改变这种混乱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这个志大才疏的野心家,认为天与人归,时机成熟,便破门而出,献冕登场,用阴谋手段做起皇帝来。系外威王氏家族在元帝、成帝时期长期地把持朝廷大权,这就为王莽后来篡夺政权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3年,汉成帝刘骜即位,皇太后王氏专权,以其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河平二年(27),王凤的五个弟弟谭、商、立、根、逢时同日封侯。时人谓之“五侯”。王莽之父王曼早死,未得封侯,故王莽早年生活不如诸叔父兄弟。他自知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①。其伯父王凤病危时,“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②。以此获得姑母和诸伯叔的欢心。王凤临死前,把他托付给王太后和成帝,使他做了黄门郎,不久,又升迁为射声校尉。永始元年(前16),元后要成帝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王莽嗣爵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他倾家财赈施宾客,招纳名士,结交公卿大夫;又揭发外戚定陵侯淳于长的罪过,获得了忠直的名声。成帝绥和元年(前8),在他姑母的安排下,王莽代王根为大司马。他爵位愈尊,矫情伪饰愈甚。妻子见客,衣不曳地,布蔽膝,人以为使婢。第二年,成帝死去,刘欣以元帝庶孙继承皇位,是为哀帝。哀帝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两家外戚集团因近亲关系把持朝政。王莽暂时告退回到自己的封国,伺机再起。哀帝是一个短命天子,只做了五年皇帝就死去,元后即日收取了皇帝玺印,召王莽进宫,于是王莽在元后的诏令下重新做了大司马辅政。公元1年,王莽奉元后命立中山王刘衍(kǎn侃)为帝,是为平帝,年仅九岁。元后以七十二岁高龄临朝称制,一切政事悉由王莽处理。

王莽在受命辅政以后,便积极扩大和巩固王氏集团势力,排除和消灭异己。凡是与王莽不合的人,都“傅致其罪”,罢去官职,甚至连他的叔父王立也遭到他的排斥,被遣就国。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③。西汉政权已为王莽集团所控制。王莽常以周公自命,他对圣经贤传中所记周公辅成王而后来自己即于王位的故事,甚感兴趣。传说中周公摄政时,交趾南面曾有越裳国前来中国献白雉,王古代铜器莽也于平帝元始元年(1)遣人示意益州(今云南晋宁县)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来汉廷,献白雉一,黑雉二,以符合于周公的故事。王莽奏请元后下诏,用白雉祭祀宗庙。于是群臣盛陈王莽功德,实无异于周公辅佐成王;周公托号于周,王莽有定国安汉之功,宜赐号为“安汉公”。元后乃下诏封王莽为太傅,号曰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

王莽被晋封为安汉公后,便利用太后的宠信,笼络大小官僚,大封其集团党羽,以扩大并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奏请增加大臣们的俸禄、爵秩,续封宗室后裔因罪失爵者,使之重新得到封邑。朝臣皆承王莽旨意行事,使莽声望日隆。不久,又示意公卿奏言“太后春秋高,不宜亲省小事”,元后乃下诏曰:“自今以来,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王莽为太傅,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称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才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宫,问新职,以知其称否。”④是时王莽的权势已与皇帝不相上下。

为了控制宫闱,以固其权,王莽又发动爪牙,假借民意,请立其女为平帝后。元始三年(3)春,有司奏请:“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合)钱二万万。”⑤王莽表示辞让,只受四千万,而以其余部分分给十一媵家(陪嫁人家)及九族贫者。按照古礼,皇后之父应有百里之封。王莽之女既被立为皇后,于是又有人请以新野之田二万五千六百顷益封给王莽,以满百里之数。王莽之志原不在百里,因而故辞不受,欲以辞封邀取名誉而实现其代汉自立的目的。据说是时“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被接见的)皆叩头言,宜极加赏于安汉公”⑥。王莽的党羽大司徒司直陈崇为迎合王莽,使张敞(汉宣帝时名臣)之孙张竦草奏,盛称王莽功德,几乎把圣经贤传上的美词引用殆尽,然后建议:“宜恢公(指王莽)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长子)令如伯禽,所赐之品亦皆如之。”⑦元始四年(4)春,太保王舜等及吏民八千余人向元后上书说:“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莽兼二人之德,宜封为宰衡。朝廷照准。王莽又佯做辞让,最后元后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王莽才视事就职。自是王莽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真可谓爵贵号尊官重矣。

王莽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就宰衡之年,“为学者筑舍万区(小室)……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即《史籀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⑧。这些异能之士后来都成为王莽的号筒。

这年秋季,王莽派遣分行天下的八名观风使者回到洛阳,称说“天下风俗齐同”,并假借郡国百姓名义,制造歌谣三万言,称颂王莽的功德。王莽在朝廷的声威愈隆。于是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张纯等九百零二人,奏请赐王莽九锡。元后照准。王莽从皇家领受了衣服、车马、弓矢、斧钺、柜(音巨畅,美酒)、乐器、朱户、纳陛、虎贲等九种显示尊荣的赏赐和权益,开了后来大臣受尊宠的先例。

王莽受封为安汉公,官居宰衡,与周公在西周时的地位很相像,他本人也很希望成为周公。于是泉陵侯刘庆上书说:“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⑨刘庆的奏书一上,群臣争相附合。当王莽日益走近皇帝宝座时,这个“富于春秋”但不是孺子的平帝,只得夭折而亡。王莽从刘氏皇族中找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广戚侯刘显的子婴,立为皇帝。紧接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⑩的符命天书,就应时出现。于是王莽公然由安汉公成为摄皇帝、假皇帝。

居摄元年(6)四月,安众侯刘崇起兵反抗。次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聚众讨伐王莽,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移檄郡国,言莽“毒杀平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共行天罚诛莽”,众至十万人。这时长安附近槐里男子赵朋、霍鸿等,亦集合十万以上的农民,起兵反莽,以响应翟义的号召。但是这些反莽势力,都为王莽所消灭。自是王莽自谓“威德日盛,获天人助,遂谋即真之事矣”。因而不久便有铜符帛书出现,其文曰:“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这显然是天命攸归了。不久,又有一个“素无行,好为大言”的梓潼人哀章,做了一只铜柜,制作两道封书题签,其一书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二书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者,高皇帝名也。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遵照天命行事。哀章持铜匮至高庙以付仆射。仆射上报,王莽不敢违抗天命,只好到高帝祠庙拜受金匮神禅,御王冠,即真天子位,改国号日“新”,改年号为始建国元年(9),西汉王朝便寿终正寝。

古代铜器西汉王朝虽然结束,但西汉社会遗留下来的隐患和危机依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些社会危机和矛盾,王莽附会《周礼》,实行托古改制。

始建国元年(9),王莽下诏,历数西汉社会兼并之弊,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和奴婢问题。诏令说:“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疲)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乃)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控制)民臣,专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掠)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分取田地产物,勒索佃农租税),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针对以上情况,王莽提出王田制度和奴婢政策,规定: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称“私属”,都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之家,占田一井(九百亩);原有男口不足八人而土地超过一井者,把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乡党。无田者按一夫百亩的制度受田。有敢诋毁井田制度、惑乱人心者,流放边远地区,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