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血胆将军:巴顿
7127700000016

第16章 二战风云(7)

巴顿准备去艾伦的指挥所,当他路过杰拉时,他来到了达比上校突击队的指挥所。他发现了大量的敌军坦克,但己方手中却没有有力的武器。

他突然发现了一名带着步话机的海军少尉。他命令这名少尉用步话机同海军联系,要求海军予以协助。

很凑巧,这位海军少尉与波伊斯号巡洋舰联络上了。巡洋舰上6英寸的炮弹纷纷落在敌人的坦克上和坦克的周围。不少坦克被摧毁。

德军正步步紧逼。

10点30分,离杰拉不远的步兵第26团团长鲍恩上校汇报他的指挥所正在疏散,他准备用他的团部的连队和第1营一部对付敌坦克。步兵第1师其他两个团也是战况吃紧。快到中午时,康拉特左战斗群的40辆坦克突破了第18团的防线。在尼斯切半公路上,第16步兵团也几乎溃不成军。

步兵第1师是一支顽强的部队,所有的战士在不利的情况下仍在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他们都固守阵地,无一后退。

此时,步兵第1师的炮兵指挥官克里夫特·安德鲁斯准将指挥炮兵把火炮安在沙丘上,向500码以内的目标集中射击。副师长罗斯福在师部俘获了一个炮连,把急需的反坦克炮运到距敌先头坦克不到400码的一座小山上,瞄准目标实施射击。

在各方面的协同下,战况开始好转。到11时,虽然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但敌方已不能对盟军构成致命的威胁了。巴顿松了一口气。杰拉的滩头阵地总算守住了,不用再来一次登陆了。

中午,利卡塔步兵第3师派来了10辆坦克,随后第2作战司令部也派坦克予以增援。巴顿命令他们支援达比的突击队。

今天,巴顿在火线上亲自指挥战斗长达9个小时。他目睹了美国士兵与德意军队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情况,美军官兵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使巴顿深受感动。

巴顿对西西里战役的第一天十分满意。

步兵第1师登陆获得成功。当巴顿正准备发展胜利争取更大战果之时,那个难以摆脱的阴影又来了。

“赫斯基”战役的战略目标是: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于西西里岛之上。因此蒙哥马利才制定他的计划为:

“两个集团军在西西里南岸一起登陆,迅速向北推进,把西西里岛分割成两半。然后对西面侧翼建立防御的防线,使两军主力集中起来向墨西拿迅速挺进,阻止敌军渡海逃跑。”

蒙哥马利计划中总是喜欢用“迅速”两字,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给养和后勤,他总不会向前挪动一步的;如果没有完全取胜的机会,他也不会去作战。人们对蒙哥马利的印象是“战无不胜”,为了获此殊荣,他即使是以让敌军逃脱为代价,也在所不惜。他的慢吞吞的步伐,碰上雷厉风行的巴顿,只好退居其次了。

总体来说,蒙哥马利第一天的进展还算“迅速”,进攻第一天上午9时就进入了锡拉廉扎,英皇家海军在陆军之前进入了奥古斯塔,至此蒙哥马利有了两个补给港。本来他可以按登陆的那股势头,打到前面去的,但是由于蒙哥马利优柔寡断,使轴心国得以调兵遣将,德国戈林师、第1空降师和两个意大利师得以调到埃特纳火山西南,形成了从卡塔尼亚至恩纳的坚固防线。蒙哥马利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

一心想充当主角的英国将军正面受阻,他决心采取迂回战术,为自己赢得主动。他选择了处于山另一侧的117号公路,打算转移主攻方向。但117号公路是美军第45师的通路。

怎么办?蒙哥马利施展他的通天本领说服了亚历山大。于是一道命令传给巴顿,要他让出公路。

第45师归布莱德雷的第2军管辖。与平时截然相反的事情发生了:一贯沉着稳重的布莱德雷激烈反对,好发睥气的巴顿却一言不发地无条件地执行。他并不是真正想给蒙哥马利一个机会,而是他看到由于他的竞争对手的迟延,他的机遇不期而至,他不想通过一次毫无意义的争吵而丧失良机。

向北的通路没有了,第7集团军只有向西进展。即使是这样,亚历山大仍对巴顿予以严格限制,仍把第7集团军放在保姆的地位。

这种限制使人愤愤不已。看着面前防守薄弱的城市,你却只能按兵不动。第7集团军的官兵个个痛恨英国人的自私与不义。

巴顿来到了特拉斯科特的第3师,他们的眼睛都盯着西线的抵抗中枢——阿格里琴托。

在巴顿的暗示之下,特拉斯科特说:“你不同意,我们就无法发动重大攻击,而且根据集团军群的指令,显然你不能答应。但我可以——对不起,我可以自己作主——发动一次‘火力侦察’。在这次火力侦察中,不明的情况就是阿格里琴托。你说呢?”

巴顿心领神会:“我什么也不说,卢西恩。没有******什么好说的。”

两天后,力图打通埃特纳一线的第8集团军疲惫不堪,停止了进攻。炎热的气候使英军中开始流行疟疾。第8集团军只好以攻为守,等待援军。

巴顿正期待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巴顿就可以摆脱为英军打援的位置,而可以在西线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打下那颗亮晶晶的宝石——巴勒莫。

亚历山大的政策也开始向巴顿的第7集团军倾斜。7月17日,巴顿去拜访他,他完全替巴顿解开了套在身上的绳索,巴顿可以放手去干了。因为作为一个战略家来考虑,亚历山大需要夺回盟军的主动权,即使仅仅是一部分。

有了亚历山大的新指令,巴顿可以放手地将他的意志与决心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之中了。巴顿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干净利落的手段在巴勒莫战役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他于7月18日晨电告特拉斯科特:“我要求你在五天之内进入巴勒莫。”这是一个苛刻的命令,特拉斯科特的部队全靠步行,而该城远在100英里之外。

巴顿把第3师和第82空降师以及加菲的第2装甲师编成一个暂编军,由凯斯将军指挥,于7月19日发起进攻。第2军横穿西西里岛中部进行助攻,或者向东夺取墨西拿。

暂编军火速向巴勒莫挺进。7月22日,达比的特遣队沿海岸线西进,第2装甲师利用占领的卡斯特尔维特拉诺这一突破口,出乎意料地迅速推进到巴勒莫城郊,第3师也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赶到城东南阵地。

城内的轴心国部队在22日突然发现城外全是美军,不禁惊慌失措。大部分德军在最后时刻才侥幸逃脱,剩下的意军统统被俘。

7月22日的下半夜,也就是23日凌晨,巴顿步行进入了这座历史名城。

巴顿接管了皇宫用作司令部驻地,他以一副征服者的样子住了进去。

翌日凌晨,当巴顿站在他的新官邸华丽的阳台上凭栏怀古之时,亚历山大的贺电送到:“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干得漂亮。向你和你的全体优秀官兵致以最衷心的祝贺!”

巴顿矜持地微笑着,高高地扬起了他那有着坚毅下巴的头。他觉得自己当之无愧。

从战术上讲,攻克巴勒莫是机动作战的一个光辉典范。美军在酷暑和疯狂的敌人的抵抗下,四天之内推进200英里,俘获敌军44000人,打死打伤6000人,击落敌机190架,缴获大炮67门。对于巴顿的出色表现,艾森豪威尔曾给以高度评价。

巴顿所创造的以步兵打开缺口,坦克再攻击的战法使敌人摸不清美军的攻击方向,从而达成战役战术突然性和出奇制胜。但战略上是否可取呢?

蒙哥马利在卡塔尼亚平原停滞不前,巴顿迂回巴勒莫,通往亚平宁半岛的墨西拿仍在轴心国的控制之下,它使德军毫无阻碍地按照自己的意图撤回了欧洲大陆。“赫斯基”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全部目标。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为巴顿在西西里战役中与蒙哥马利的你争我夺,主要在蒙哥马利方面;但最根本原因应归结为亚历山大指挥的软弱无力和反复无常。

巴顿在西西里的表现自然要比蒙哥马利出色得多。在这场力量与智慧的角逐中,蒙哥马利是当然的失败者,然而巴顿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胜利者。他们这种出于个人利益考虑的作法,也反映了他们一贯的思想和作风。

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巴顿和蒙哥马利都是性格倔强的人,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似乎这样就没有不可达到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他们也就成了伟大的人物,站在荣誉的顶峰。

但是,想当大人物却没有大人物的头脑和大人物的胸襟,结果他们谁也没有成为大人物,最终只不过是骁将——一往无前、勇猛善战的将军而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仅凭这些,亦足以永垂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