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市场需要润滑油基础油,中国西北一家石油化工公司看准这一行情,不惜血本,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出8种牌号的润滑油基础油,打入国际市场后,名声大震。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激烈,油价下跌,继续坚持出口,公司将要亏损1000万元。面对危机,公司总经理认为,参与国际交易,中国是后起者,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要挤进去不容易,应想办法站住脚。如果一遇风浪就退出来,那么,想再占领市场将会更困难。他决心带领公司从夹缝中冲出去。为此,他亲自到欧美一些国家做市场调查,搜集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开辟新市场。
在美国北部,总经理找到美国着名的鲁布左尔石油公司国际销售部。他开门见山地说,希望国际销售部能买中国的产品。“洋”经理说,你凭什么让我们把别的公司产品推掉,而买你们的产品?总经理不卑不亢地列举了自己公司的三大优势:第一,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保证,有很高的信誉;第二,我们可以长期合作,保证长期供货;第三,我们公司有自备码头,保证交货及时,并有良好的服务,产品资料齐备,保证信守合同。除了谈到这三大优势,总经理还不紧不慢地告诉鲁布左尔石油公司的那位洋经理,美国莫比尔已经购买了中国的产品。
莫比尔石油公司在美国享有盛名,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公司。这位经理听说莫比尔公司已购买了中国西北部这家石化公司的产品,立即放下架子,同意洽谈生意,并对公司的产品做了质量评定。经检验,润滑油基础油全部指标达到规定要求。他们很快向世界各国分公司发放了准予购买的许可证。就这样,西北这家石油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人在面对强势的压力的时候,要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也正送客过江,来到驿亭。亭吏不知道褚衰的身份,为了接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来。出门在外就得受委屈,褚衰一望就心里有数,犯不着与亭吏过不去,于是褚衰悄悄卷起行李到江边的牛屋住下。
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望见牛屋下竟住着人,感到非常惊奇,忙问下属是谁。亭吏不敢隐瞒,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你们这些贵宾驾到,所以把他暂时安置在那儿住。”
沈充当时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开个玩笑,他叫道:“嗯,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呢!”当官兵的对平民百姓无礼是常事,但如果是宦官侮辱外戚,文官蔑视武将,一般是会生出风波来的,甚至互不相让,一直到皇帝那儿,让朝廷好不热闹。
褚衰地位虽不高,大小也算个人物,受到别人的轻视嘲弄,心里老不大高兴。他心里想: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瞧他沈县令那个粗鲁样子,也难怪会有亭吏这样的恶吏了。他心里骂着,嘴上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根本不提起被驱赶的事情。即使介绍自己。也只是冰冷的几个字。话的效果往往跟它的长短成反比,诸衰一下子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对方能责备那个该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顿,自己才好趁机下那难堪的台阶。但褚衰站在一旁不开口,沈充要鞭挞亭吏也被他制止了。于是沈充只好吩咐下杀鸡牢羊,备妥丰富的酒宴款待褚衰,请褚衰赏脸。褚衰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沈充知道他对自己一定有看法,但不好直接问他,所以只有更加小心地赔不是、劝酒。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不会办事,办事容易“砸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心理素质不过硬。有的人一见到强大的对手就怯场、自卑,而遇到弱势群体又容易骄傲。要学会办事,要进行人际交往,就要跳出这些心理陷阱,做到不卑不亢。
要克服办事时的自卑心理,就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1克服由于思想认识方面造成的自卑心理,要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认识到他人也有不足。另外,要注意发现他人对自己的好的评价,以增强自信心理。
2克服由于生理素质方面造成的自卑心理,要促使自己发挥长处,避免弱势。要认识到,人是靠心智来称雄的。具有办事能力的人,主要依靠的是他聪明的大脑和广博的智慧。
3克服由于社会环境方面所造成的自卑心理,主要是要增强性格的独立性,摆脱人们对自己的成见,使自己在交往中日益成熟起来。
4克服由于性格气质方面造成的自卑心理,要克服内向性格和性格孤僻。要积极适应和改造环境,要自我调节并解决心理冲突,把苦闷向他人谈一谈,排解掉,使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有益于活泼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5克服由于生活经历方面所造成的自卑心理,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抗受挫能力。
认准的事就要大胆去做
办任何事都会有困难,或者退让,或者挺进,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凭一股韧劲,对自己认准的事,大胆而果敢地去做下去,这叫气魄。
敢于大胆去做的人常说:“我总有机会!”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抓住机遇的勇气,没有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好位置就只好让别人捷足先登,等不到他去竞争。
乾隆二十四年(1799年)九月,刘墉调任江苏学政。他上任后,对该省吏治风俗多有观察,敢于揭露其中的弊端,提出了不少令乾隆感兴趣的建议。
作为清代学术和文化的中心,江苏地区的士人风气以及他们对朝廷的态度,直接关系着清朝统治能否获得稳定和加强。因此,历代皇帝和大学士对该地区都极为重视,康熙和乾隆六次南巡,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笼络东南士民,强化对该地区的控制。乾隆时期,大学士尹继善在东南地区长期担任总督和巡抚,前后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其原因在于尹继善精于文学,善于通过以文会友与文人学士联络感情,因而深获当地士人的拥戴,他在东南的政绩成为清朝成功推行文治政策的典范之一。
江南地区发达的文化要求地方大吏不但要清正廉洁,而且要懂得顺乎自然,宽缓为政;不但要推崇儒家政教,而且要懂得奖扬斯文,引导潮流。派具有深厚儒学素养和文学修养的尹继善到江南为官,可以说政得其人,人尽其才,时人称尹继善“就论风雅已压群公”。“在江南地方推行仁政,百姓乐业,官吏倾心,不敢稍微违犯法律。”当老百姓听说尹继善要到江南任职,便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对此,精敏的乾隆皇帝心里也很明白,所以说他:“满洲科甲官僚中,长于文学而又通晓政事的,尹继善是第一。”
刘墉能被选派到江苏这样一个文化大省做学政,充分体现了乾隆对刘墉管理学务能力的信任。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刘墉有在江苏开展工作的便利条件。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此前多次负责南河河工,在江苏的时间较长,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刘家在江苏拥有众多的朋友或门生故吏。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也是刘统勋的同僚和朋友。
有此良好的社会关系,又有安徽学政的三年经历,刘墉主持江苏学政工作自然就顺手多了。刘墉任江苏学政期间,视学江苏颇为认真,考取生员比较严格,诸联《明斋小识》就记载说:“昔日刘石庵相国视学江苏,严肃骏厉,人多畏惮,至四十二年复任江苏,则宽厚平和,与前任不轻易取悦秀才迥然有别,即使年例不符合者,也准予赏给衣顶,并能对科场运气不佳者给予照顾。”于此可窥见其风格及其变化。
刘墉还认真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乾隆二十七年秋天,刘墉在离开江苏省前夕,将此向乾隆做了汇报,算是对他观风察俗工作的一种总结。其中特别谈到了对监生的管理等问题:监生中有喜欢滋事、胆大妄为的人,府州县官多所顾忌,并不加惩处。以致他们不仅害怕刁顽百姓,而且害怕蛮横的监生,狡猾的胥役。对于涉及监生案子既不能及时审断,又不能明定是非。确定罪责之后,应该扑责革退的监生,并不责贵,实属疲玩不堪,讼棍奸吏因此得以行其奸谋。不只是他们目中已无学政,甚至有心欺诈督抚。
此疏深切当时江南官场之积弊,因而受到乾隆的高度重视,乾隆在随后下达的上谕中指出:
刘墉所奏,切中该省吏治恶习。江南士民风尚,多属浮靡好事,当地地方有司,又加以疲沓姑息,遂致此等恶习日益严重,牢不可破。所以,近来封疆大吏懈弛弊端,直省中惟有江南最为严重,这本非刘墉一人私下看法。尹继善、陈弘谋在督抚中外任时间最久,而且向来好以无事为福,况且经历事情既多,上下一团和气的作风竟成梏桎。他们所辖官员又大半属往年旧属,往往遇事姑容。近来藉口办差,有意延搁公事者更不一而足。积习颓靡,不知振刷。此等情状,即使当面责问尹继善、陈弘谋,他们亦应当难以自解。
况且督抚为属僚表率,既然领导不能有所振作,那么所有下属又有谁不承风?至于上行下效,怠惰之势已经形势,谁负责任?则朕惟于督抚是问耳。尹继善等当以此痛除旧习,刻自振作,如果州县官确有怠玩相沿,如刘墉所奏各情节,即当严行体察,据实参奏。若不知自改,而转以被揭怨恨他人,更难逃朕洞鉴。
后来,他又多次在谕命中谈到这个问题,可见刘墉所奏在乾隆心目中的影响。
刘墉不惧权贵,直击江南官场的弊端,大胆上疏,可见他的胆识与气魄。
勇气,是办事成功的要素之一。任何一个大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做敢为、无所畏惧的气魄,他们竭尽全力、越过障碍、登上成功的巅峰;他们坚忍无比、百折不挠,为着理想境界努力奋斗。
勇气表现在人们活动的三个层次中:肉体、心理、精神。在这三个层次中,勇气意味着对自由的追求,对事物发展规律永远的探求。
勇气要求我们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求我们维护他人的权益。正是这种在办事的过程中勇往直前的进取和无畏精神,才使我们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坚定基础;勇气使我们信念坚定,决不彷徨动摇;勇气使我们永怀希望、积极向上,而不是悲观消沉、无所作为。当我们面临危难时,我们依靠勇气忍受磨炼、战胜危难。而不是被危难慑服、压垮。勇气使我们相信自己、独立自主;在生活中,勇气又意味着对他人同情怜悯、宽大为怀,而不是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勇气还意味着坦诚接受、承认错误和失败,而不是耿耿于怀,沉湎于以往错误的追悔不已。这些就是真正的无所畏惧,勇敢坚强!
勇于冒险
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不会有风险,但也不会有进步。对于办事的人来说,每一个行动可能都是一次风险,但也同时是一次机会。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适度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于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因噎废食的人永远也追不上敢于吃螃蟹的人。精明的人能谋算出冒险的系数有多大,做好应付风险的准备,则可以胜算。
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
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八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下船到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位陌生人从后面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非常生气,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已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父亲吉诺斯。
吉诺斯回电同意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轻而易举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
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设计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向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
一切按设计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成,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狠赚了一笔。
机会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会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有一个国王,他想委任一名官员担任一个重要的职务,就召集了许多武力超群和聪明过人的官员,想看看他们之中谁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