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说,可就是开不了口。”你可怜兮兮地小声对我解释道。妈妈这才意识到,在一向被人夸奖“乖顺”的你的身上潜伏着危险了:一味事事依从别人,环境和他人对你影响太大了,以至于连是非原则也没有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天后,又有一位家长找上门,说你和几个孩子一起欺负她家的胖妞。你还是那句话:“我知道不好,可他们硬是拉我……”“好了,别说了!”那一刻,妈妈确实感到了无法忍受!我要教会你说“不”,让你学会拒绝!笃行,既然你常跟着别人做错事,你以后就不能和陈星、王刚他们来往了。一旦让我发现,哪怕是说一句话,我也会狠狠揍你。那几个是你的铁哥们,妈妈百般无奈,只有出此下策了。
“好吧。”你答应了,虽然看上去似乎很不情愿。中午你一进门,妈妈就揍了你一顿:“我去学校,看见你跟王刚说话。”下午你回家,妈妈照例揍了你!“我是没去学校,可我猜你一定跟他们说过话。”连续几天,妈妈没去学校,但以同样的理由揍了你。
笃行,妈妈揍你只是“莫须有”,其实,妈妈是在“逼”你对我的行为提出抗议:你不乐意接受的,认为不对的,就说“不”,即使面对的是你的父母,妈妈真的不愿意你在一味地无是非原则地迁就别人时做傻事,失去自己。你要学会说“不”,学会拒绝。
这是一封发人深省的信,也是一位妈妈的真情呼声。对于正处在成长中的人来说,学会拒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即使已经成年了,还是一样不知道如何对别人的请求说不。这里面既有人的通病,也有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判断力不强的特殊原因。所有这些的心理归因,就是所谓的无原则的“不好意思拒绝”。实际上,能真正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障碍,并具备拒绝技巧的人并不多。
“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原因包括:首先是想做一位广受爱戴的好人;其次是担心拒绝会触怒对方导致报复;还有就是不知道拒绝他人可以得到的好处,其实被拒绝者也可以得到好处。拒绝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表现,有些请托由他人承办可能更合适,或本应由请托者本人来做。拒绝有利于委托者反思与检视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拒绝,需要从技巧的培养上解决。
诚然,任何拒绝都不可能不得罪人,但是通情达理的人最终是能够理解的。而一旦受托的事情办不妥,你所企求的喜欢将化为乌有。尽管拒绝可能引起不愉快,或触怒对方,但也不能因此来者不拒。如果讲求拒绝的技巧,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和消除以上疑虑。
首先要耐心倾听请托者的要求。即使他说了一半你已明白此事非拒绝不可,为了确切了解他的用意和对请托者表示尊重,也必须凝神听完他的话。如无法当场决定是否拒绝,要明白地告诉对方自己需要考虑,并确切告知什么时候给他回音,免得使对方误以为你以考虑为由推脱。
更重要的是,拒绝请托时,表情应和颜悦色。最好能感谢对方想到你,并略表歉意。如果过分抱歉,会令对方误认为你真的感到有欠于他,而继续设法让你做。拒绝时,还要显露出坚定的态度,不要让请托者有说服你的希望,并且最好说出拒绝的理由,当然不是所有的拒绝都要说明理由。同时你自己心里要明白,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托,而不是他这个人。拒绝之后,若有可能和必要,可为他提供其他途径的帮助。切忌通过第三者拒绝。这样做也许会显示出你的懦弱,或让对方认为你不够诚挚。
表里一致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一个有分量的诺言,犹如一座有高度的山。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可悲可叹的是,我们许多人不时被困在山下。因为在生命的路途中,也同时伴随着许多的不测,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想法或者计划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所谓“心行不一”操作走了样或者是大打折扣,甚至是最后无果而终。
也许我们现在还年轻,并没有接触到多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保持心里的想法或者是计划和自己最后的行为一致,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也是一项个人基本素养。比如说我们对自己承诺:今天一定要完成某项任务,或者是今天必须作完某个计划,但是一天过去了,因为遇到了一些意外,原来的计划被破坏,于是只有推迟一天甚至是几天。有的时候,因为外部的环境变化了,自己的心情也变化了,原来制订计划时候的干劲跟着也就消失了,以至于这项被耽搁的计划就这样只能够永远带着一个没有收拾好的尾巴,被尘封或者是堆积起来。
在这样的时候,没有任何外界的检查或者是催促,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知道这样的一项计划,我们是否会自责呢?是否会想到自己是背信弃义呢?如果不是面对他人,我们很少会这样认为,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信守诺言不仅仅是对于他人,不仅仅是一项外在的表现,更加可贵的,应该是将它升华为自己的内在人格,作为一项基本的素养加以培养。
现实中能够对自己保持心行一致,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而对他人也保持心行一致,完全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一个叫亭子的女孩,就将这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在了自己的人生回忆中:
“那是上学的时候,我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这是他第一次向我借钱,但是他一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别人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5天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竞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跑过来的。’后来,从那男生的获奖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菜。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天。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言行一致的严谨。后来听说那个男生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遗忘了发生在我们之间的这件事,可我总觉得这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其实,心行一致还是一项重要的储蓄,而心行不一则是一项重大的支取。最能导致储备大量支取的,莫过于定下某个重要的计划,或者是许下某个至关重要的诺言而又不履行。因此,要力求非常谨慎地计划、小心地许诺,尽量考虑到各种可变因素和偶发事件,以防突然发生某些情况,妨碍心行一致。
心行一致也还包括遵守诺言,尤其是对自己之外对他人的那种心行一致。尽管有时候做出各种努力,有时意外事件难免还是会出现,造成不一或不可能遵守某一诺言的情况,但是如果你重视这项承诺,你就要么想方设法予以遵守,要么请求收回承诺。如果你养成了一贯履行承诺的习惯,别人会因为你的成熟和富于预见性而倾听你的意见和你的劝告。自身忠诚会赢得信任,不忠诚可以破坏几乎任何为建立高度信任所做出的努力。一个人如果口是心非,就失去了其信任储备。
学会与人相处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在交流沟通中,自己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被认可和支持,往往是由自己的社交水平、品位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所决定的,同时,它也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生活幸福与否。
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在和他人交往时,好像因为要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于是隐藏起自己的真实一面,或者是不完全展示自己的真实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于是就成为这个样子:很少听到他(她)情绪激动、高声说话,以及主动在大家面前唱歌或者别的什么举动,即便是和大家讲话,也好像本来就没有交流的需要。总之他(她)谨慎拘束,好像被勒住了脖子、束缚着手脚,甚至是脸上的表情,也总是平静得像一泓清水。虽然他(她)的身体,并不是孤立在人群之外。没有人能够把握得住他(她)的内心活动。
除此之外,也会有这样的人,不仅是心理脱离了人群,就是身体也不愿意和大家在一起,经常像个独行侠一样,在冷漠和沉默的孤独身影里,将自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没有人搞得懂他到底是怎样想的,久而久之,大家不仅视之为怪诞,甚至会觉得他大概得了某种心理疾病,已经不正常了。殊不知,长久这样下去,别人的这种误解就会变成现实。
好比许多女孩子喜欢读琼瑶小说那样。琼瑶小说中那些浪漫的女主人公,常常是一个人独往独来,既孤苦伶仃又清高脱俗。于是,一些女孩子便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这些故事中的女主角,也想在独往独来中寻找一种神秘、飘渺的感觉,塑造一种孤傲脱俗的气质。
她们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独往独来的人虽然一时也能因其表面上的“不俗”使别人产生好奇心,但是时间一久,这种好奇心就会淡化,而自己却会因此失去很多朋友,从而也失去人际交往的机会。有的女孩十好几岁了,打电话时还不会称呼对方,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要是父母不在家时家里来了客人,更是尴尬万分;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和别人玩不到一起;在学校里受了委屈,被人误会了,不知道该怎样向人家解释,固执地以为别人存心和自己过不去……总之,她一到人群里就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不愉快。
这些都是独往独来的结果,因为在独往独来的时候,渐渐地远离了社会,悄悄地把那扇心灵的窗户关闭了。但是,没有人能脱离社会而生存,要想愉快自如地生活,就得和社会接触,和人接触,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人。比如参加班级拔河、演讲、绘画等比赛;比如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在操场上游戏、在野外郊游;再如节假日的时候和家人、亲戚朋友一起过等等,都是我们与人交往的途径,也是我们生活的方式,远比想像中的简单明了。
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多和同学、朋友、同事、亲人一起,借助大家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难题,分享自己的快乐,还要注意,特别是在结交朋友的时候,要注意到团体的性质,发挥自己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将自己融人到一个健康而强大的集体中,尽情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块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从古至今,这可以说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倾听则是实现这些的途径。
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倾听。倾听同事的心声,分享其快乐,用体贴化解其烦恼;倾听双亲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倾听朋友的意向,真诚地为其进步高兴,为其成功喝彩,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乐于倾听,是一种心灵的态度,这样的心灵平静从容,善于倾听,是一种人生的素养,善于倾听的素养,会帮助你展开工作。
善于倾听还包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善于倾听,最难得的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齐威王听取邹忌谏言,下令奖赏进谏者,以至“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这些都说明兼听的重要。
而在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之间,还有一个阶段,就是学会倾听。那么怎样才是学会倾听呢?一位智者挑选了持不同观点的人讨论“相声”,让大家领会“倾听”。台上甲试图打断乙:“我还没有说完呢!”乙不理会,继续说自己的。甲又做了几次努力,想要打断乙却没有成功。这时,台下的人都为乙的顽强和甲的无奈而大笑。因为大家明白,这个表演中甲只喜欢老相声,而乙仅仅不喜欢现在的相声,他们在本质上对相声的看法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缺乏倾听,他们就变成了“两个阵营”的人。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乃是由于倾听并不是想像那样容易,两个意见基本相同的人,也可以因为缺乏沟通产生大分歧。由此推理,如果是两个意见真正不同的人,不肯倾听又该产生怎样的误会或敌意?他们要么力图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对方,没有认真倾听别人,只按自己的思路走;要么力图驳倒对方时都没有听完对方的话,只抓住其中一点。
现实生活中,还有人喜欢一边听别人说一边提建议,没有完全听完。有时如果对讲述人有偏见,还会说一些带情绪的话,有的人则常常对自己不喜欢听的事不屑一顾,对父母的教育要么躲开,要么不理睬,或尽力反驳,有时甚至不惜出口伤人。而且,现实生活中,人只能看到、听到他所能看到、听到的东西,因为人是有局限性的。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一种虚心求教的精神,因为认识总是有局限性,没有人能够做到百事通。所以,要想理解别人,先要学会倾听。良好的倾听需要做到:
换位思考。在交谈中,既要适时适度地开启心扉,也要随时随地接纳对方。当一方在侃侃而谈时,他总是希望对方专心致志地在聆听。而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时,一个人的自信才能建立。因此,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不仅是一种人们交往中的礼貌行为,也是表达对他人欣赏和帮助他人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方式,这将有助于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