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满才是人生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苏东坡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纵览古今中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
国学大师季羡林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是“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他坦承自己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正是这种不圆满才是真正的人生。他如是写道:
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驭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驭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绝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真正幸福的人生,难以圆满。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箴言】人生总是“一半一半”,在人生的乐、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才是真正完整的幸福。
不完美也OK
我们不需要事事完美,不需要永远做第一。这不是阿Q精神,为失败找借口。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是因为完美我们必须变得很不快乐,那么我们接受、甚至拥抱不完美。
职业经理人王文华写到自己的美国求学经历:
我们那届358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行业。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在进斯坦福之前,都习惯做佼佼者,有些甚至当了一辈子的第一名。这样的名声,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期许,让他们成为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是他们在斯坦福的痛苦根源。
斯坦福鼓励同学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因此同学的成绩不对其他同学或来校征才的公司公布。但三百多人在一起,成绩自有高低。对于一向都是第一名的人,突然要接受他排在三百多人的末尾,纵使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会极度痛苦。我跟很多同学都经过这种心理震荡。一向成功的我们,突然发现:我已经不完美了。
在顶尖的组织,保持完美的确很难。在商学院,上课前没读过案例是最大的罪过。“犯罪人”的特征是低着头坐在教室角落,把桌上的名牌压低,希望老师不要点他们发言。我也曾是那低头的罪人之一。但我和其他低头的,以及某些抬头的,甚至某些老师,慢慢地体会到:It's OK。我们不需要事事完美,不需要永远做第一。这就像联考时碰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最后没时间写的题目就猜。如果完美是不可能的,或是因为完美我们必须变得很不快乐,那么我们接受,甚至拥抱不完美。
我看到某些“完美”的同学,认真地准备老师要求的每一份讲义,因此错过了星期三下午和同学喝啤酒交谊的时间。他们最后的确得了第一名,毕业时上台领奖状。但他们在台上看起来好苍白,因为这两年中他们没有好好享受过加州阳光。
我们生存的方法是设定优先顺序。如果我已经知道没办法读完5篇讲义,那么我选择精读最重要的案例,其他4篇浏览一下就好。第一次这样做,当然有很强的失落感,觉得自己堕落了。慢慢地,我试图从这样不完美的模式中,学到最多的东西。
完美主义者的人生态度,是全有或全无。他不能忍受拥有的东西有任何瑕疵。然而当年我毕业,进入业界,我发现:真正的企业是不容许领导者抱着全有或全无的洁癖的。真正好的领导人,在股东权益和良心道德的底线前,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放下架子,耐心地协调和妥协,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目标。真正好的领导人,是每一个夜晚,明知道公司还有很多事务处于灰色地带,但还是能睡个好觉,以储备精力。他的成绩也许不像完美主义者那样容易被媒体注意,但他的成果却一点一滴被员工和股东感受。
这些年不断追求完美,到头来我才发现当完美主义者是容易的。因为他只要低头硬干,不需要用到任何判断和创意。在不完善状态下奋斗才是完美的,因为每天都是一局新棋,他必须瞻前顾后,亦步亦趋。
职场中大部分的人都很上进。我们的问题从来不是不努力,不认真,标准太低。我们的问题是不管对人对己,都太努力,太认真,太要求完美!白居易曾在《适意》中这样表达过自己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之情:“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自古以来,失意的文人墨客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希望能在游玩嬉戏的清逸洒脱中陶冶性情,驱除烦恼。闲来寄情山水,春鸟林间,秋蝉叶底,淙淙流水过竹林;四山如屏,烟霞无重数,荒径飞花桥自横。这般景象之中,也有叶的坠落,花的凋零,但置身其中却能拥有完美的心境。如此看来,生命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只接受幸福的垂青,却把不和谐的因素完全屏蔽。
【箴言】你可以失败,可以搞砸,可以给自己和别人一点空间。你可以,甚至,偶尔做最后一名。
无须完美,贵在坚持
人生实现完美并不现实,但同样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也许最后的结局留有遗憾,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应该存在能让自己日后后悔的消极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预见完美之不可得,但我们仍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坚持自己的选择一路走下去。这样待日后回首相望时,才可以对自己说一声问心无愧。
稻盛和夫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出家及其后的修行对我来说是即严肃又新鲜的人生体验。通过化缘行动,我深感佛的大慈大悲,出家以后,如果说有新的认识,那就是修行需一如既往,持之以恒。
有句禅语说:“悟道前,伐木、运水;悟道后,伐木、运水。”进入佛门以后,我依然一边一心向佛,一边在尘世沾染风尘。但是我自己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已发生了变化。
例如,通过修行,我再次痛感自己的不成熟。一直以来我作为企业的领导对部下或干部进行指导,装模作样地训示,把本来明了的事理写在书里或演讲稿中,我感到潜伏在自己心中的得过且过与令人嫌恶之处,需要进行深刻自我反省。
我再次体会到,其实真正了不起的人在“无名的田野里”。我以为真正出色的人是那些心灵美好的人。她们是住在街道小巷的心地善良的老太太,他们是在城市一角朝着目标奋进的小青年。
与那些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人相比,这些无名的人更加“上等”,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和善良美好的心灵!
反过来,不管如何努力修行,我们凡夫俗子都不能达到醒悟的境界,对此我深感痛心。
在剃度仪式上,导师问我是否能遵守10条戒律,我的回答是“能保证”,这样出家才得到认可,郑重宣誓持戒后才加入和尚的行列。尽管这样,我仍然认为我不可能完全遵守戒律。
无论怎样努力持戒、反复精进、几百小时坐禅,我也不能最终达到醒悟的境界。像我这样意志薄弱、不能完全脱离烦恼的人,为了磨砺心智,无论怎样积累善行,恐怕我也不能完全消除私欲,经常保持利他之心。无论怎样努力持戒也不能避免破戒。包括我在内的人类是多么愚蠢、不完美的存在!
但我认为,这也就够了,虽然最终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为此努力本省就值得尊敬。
对戒律有坚守之愿,必守之志;或者有真挚的反省、自戒之心,这些都非常重要。以如此的心情度过每一天,即使不能大彻大悟也能足够地磨砺心智、拯救灵魂。神、佛或者宇宙意志并不是爱做过什么的人,而是爱努力做过什么的人。想做没有做成,对自我能力没有达到自行反省,而且从翌日起又孜孜不倦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拯救。
只要努力遵守、努力做到就能磨砺心智吗?回答是“YES”。提高心智的愿望和行为才值得尊敬,因为这是符合佛的慈悲胸怀、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
很多人都执著于追求完美的人生,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以示精益求精,更上层楼,但有的人因小小的缺陷而全盘否定人生的意义,有的人因为小小的遗憾而将手中的幸福全部放弃,这样追求完美,有时反而因噎废食,流于吹毛求疵,不管于自己还是于他人,都是一种不必要的辛苦。
【箴言】真正幸福的人生,本来就有缺陷,在追求完美人生的同时,重要的是坚持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拥抱缺憾
对称是美的,不对称也是美的。光明是美的,阴暗也是美的。生机盎然的夏天是美的,万物休眠的冬天也是美的。十足的完善是美的,小小的缺憾同样是美的。
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又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能够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也许正是缺陷,才体现我们的真实。智者再优秀也有缺点,愚者再愚蠢也有优点。对人多做正面评估,不用放大镜去看缺点,生活中对己宽、对人严的做法,必遭别人唾弃。避免以完美主义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个人,以宽容之心包容其缺点。责难之心少有,宽容之心多些。
缺陷和不足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你要相信,你有许多与众不同甚至优于别人的地方,你要用自己特有的形象装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自怨自艾,从而丧失了自信,变得自卑。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瑕的,难道有缺点和不足就注定要悲哀,要默默无闻,无法成就大事吗?其实,只要你把“缺陷、不足”这块堵在心口上的石头放下来,别过分地去关注它,它也就不会成为你的障碍。假如能善于利用你那已无法改变的缺陷、不足,那么,你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反而正是有了缺憾,才使我们整个生命有了追求前进的动力,珍惜缺憾,它就是下一个完美。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有希望。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我们的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箴言】不要因为不完美而恨自己。你有很多的朋友,他们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那些伪装完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正在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