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7128500000017

第17章 打工创业积累资本(12)

无独有偶,对面条本身的原料来讲,作为一种主食品实际上已被人们所熟知。但还可以从它的身上找到创新点。南京有一家店,这个店做的面条是彩色面条,五颜六色的,它主要是给顾客视觉上的一种刺激。它的颜色,就是把各种蔬菜汁搀进去;还有特殊的饺子,我们的饺子要捏紧,这家做的饺子是开口饺子。开口饺子怎么煮,而且味道还不走掉,还能好吃,好多人听到觉得很新奇,就去尝试。中国人就是挡不住这个新奇去试一试;还有做彩色钥匙的等。像这样一类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熟悉的东西,来为顾客提供服务,来刺激顾客的感官,让顾客觉得这个东西有新奇感,然后大家去试。创新是什么?关于冰激凌、面条创业,表现出来的就是挖掘创业者智慧上的潜能,每一个人讲出来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想到了这个点,挖掘到了智慧上的潜能,就能找到和其他人的产品不同的地方,能够把一种新奇的东西提供给消费者,这就找到了创新点。

总的来说,创意其实就是一个独特的想法,但可以使创业者在创业道路上独辟蹊径,在事业上迅速崛起。创意创业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特别是对本身没有太多资源的创业者来说,可通过独特的创意来获得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才等。这样灵活自由的方式适合各种人士选择。但又要强调的是,干什么都要有标准,创意也是要有标准的。一个好的创意应该符合如下的“五字”标准:

新,即新颖性,是指一项创意或产品不拘泥于现存的产品,别具一格,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先,即领先性,是指第一个出现的创意或者第一进入该区域市场的,如果这个创意在国外或者另一个地区已有,但在本国或者本地区还未有,也符合“先”的概念。实,即现实性,是指该创意是切合实际的,是可实施的,不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的。

奇,即奇特性,是指构思上有独特之处,或者这种构思表现在产品上与同类产品有不同之处,具有特殊性,变成独特风格的个性化产品。

简,即简洁性,是指一个好的创意应该是简单明了的,不复杂的。

这些标准为创业者能更准确地把握创业信息,甄选创业项目提供了借鉴,也为创业者的创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成就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今在市场经济,开放经济存在的现代社会中,创意给创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创意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创业资源了,已经占领了广告、建筑、艺术、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音乐、出版、软件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领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由此可见,创意给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并非单是在创业上带来了机会。

李泽楷的第一桶金

1987年,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取得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从李泽楷迈入大学的门槛开始,他已经决定要走自己的路。李嘉诚对儿子的不羁也给予了足够的宽容。李泽楷去了加拿大,随即加入父亲李嘉诚投资的加拿大投资顾问公司哥顿资金公司,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执行董事(早在1983年,李嘉诚已安排两个儿子入籍加拿大。李泽楷对于自己的决定,曾解释说:“我没有干这一行(计算机工程),因为这一行有学问的人太多了,很难赚到快钱。”

经商第一步

哥顿资金公司原本是加拿大十大机构投资经纪公司之一,也是加拿大与美国机构投资者交易的主要证券交易商,由富商占美。康纳查创办。康纳查是一个出色的生意人,在他的管理下,哥顿经营得有声有色。哥顿的全盛时期,是在1980年,由于该公司的投资策略富有创意,所以它的业务发展,在当时来说,可算在同业领先。在过去10多年中,哥顿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额,有7年高居榜首。当年,惠顾哥顿的客户,都是些机构性投资者,例如退休基金、互惠基金和大公司等。而该公司在多伦多康特利尔、温哥华、卡尔加里、纽约、巴黎和伦敦均设有办事处,资本额达1.5亿加元(约合1.125亿美元)。哥顿的买卖,每单成交额最低是10万股,在安排企业上市时,它可以包揽所有股票,使客户的信心倍增。据悉,在全盛时期,哥顿在市场上纵横无阻,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净收益每年都有大幅增长,而税后边际利润的增幅,亦常常超过30%。加入哥顿,虽然是李泽楷经商的起步,但他营运的技巧并不像个新手,且一开始就并非单一性地进行,他希望快速地展开其多元化的投资,以购入股权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而“卫科”的胚胎,亦在这时形成。1989年,就是李泽楷加入哥顿后两年,他正式通过加拿大盈科有限公司,增持哥顿公司的股权至15%,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

返港谋发展

1990年1月1日,李泽楷的母亲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于香港嘉肋撒医院逝世,享年59岁。正当李泽楷要在加拿大大展拳脚之际,这个噩耗对当时只有21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李泽楷自小与母亲的感情就十分好,就是李泽楷身在海外,也经常打电话向母亲倾诉心事。惊闻噩耗,无论工作如何繁忙,也顾不了那么多,李泽楷立即放下所有的事务,从加拿大返港奔丧。丧礼过后,他好不容易才收拾起悲伤的心情,考虑是返回加国,还是留在香港陪伴父亲。也许是不想让悲伤的老父失望,也许是厌倦了异国的生活,也许认为在父亲的公司里更可大展拳脚,李泽楷答应了李嘉诚的要求,选择回香港工作。李嘉诚立即安排他进入和记黄埔集团。李嘉诚并不以为小儿子的实习期已经结束,只安排李泽楷做和黄的一个小职员,跟随和黄行政总裁马世民及和黄董事霍建宁学艺。马世民则安排李泽楷到旗下的和记通讯公司工作,这与李泽楷喜爱的计算机工程基本对口。最初的日子,李泽楷向父亲抱怨薪水太低,还不如加拿大的十分之一,是集团内薪水最低的,甚至不如清洁工。父亲则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李嘉诚从集团支取的薪金是5000港元。

经过父亲一段短时间的亲自观察,李泽楷随即升为和黄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当时,这个委员会是由和黄大班马世民管辖的。李泽楷加入不久,便策动了一宗30亿美元的美国垃圾债券收购大买卖,引起商界的极大关注。当时,长实、和黄及李嘉诚本人宣布,将向美国哥伦比亚储蓄及信贷公司收购一批总值3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垃圾债券,各占一半股权。垃圾债券息率虽高但风险亦极高,因此李泽楷在策划这宗交易时异常小心。他获得卖方同意,只需付一成订金,如果债券价格跌逾一成,卖方就要以原价购回。换言之,买方是封了亏本的门,长实、和黄及李氏家族最多亏1.5亿美元本金(约合12亿港元),赚则可以赚到尽。可惜,当地机构最后觉得条件不妥,认为这样的条件对和黄过分优惠,不予批准,计划告吹。但此事已令年仅24岁的李泽楷技惊四座。

首仗未能成功,磨刀霍霍的李泽楷,便埋头于另一宗大项目——投资额高达4亿美元(约合31亿多港元)的卫星电视。和黄大班马世民回忆说:“他当时很年轻,很有热诚,有活力,有时却表现得很早熟,而且渴望证明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

大显身手

在卫星电视出现之前,香港已有两家无线电视台,即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无线台”和亚洲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亚洲台”,两大电视台属下分别拥有粤语和英语各一个频道。两台历史悠久,竞争激烈,期间曾冒出个“佳视台”,但开播后第三年,就被两强逐出竞技场。事实证明,在香港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仅能容纳两家免费的无线电视台。有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当时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并于1988年正式予以批准。第二电讯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创办卫星电视已经拥有非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捷足先登,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后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争第二电讯网络经营权。李嘉诚看好的是电视行业的广阔前景,有线电视实行向用户的收费制,与免费的无线台冲突不大。

李嘉诚双管齐下,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发射卫星覆盖亚洲。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三家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有实绩的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另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是香港另外两大富商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1989年国内风波发生后,香港再度爆发信心危机。港府要求的投资承担最低限是55亿港元,方可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和黄集团的其他高层,对是否在港重点投资举棋不定。结果,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

包氏女婿九龙仓有线董事局主席吴光正,踌躇满志地向新闻界表示,香港市民将可在1991年1月,享有有线电视共20个台的节目服务。到1995年,可提供32个频道。公司最高可提供59个频道。然而,李氏家族并未退出角逐。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据当时的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区某执行董事透露,连同购买卫星、送入轨道以及保险费在内,成本总计1.2亿美元(约合9.3亿港元1,三家公司各占三分之一股权。“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记通讯负责经营。该卫星共有24个转发器,全部出租年租金约2.5亿美元。而当时整个卫星的使用率还很低,李嘉诚“移花接木”,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这时候,李泽楷正赶上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后简称卫视)成立,李嘉诚家族与和记黄埔各占一半股权。卫视将向亚洲卫星公司所拥有的“亚洲卫星一号”租用线路,其中和黄又占有该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当年,卫星电视在香港绝对是一个全新概念,李泽楷挑起这根大梁,挑战大,压力更大,而且各方舆论均一致认为,在香港办卫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事业,无法成功。不过,李泽楷却有不同的看法,大学时代的经历,令李泽楷对卫星电视抱有浓厚的兴趣,卫视刚刚成立,负担和束缚都比较少。这一切都正合李泽楷的心意。他甚至相信搞卫星电视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空间,让他有机会充分发挥,大展拳脚。李嘉诚也认为,是试试这个小儿子实力的时候了。于是,李泽楷被任命为卫视的董事兼副主席。

李泽楷对自己第一个“BB”十分紧张,他下定决心,此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除了亲自动手招聘人才,更连安装卫星天线的细节和宣传策划之类都要亲力亲为。每天早上6时,他陪父亲游泳后便赶返公司,8时整与员工开例会,往往工作至晚上11、12时多才下班,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1990年6月26日,李泽楷以和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经理的身份,宣布和黄正式考虑发展卫星电视,初步投资额约为4亿美元大战吴光正。1990年8月,李嘉诚说服港府,放宽香港有关限制卫星电视发展的条例。新条例规定,凡使用碟型无线收看卫星电视者,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指向用户收费等减再行转播(指向无线台、有线台有偿提供服务),便无须申请批准及领取牌照。条例又规定,只接播一部电视机的独立卫星碟型无线可豁免领牌;若一座大厦共有卫星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则需持牌公司安装和操作。

据统计,全港至少有15万座大厦符合安装卫星天线标准。这对九龙仓的有线电视是个莫大的威胁。烽烟四起,很难确认是谁最先挑起战火。李泽楷不准许九龙仓集团在长实系兴建和管理的大型屋村、大厦楼宇安装有线电视;吴光正则禁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该家族所控制的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

显然,这两位商界才俊都有靠山。吴光正的靠山是岳父——香江船王包玉刚。可这段时期,包玉刚几乎在商场上销声匿迹。不久以后包玉刚逝世,人们才知道他早几年已身患绝症。李泽楷的靠山自然是其父。

1990年12月,卫星电视正式获得营业牌照,但有两个附加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

第一个条件,实际上是无线、亚视、有线等三家电视台向港府施加压力的结果。三家的大股东皆有来头,无线有利氏家族、影视大王邵逸夫;亚视有李泽楷的世叔伯林伯欣家族,父亲的好友郑裕彤家族;有线则有包玉刚与郭炳湘。在商言商,在重大利益上谁都不肯做谦谦君子。

“亚洲卫星一号”覆盖面从地中海至西太平洋,可为30多个亚欧国家和地区提供电视电讯服务。但卫视的主要市场在香港。当时大部分香港华人,不仅不愿看国语节目,甚至连听都听不懂。不许播粤语节目,等于丧失了香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