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冲动,就是创业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极度渴望或勇于追求理想和信念的情绪体验。当它到来时,创业者会感觉到有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和信念在支配着自己,使自己能够时刻保持精力充沛,具有极大的力量、自信和决断意向,即使有很大的困难也压不倒自己,会竭尽全力去想办法解决;甚至连平常自己没有兴趣去做的烦琐事情,也变得有意义,内心会追不及待地想要去完成某件事情,会有一种动力促使自己矢志不渝地朝一个目标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世纪60年代末,有一位家境贫寒的香港青年为了养家糊口决定自主创业,他经过认真思考,把仅有的6000元港币全部投入到服装行业,厂‘房就是自己租的住房。后来他发现领带工艺相对简单,所占用的流动资金最少,可市场售价不低,于是他带着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去生产领带,他制定了质量标准,给自己定下了生产指标,每天要生产并销售60条领带的生产任务。这个青年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香港企业家曾宪梓先生。随着中国市场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迈出了创业的步伐。有的人与当年曾宪梓的创业冲动一样,是贫困生活逼出来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创业冲动的来源是不一样的,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单纯地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活得更加富足和体面一些;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财富,获得更大的满足;有的不堪忍受老板的呵斥、上司的压榨,想要摆脱束缚,自己做自己的老板;更有的是嫉妒别人的财富,自己也想试一下:也有一些是兴趣使然,当然也不乏为实现理想而等待已久的人创业冲动的来源远远不止这几种,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为钱财;为争口气;为兴趣以及为理想。但是,功利驱使的创业冲动不会长久,只能随曰月的消逝而变得毫无意义;表现欲触发的创业冲动则没有深度,没有了表现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内容;只有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激发出的创业冲动才能持久,才有深度,才可以给创业者以源源不断的动力,勇气和自信,鼓励和促使创业者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追求成功。因此,创业者在产生了创业冲动后,应当冷静下来,仔细地分析自己冲动的来源。只有纯正的创业冲动才能给予创业者以强大的动力。
毫不夸张地说,创业冲动是创业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创业成功的原始动力。它激发出了创业者潜在的能力,促使创业者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向成功的彼岸驶去。美国硅谷是全球IT产业的引领者。橡子园共同创办人林富元在题为“硅谷的创业精神与硅谷的创业与投资”中谈到硅谷经验时表示,硅谷创业精神可以称为“车库精神”,它源自惠普的创业神话。如今年产值已达800多亿美元的惠普公司当年就是从车库起家的。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引领全球,就在于它永远有创业冲动,不停地洗牌,寻找新价值,创造新价值。由此可见,创业冲动是成功者更有可能、更常得到一种体验。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创业者是否已经具有创业冲动呢?知名的IT专家李开复博士曾打过一个很生动的比方,他说: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想到创业,而不是想女朋友,那你就可以去创业了。虽然只是一个比方,但是形象地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创业是需要强烈的冲动并不断地持续下去,这种冲动更甚于你谈恋爱的激情;同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创业机会,时间是很宝贵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能够用于创业或者适合创业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把握创业灵感,珍惜创业冲动,一旦产生,就要尽可能地把握住它,绝不让机会从自己身边白白流走。
一次冲动萌发创业灵感
张守展是某林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院03届广告专业毕业生,2003年10月27日,他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玄武分局正式注册了一个名叫丰沛的电脑服务中心,注册资金5万元,起初员工仅有一人,那就是他自己。
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对于张守展这样一名贫困大学生来说,却是创业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从2003年5月开始组织策划创业计划,到现在服务中心已拥有40台电脑的规模,这位年轻的“大学生”从零开始,经过一年的摸打滚爬,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创业之路。
有关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几年来都有增长,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12.2万,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46.2%,是大学扩招后第一次毕业生高峰,然而张守展却不是因为迫于工作的压力才选择自主创业这条艰辛的道路的。
张守展作为一名专科毕业生,找工作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对他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那时他在学校里的工作表现和学习成绩是比较优秀的。选择创业之路其实是早有准备的,这主要是缘于一次调查后的冲动。
张守展选择电脑租赁作为自己的创业目标,是缘于学校的海报。在大二下学期临近假期的时候,他发现学校的海报栏里贴满了有关珠江路电脑租赁的信息。当时他的内心里就有一股冲动。也就是这次冲动萌发了他的创业思路。接下来的几天里,创业冲动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成为支撑张守展开始奋斗的主要动力,他深入到珠江路和学生当中进行调研,发现该行业确实有利可图。
如果说选择电脑租赁业是偶然的话,那在校大学生则是张守展选择市场和主要顾客的必然。如今,电脑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中需要使用电脑的群体有很多种:好多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相关应用性软件的操作;部分学生热衷于考证考级;还有毕业时需要做毕业设计和材料等。上大学已经使大部分的家庭经济拮据,如果再额外地花费几千元买台电脑不切实际。以租赁形式提供,120~200元不同的价位可以满足他们对电脑的需求。
君子当自强不息
张守展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差,在校时曾是一名特困生,他很感谢母校给予的帮助:发放物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度过了生活的困难。在大学三年的生活里,心里虽然有贫困的阴影,但他从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创办者不可能万事皆通,他可能是技术方面的天才,但对管理、财务和销售可能是个外行;他也可能是管理方面的专家,但对技术却一窍不通。而这一切对张守展来说几乎都是零,他有的仅是那种创业的激情和在学校里积累下来的微乎其微的学生管理经验。在当时他也没有能及时地寻找到一个由各方面的能手组成的合作伙伴,唯一的两个“合伙人”还是他的好朋友,而他们也仅仅是进行资金的投入和负责一些日常的管理。
那张守展的服务中心是如何顺利的运转下去的呢?一直以来张守展都是该中心的核心人物,现在也是唯一的决策人物,可以说中心的命运完全是由他掌握着的,而中心发展到现在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困难。第一个困难期是从有这个创业想法开始到第一批资金到位,当时要获得一批资金是很难的事情。这跟很多方面有关系,一方面就是家庭的实际情况,父母都是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为了让他上学已经欠了一大笔债务;另一方面,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创业的理念并不是理解或认同,他们对他的计划持怀疑的态度。经过不懈努力,创业之初的第一笔资金共计1万元最终还是东挪西借地凑齐了。张守展半工半读时积攒下来1500元,父母从亲戚那里借了2200元,从朋友那里借来300元共4000元,另外两合伙人还准备了6000元。
资金到位后,新的困难又来了,他发现要拓展中心的业务是非常困难的。要给别人评测,给别人使用,压力很大。刚开始时处在筹划准备阶段,毕竟一无资金,二没有回头客。这样他们就先购买了6台二手电脑进行小范围的摸索。为此,中心一方面为顾客提供免费的送货上门服务,张守展也因此是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忙碌时早上7点外出,晚上11点才回来;另一方面,张守展还不断学习钻研电脑知识,为顾客提供一定程度的免费维修和维护。
他的书架上有一大堆报纸,如《电脑报》、《电脑商情报》。为了更科学地对中心进行管理,使得各项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化,他还不断地学习管理、财务和销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张守展平时还经常光顾珠江路,找营业员“聊天”,了解行情,由于太投入,问的问题太多,有好几次竞被当做是“商业探子”而被“请”了出来。
维持激情是最大的挑战
创业路上布满坎坷。作为这个中心的创始人,他总结了个人在创业过程中所接受的挑战或者考验。张守展认为创业主要是心理上的挑战,接触一些毕业以后的同学,相比之下,他的压力非常大,毕竟是自己在干事业嘛,所以不可能存在那种一到下班时间就马上回家的情况,刚开始他总是觉得要做的工作是做不完的,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在想今天有个事情该怎么做,明天有个事情该怎么做。创业的激情是波动的,在成立中心的时候激情肯定很高,通宵达旦地干,但这种激情能否一直持续下去是个考验。当中心的业务发展不满意甚至退步的情况下,怎么样去坚持这种激情,这对一个人的心理确实是非常大的挑战,而张守展一年来在这方面提高了很多。
张守展原来的两个合作伙伴,都迫于家庭的压力,纷纷离开了中心,离开了张守展。张守展也曾动摇过,但他却没有放弃过。替别人工作和创业,这是两个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替别人工作时体会不到工作过程中应有的快乐和愉悦,虽然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这更能体现出工作价值。虽然体验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因为会否认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太差。而一旦这一步做到以后,对自己的能力就有极大的提高,就会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张守展就是靠着这种信念坚持了下去。
张守展的创业感言
“创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事业,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张守展的创业感言。在一个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时代,历史给了我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把握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与智慧了。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新的领域挑战;敢于走创业之路,去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笔头一动,一个高考志愿填进去,难道这就一锤定音,注定你一辈子要走的路吗?时代改了,社会变了,我们无法让社会改变来适应自己,而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大学生应该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关键不在于多少人来创业,而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你有理想想去创业的,我给你一个空间,学校允许你去创业。你想搞艺术,那我可以给你机会去搞艺术;你想成为作家,我就鼓励你去当作家……大学大学,就要博大精深,不能用一个框把你套死了。”
张守展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们大学生创业,渴望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难,固然有其先天不足之处,但社会和家庭的不信任、学校创业教育的空白、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情况、银行贷款难等问题也是制约我们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怀着激情与梦想勇往直前的时候,我们也渴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张守展选择这条创业征程,布满了荆棘,但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始终在坚持。
很多时候,正如张守展一样最初吸引他进行创业的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感到创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很多手握多项专利的发明人,脑子里充满财富梦想,不少人也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却始终迈不出创业步伐,尽管有资金不足等种种制约,但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创业勇气,对自己的发明不够自信,担心下海不成,回头又无岸。但结果是越等越穷。要知道,财富总是青睐那些思想开放、行动最早的人。20世纪80年代初,很多小学文化的人下海经商,赚得第一桶金,让搞导弹的感叹不如摆摊卖茶蛋的。如今,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至少有八成以上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都是高中以下学历,这些人能将企业办起来,办了二十几年不倒,且越做越大,本身就说明,他们的创业是成功的。
有创业冲动,即使不办厂,不开店,一样能赚钱。凭几千块钱入市的第一代股民,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杨百万式的大款,这批人从股市上获得第一桶金后,转向期货,或创办实业,成为先富起来的一代。21世纪初,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借助银行贷款炒房而大发其财的普通人也不少。人们可以说他们是投机家,但是也要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把握机遇。事实上,如果没有投资意识,思想不解放,即使拥有再好的条件,也只能坐看机会从身边流失。
在互联网里最后能做成老板的人,似乎天生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希望自己压着、圈着、挤着、困着、套着、绑着、捆着……他们时刻充满着创业的冲动,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机会,捕捉机会。
他们不喜欢被所谓的圈子、潜规则、暗规则束缚了手脚,更不乐意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其他势力、其他人的手中;
他们都有着强烈而持久的激情——有些是内在的,更多是由内向外散发的,而这背后,事实上是强大而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毅力;
他们带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的气质,但是做事情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战略和战术都很重视,也能到位;
他们对互联网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能把握住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他们还有着相对远大的人生目标;
他们都有着一个梦想,听起来似乎遥不可及,普通人会称之为吹牛,但是,当一切实现的时候,自然而然会让人心服口服;
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真正地看见了未来,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轨迹——当然,不仅仅是技术的轨迹。
在这些所有的特点背后,他们真正的特点只有一个——拥有不断的创业冲动。
或许只有具备这个特点的人,才能真正做成互联网老板,比如邓裕强。
成功源于不断的创业冲动
初始创业的冲动
3G门户网的总经理邓裕强是那种典型的具有工程师气质的人。他逻辑严谨,不擅言谈,话语古板,做事实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本正经,很严肃。但有时,这些也只是一个表象而已:他是周星驰“大话西游”的忠实拥护者,其中的经典台词和场景几乎能熟背如流;他身上有很多“搞笑细胞”,其想像力之天马行空甚至可让不少诗人汗颜;他的QQ名字和在3G门户网虚拟城市里的名字都叫“杨过”,这是金庸笔下的一个表面淡漠实则内心火热的着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