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想做的人
7128700000006

第6章 让信念之光照亮人生旅途(5)

查德威克感到自己已精疲力尽了,更使她灰心的是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目标。她感到再也难以支撑了,于是向小艇上的人请求:“把我拖上来吧,我不行了。”艇上的人劝她再坚持一下:“只有一英里了。目标就在眼前,放弃就意味着失败。”浓雾使查德威克看不到海岸,她以为别人在哄骗她。“把我拉上来吧。”她再三请求。

于是冻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同伴拉上了小艇。

后来查德威克很后悔,她告诉记者:如果她看到了海岸,就一定会坚持到终点。大雾阻止了她夺取最后的胜利。

但这件事过了不久,查德威克认识到,其实,妨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让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灵,先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俘虏了。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利福尼亚。浓雾依然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冰冷刺骨,同样还是望不见海岸。但这次她坚持了下来,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因为,陆地就在她的心中。最后她成功了。

查德威克在两次自我能力的挑战中,信念使她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失望。最终她征服了海峡也征服了自己。

听了查德威克的故事以后,人们都受到了启迪:查德威克用信念把她推销给了自己。

任何人都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千万不要让形形色色的雾迷住了你的眼睛。不要让雾俘虏了你。你遭遇的雾也许不是弥漫在加利福尼亚上空的。它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可能会出现。

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支柱,没有它,一个人的精神大厦就极有可能会坍塌下来。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基石。据说有一年,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上,一支探险队在那里负重跋涉。

阳光很强,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

水是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动力,甚至是苦苦求索的求生目标。

正在这时,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

那水壶从探险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着,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感在每一个队员濒临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

终于,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当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带给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

拧开壶盖,汩汩流出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在沙漠里。干燥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这是着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纵观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其起步时都是信誓旦旦。巴甫洛夫曾宣称:“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念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信念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事实已经反复证明,自卑,就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许多人的失败在于,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而信念,则是成功的基石。道理很简单:人们只有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种事业应该是构筑在科学的基础上,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再壮丽的理想也不过是没有曝光的底片,一幅没有彩图的镜框而已。

信念既然是成功的基石,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起人生的信念呢?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世界的戴尔波伊神托所,据文献记载,在它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字,用今天的话说,是“认识你自己”。这正是信念赖以建立的前提。认识自己,谈何容易。现在,有许多青年想跻身于文学之路,可是,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连最起码的文学素养与生活积累都不具备,怎么能登上文学之山呢?要知道一个人在不适于自己走的路上屡屡摔跤以后,自信心就会渐渐磨灭。当然,承认一条路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这是痛苦的,需要有点勇气,但倘若一生都不敢正视它,踉踉跄跄走在完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那不更痛苦吗?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及时转向,使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胜利的信念便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加强。

正确地选择了事业上的突破口,并对此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并不意味着成功便唾手可得了。

信念来自精神和成功,又对成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信念可以排除恐惧、不安等消极因素的干扰,使人在积极肯定的心理支配下,产生力量,这种力量能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从而完成我们的使命,实现我们的心愿。

2.面对充满诱惑和多变的世界,面对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信念的人,能执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动摇,从而按自己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和卓越。

3.信念产生信心。信心可以感染他人,一方面激发他人对你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感染到信心。这样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具有良好的人缘。而人缘好,机会就增多,这样成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成功学家希尔说:“有方向感的信念,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创业者若抱持着无比的信念,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所以,要想让人生过得美好,须将信念之旗举得高高。

山登绝顶我为峰

有了目标和信念之后,志向是人生的第三个关键词。志向基本上决定了你的人生。志向越高远,一个人的才华才能发展得更快,生活也才能更有质量。没有理想的人注定会碌碌一生。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都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立志也要高于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能出人头地。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安于平庸舒适的生活的。他们将“爬得高,摔得狠”奉为至理,对理想远大的人排斥、嘲弄甚至打击。有志一飞冲天者,大可不必理会庸人的微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特定的年代,一个人想站得高看得远,还必须具有勇气。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理想,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火刑柱上,刘和珍被打死在集会的人群中,张志新被割断了喉管……但是,他们仍然高喊着自己的理想。在政通人和的时代,高瞻远瞩不必付出如此代价,还会带来超值的回报。因为知识经济成为万人瞩目的运作手段,在衡量人的时候,这是非常客观同时也是非常理性的。一个人有没有未来意识,直接决定了对他事业的估量。事实已经干百遍地证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

如果你有了高瞻远瞩的目光,胜利至少可能提前十年来临。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决定要跑5000米的时候,自然就进行着长跑准备。哪怕你跑到4000米的时候坚持不住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你已经把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为他们只确立1000米的目标,如今还在900米那里徘徊呢!所以,立什么志就有什么样的目标。但是,前者实现的时间要大大少于后者,这就令一部分“聪明”人执着选择。最初,他们确实立竿见影,那时候,“傻子”们还在刻苦努力,可是,几年之后,一切都不同了。“聪明”人还是“聪明”人。“傻子”却逐渐开始领导“聪明”人了。这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当然,你们可能不服他们,这也难怪,你们最初的差别确实不大,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个望远镜,只是你们站在了地平线上,而人家已经登上了最适宜眺望远方的山顶。

为自己立一个鸿鹄之志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为世间难为之事

王安石游褒禅山时,悟出这个道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世人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是这个道理。平坦之路,人皆踏遍,没有什么风景可言;而险远处了无人迹,自有旖旎风光等待勇者开拓。

开拓是一种挑战。为世间难为之事,寻找快乐和成就。没有挑战的人生,如同一杯白水,淡而无味。

勇于挑战的人,更要有准确的目标。假若目标不明,意志不坚定,就如只知道挑战却找不到方向的堂·吉诃德一样,只能给他人留下笑柄,甚至让自己得不偿失。

谁都知道关于堂·吉诃德的故事,但大多数人更多地是从这个整天沉醉于梦想,却没有多大本领,想要行侠仗义却处处遇到挫折的人物身上找到诸多笑料,作为茶余饭后谈资;而能从他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崇尚他具有的那种不断挑战的欲望和勇气的人,则少之又少。

现实生活中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有两种不一样的态度:安于现状和不断挑战。前者同样会吃饭、休息、工作,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着。这种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就再也不会寻求突破,而是躺在原来的成果上过上一辈子。

喜欢挑战的人则相反,他们吃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们终极的目标是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人一旦缺乏这种精神,就会失去创造力和生命的活力,历史缺少了这种人,就将是一片空白。

在历史上,意大利曾经有过很辉煌的时代,产生极大的创造力。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古代希腊与意大利的城邦,尤其是雅典与佛罗伦萨,这两个城邦比现代都市小多了,但是在智慧与才能方面能人众多,且这些人又能不断挑战传统,形成了艺术、音乐、文学最繁荣的时代。

为什么这两个城邦会如此优秀呢?人们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的观点来解释,或认为他们是智能特别优秀的种族,或认为是历史的巧合。但是实际上,让人们创造出最美好的事物、拟定优秀的计划。驱使人们向不可能的事业挑战的,应该是社会环境、文化以及人际关系,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人的努力来推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贸易业者开拓新航路,建设新的殖民都市,人们则研究新的技术,并在所有的领域——运动、知识、艺术等,都接受竞争。所有市民都热爱美好的事物,凡事要求尽善尽美。科学和艺术的支持者彼此竞争,并且要求艺术家与科学家更上一层楼。知识上的成果源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天才的产生源自于对天才的期望,所有这一切,才造就了这两个城市辉煌一时,举世瞩目。

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也是一样。全世界在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大多出自于少数几所大学和研究所。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些大学和研究所里,形成一个不断挑战的科学群体,大家一起讨论、交换意见、互相激荡、合作、竞争,并不断向新的、陌生的领域发起冲击。

那是个毫不留情、稍有疏忽就会被淘汰的群体,每个人在此都必须有所表现,大家都要学习摆脱平庸、追求卓越。毕竟全世界都在注意他们,向他们提出最重要的问题,而他们也在学习如何提出适当的答复,找出令世人信服的答案。

电影界同样如此。甚至连黄金时代的好莱坞也勇于尝试各种脱离常规的做法,疯狂追求不可能的事,成为夸大妄想的群体。在那里,创新的理念激发出更大胆的创新。虽然那个群体混沌不明且玉石混杂,但却如同巨大的综合性有机体一样,能够发觉世界上所有尚未显现的需求,并以其辉煌的不断创新的成就吸引到全世界的注目。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只凭一己之力创造出伟大的成就。

创造是集体的产物,而非个人的产物。

集体具备许多眼睛和耳朵,足以掌握瞬息万变、通向未来的信息。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的创造,其实也是由数个群体共同孕育出来的。因为每个人都好像站在各种道路汇集的路口,不断接收外界的无数信息,并从朋友和敌人身上学到各种事物。你即使呆在密室之中,眼睛还是离不开人们固有的经验、学说和各种知识的基本规律。企业家和政治家巧妙利用数干人的努力成果,就这点而言,孤独的个人与他们并无太大的差异。

反过来,当团体的紧张对立与追求卓越的企图心软化时,创造力就会停止。

当人们的眼睛不再眺望远处,只看近处,当人们不再探知未来而安于现状,当人们不再仿效别人以制造出更好的东西,当人们不再梦想或变得踟蹰不前时,将导致大同小异、没有创新的结果。忘记谨慎、周密、迅速,就和某些有机体变得怠惰一样,完全无法感知、反应新的机会和可能性的降临。

同样的,国家、政党、都市以及企业都会发生这种情形。在扩大与发展之后,停滞与颓废取而代之。挑战的意志被放弃,战略性的观点被平庸的战术取代,技术官僚取代改革者。这时侯,个人的创造力消失了。创造力被太多的障碍遮蔽而无法发挥,最后被平庸的巨浪所吞没。这样的国家和人群,不会有进步和发展,而只会倒退;落后以致消亡。一个民族失去了挑战的动力,离没落和被淘汰就不会太远。

作为人群中的一员,如果一个没有创造力、不愿意突破自我的人,同样会被淘汰、遗忘,毫无希望的过完一生。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当有种挑战的勇气。从懂事甚至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就在不断地向身边的一切事物挑战。愈是挑战欲望强烈、永不止息地挑战的人,取得的成就就越大;反之,当一个人逐渐失去挑战的精神,小心翼翼、庸庸碌碌地过日子,他终将被无情地挤出成功者的行列。

不断挑战的人,最紧要的,是要超越自我,开拓眼界,吸收新的知识与经验。如果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沉醉于以往的辉煌,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我们应当牢记,挑战要有挑战的资本。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向武林高手挑战,试图同别人一较高低,而他自己却没有练习过任何的武功。他挑战的结果,一定是失败,因为他根本没有向别人挑战的资本,只凭一时冲动、心存侥幸而已。

因此,我们主张在挑战前要打好牢固的基础。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的人们,也证明了这个规律的正确。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就是向“神创造了人”的世俗观念挑战。但是在这个挑战提出来以前,他做到了超越自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并为了他新的理论付出了艰苦的学习和求证。物种的进化、人类的历史、生命的演变、地理知识,都曾是他涉足的范畴。唯其如此,他提出的进化论才一举打破了世俗偏见,令人惊讶不已却无以反驳。

当然,勇于挑战的人,更要有准确的目标。假若目标不明,意志不坚定,就如只知道挑战却找不到方向的堂·吉诃德一样,只能给他人留下笑柄,甚至让自己得不偿失。

不论是政治的、艺术的、科学的领域,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律,都有大家共同承认的权威。假若一个人没有明确的挑战目标,找不到适宜的突破口,只是想标新立异,引起大家的注目,其结果不是撞得头破血流尚达不到目的,就是犯下天大的错误,损己害人,成为历史的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