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打工中积累资本
7128500000010

第10章 打工创业积累资本(5)

第一,之前政府允许做的某件事情,现在不允许做了;之前政府不允许做的某件事,现在允许做了;之前做了就意味着触犯法律的某件事,现在则是在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而之前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的某件事,现在却成了违反法律的行为。于是,机会就出现了。或者去做政府之前不允许做而现在允许的事;或者去做之前法律不许可而现在许可的事;或者从一些事情被政府禁止或是被法律禁止后给社会或是大众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和不便中寻找机会。例如取消价格控制法规,对媒体广告的约束法规(如禁止香烟广告),影响产品及其包装的安全条例等,这些法规都将对创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产生影响。另外,政府对市场的规制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如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对电信和航空业进入限制的放松,导致了大量新公司的组建。

第二,之前政府重点扶持的某件事,现在已经不再是重点;之前政府不够重视的某件事,现在成了备受关注的大事。既然是重点,那么政府必然会在一系列的媒体上对其进行宣传,号召大家投入关注;也会在一系列的政策上为此事提供优惠或是优先权;政府的领导人也会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其中,一些困难或阻碍会及时地被解决掉。此时,有了这样一个大环境,创业者进行投资创业仿佛就有了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所付出的成本或是精力往往是在其他方面进行创业的一半。例如,从今年开始,黑龙江为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创业,对去西部地区的大学生,除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外,又额外制定了7项优惠政策予以鼓励。这些政策包括:服务期间,除享受国家规定的生活补贴外,各高校可给予一次性补贴;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全省五四青年奖章、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评选;借贷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困学生,高校可考虑给予奖励助息,并帮助其办理延期还贷的手续等。同时,该省还要求各高校要专门出台鼓励毕业生赴西部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充分体现了该省十分鼓励大学生西部创业。创业者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

资源稀缺蕴藏着市场机会

资源稀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地理、气候、文化及交通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在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某个时期,抑或是某个季节,某一天,出现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的某种资源的稀缺产生了新的商业机会。非均衡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不可能真正“出清”即不可能达到供求平衡的,总有一些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创业者如果能发现这种资源的稀缺,同样可以找到可以利用并创业的商业机会。反过来,创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而顾客需求没有满足,原因就是资源的稀缺。寻找创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善于去发现社会和他人在需求方面的不足。比如,2000年后在全国能源短缺、电煤荒困扰各地时,大量以前从事其他行业的温州商人则看到了在这种能源短缺的现象中隐藏着的巨大商业机会。他们纷纷把目光聚焦到煤炭上,并进入山西。报告初步估算,目前在山西由温州籍投资者经营的中小煤矿有300多座,约占山西煤矿总数的10%。温州人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年总产量约2000万吨,占山西煤炭年产量的4.5%、全国的1%。在山西投资煤矿的基本为温州苍南、平阳县人,一小部分为泰顺县人,很多是从当地的皮革行业退出后转行而来。在空间分布上,几乎山西每一个产煤的县都有温州籍投资者。这些人以投资9万吨以下的地方小矿为主,投资方式主要是私下承包矿井经营权,包括地下煤矿资源,承包期以6~10年居多。温州人通过开发能源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眼下温州人投资矿产正渐入佳境,除煤矿之外,不少资本开始转向金矿、银矿、铜矿、锰矿、盐田。正是煤炭资源的稀缺让温州人一夜致富,这也得益于其对市场的敏锐观察。

产品或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

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产品或技术创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需要。据统计,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施行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专利申请的数量已经超过300万件。此外,从1985年4月1日到1992年12月31日7年间,我国国内提出的发明和实用型申请就有223137件,也就是说每天平均至少有100项发明在申请专利,别忘了这仅是10多年前的情况,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番,如此巨大的一个数字,意味着创业者面临着更多的商业机会。例如,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围绕“水”就带来了许多创业机会,上海就有不少创业者加盟“都市清泉”而走上了创业之路。我们也目睹了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服务、网上开店、游戏软件、电子书刊、电脑操作的培训及三维动画设计等创业机会随之而来,网易、搜狐、盛大等企业的名声如日中天,一大批青年才俊,如丁磊、张朝阳、李彦宏等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英雄。即使你不是天才,没有发明创造的能力,你也同样能在这些创新中找到商机,成为商海中升起的一颗明星。

一般来讲,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新技术替代旧技术。当在某一领域出现了新的科技突破和技术,并且它们足以替代某些旧技术时,创业的机会就来了。

(2)实现新功能、创造新产品的新技术的出现。这无疑会给创业者带来新的商机。

(3)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多数技术的出现对人类都有其既利又弊的两面性,即在给人类带来新的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某些新的灾难。这就会迫使人们为了消除新技术的某些弊端,再去开发新的技术并使其商业化,这就会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同时,产品或技术的创新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剧烈的。因为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同时就意味着旧技术的过时,与旧技术相配套的产品、市场、服务、成本、机器、管理者、熟练工人、制造工艺、营销方法以及分销渠道都会发生改变甚至变得毫无意义,需要建立与新技术相适应的一整套东西,包括市场。改变对创业者来讲就是机会。因此,创业者应极为关注与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相关的技术或产品创新方面的变化,及时捕捉商业机会。

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孙子》中有一句话叫做:“多算胜,少算不胜,由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算”是指“胜算”,也就是指有把握取得胜利。胜算较大的一方获胜的机会大,而胜算较小的一方则失败往往难以避免,又何况是毫无胜算的战争,那就更没有获胜的机会了。

商场如战场。虽然没有硝烟战火,但其惨烈程度却绝不亚于一场战争。身败名裂只是小事,严重的甚至妻离子散,还要赔上一条性命。商场上因为事业失败而跳楼自杀的人不计其数,几日前还是香车宝马,西装革履,出入豪门;几日后流落街头,走投无路者比比皆是。因此,创业须谨慎。当我们要开创事业,或者拓展业务时,最好还是有制胜的把握再动手。行事前要做好细致入微的考察,必须要有充分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如果没有把握就盲目投资,太过乐观,一旦大意或是市场发生变化,则无法应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偷袭珍珠港,美军毫无防备,结果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当时,日本的胜算是非常小的,但却仍然孤注一掷,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结果遭到了美军的报复,失去了两座城市,国民也受到牵连,其后果可谓悲惨。这与日本的文化有关,其自古以来便以这种冒险式的、激进式的“玉碎战法”而自豪。这也体现在其经济发展中。在日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之中冒险式的做法极其明显。的确,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积极果敢的经营形态是造就日本经济繁荣的因素之一,但是这种做法虽然适用于基础的建立,却难以持续发展下去,没有把握的事不可能永远能够成功,终究会碰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后带来的后遗症,最终导致曰本经济的泡沫。

在现代,很多能成大事的人,其行事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不做没有把握韵事。陈鲁豫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正是凭借这种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使其成功地创办了《鲁豫有约》节目。

只有到我感觉差不多了,我才会说

“一开始的时候,也许你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外部的条件可能还不具备。之前没有做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提出来,在我没有100%的把握之前,至少没有90%的把握之前,我不会说。只有到我感觉差不多了,我才会说。”这是陈鲁豫的一席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创业不是游戏,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胸有成竹才能事业有成。

1996年3月,陈鲁豫从西雅图回国,成为继许戈辉、窦文涛之后,成为刚成立的凤凰卫视的第三位签约主持人。10年后,她的身份早已不是单纯的主持人,2005年开始,她掌管起一个包括制片、编导、摄影、宣传、销售在内齐备的“能量公司”,上升到管理者。而这个“能量公司”的产物就是着名的电视访谈栏目《鲁豫有约》。早在2001年《鲁豫有约》就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之一,但每周一期的工作量让陈鲁豫不能感到满足,她开始酝酿一场大胆的改版,做她一直梦想的事——周播的节目要变成日播,节目嘉宾从名人扩大到普通大众,几百名观众加入现场参与节目。这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于2003年底,刚开始它并没有引人关注,因为虽然改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陈鲁豫并没有提出来,只是找到两个圈外的好朋友帮助她一起探讨、分析、琢磨,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才开始找更多的人商议《鲁豫有约》改版的事,越聊越成形,想法越来越清晰,但她仍然沉得住气,一直在观察市场,等待时机成熟。

直到2004年夏,陈鲁豫才第一次找到了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正式跟他谈起这个事情,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随后,一些热心的合作伙伴开始帮她张罗起这个事情来。《鲁豫有约》要改版,最先面临的是资金和人手的紧缺,突然扩大节目量,原有的资源远远不够。于是,一个专门打造《鲁豫有约》的“能量公司”应运而生,核心人物陈鲁豫成为老板,和凤凰卫视互持股份。年底,节目开始进棚录制样片。2005年1月1日,新版《鲁豫有约》正式开播。如今,《鲁豫有约》每月录10天,从下午2点到6点,每天录制两集,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级电视台进行播放。

陈鲁豫像吴小莉、杨澜一样成功地实现了从主持人到管理者的转型,开创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在接受采访时,陈鲁豫坦言自己成功的心得。

“真正能够把握自己的工作。职业的生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被别人挑选,到互相选择,到你慢慢有一些把握,到你的把握越来越多,已经真正能够控制你的工作。这种变化是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的。所以我现在成长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我对我的环境、我的工作能够有一些把握,我的想法能够得到实现,这种感觉是很好的。你会有一些成就感,你会特别清晰地感觉到你的成长,但同时你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虽说做事应当有把握,但是市场瞬息万变,错综复杂,人们不可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有十足的把握,因为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人为的因素,比如感情。不过,至少要有七成以上的胜算,才可进行计划。

而要做到有把握,就必须知彼知己。还是引用孙子的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些话虽然很容易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在现代的经济浪潮中奋力打拼的人,更应该以此话时时提醒自己,无论做何种事均应做好事前的调查工作,确实客观地认清双方的具体情况,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拟好对策,争取使损失减至最低限度。如此一来,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致命的伤害,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个人来讲,如果有了心理上的准备,情绪上就会放松,遇到问题也会从容不迫地解决。

不熟不做

“我做生意从来不做到十足,要留下三成后路。能力所及,不熟就不做。”(林百欣)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说的就是,做生意时没有把握绝不涉足的道理。

各行业赚钱的关键,只在“熟悉”二字,为什么要熟悉,熟悉了——熟悉一个行业到一定程度或相当程度,研究它的规律,具备比较成熟的业务关系和一定量的资金,创业的成功概率会大大增加。

常言说:隔行如隔山。若是在其他场所,仅仅是不懂而已,也没什么。但在生意场上,就意味着血本无归了。看到别人做生意是赚钱的,等到自己做了,就只有赔钱的份了。因为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如果你不熟是掌握不了这些东西的。“熟能生巧”在生意上一样适用。而且,你不熟的话在同业竞争中就处于劣势,除非你很有钱,能赔得起、交得起学费。

做生意,本身就是以“利”为主,“唯利是图”,只有“利”才能生存。既要注重目前的“小利”,又要看到以后的“大利”。生意上,只有自己熟悉、懂得,才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自己解决,而不可能什么都求助别人(要维持最低成本)。同时,也只有自己懂得,才会很好地预测以后的市场行情走势。

“不熟不做”的好处,是创业者本身在该行业已建立了人际网络,在客源方面会较有保障。如果创业者有意进军某个新行业,宜先多结交该行业的朋友,待人际网络建立起来后再正式开业。此外,工作之余不妨多参加社交活动,扩展自己的圈子,或许这些新相识就是你将来的顾客。

李嘉诚的投资思维模式即讲究“不为最先”,通常情况下,最新的最热的时候先不进入,不抢“头啖汤”,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判断决策也会比较准确,这时候采用收购的办法介入,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