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远离迷茫与困惑
7127500000032

第32章 用自信和微笑穿越生命的旅途(3)

一个不信任别人的人,每天只会过得忐忑不安,充满怨恨、猜忌的想法,把别人都当成敌人看待。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效化解误会与隔阂,不但容易产生敌意的心、憎恨的心甚至防卫的心,还会阻挡双方进一步交流,以至于人心愈来愈冷淡,关系趋于破裂。

信任是无价之宝,信任是心与心对碰产生的火花,信任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诸葛亮为了汉室江山,为了白帝托孤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会是出于刘备对他的信任。

外国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养了一条很忠实的狗,一天他外出打猎时,把狗留在家里看护自己年幼的儿子。等他回来后,发现儿子不见了,那条狗却满嘴是血。猎人顿时火起,认为是狗把儿子吃掉了,便一枪把狗打死了。这时,儿子从床底下钻出来,告诉父亲,有一条大蟒蛇要吃自己,是狗把蟒蛇赶跑了。猎人因为缺乏信任,失去了一条忠实的狗。猎人后悔不已,为了纪念那条忠实的狗,特意修建了一座塔。据说这座塔至今还矗立在印度的加尔各答。

缺乏信任让猎人失去忠实的狗,缺乏信任不也让我们失去了且正在失去许多宝贵的东西吗?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缺乏信任,便会失去友谊、爱情,失掉生活中许多快乐时光。

人生随缘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闾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沉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本来就充满酸甜苦辣。生而为人自然要体昧百味人生。既然已经选择生活,就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人生中,不应该逃避生活,在奋斗的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一任沧桑,就会活得惬意。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大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老和尚凡事讲究一个“随”字。但随不是盲从,不是消极,而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怨天尤人,不悲观失意。

生活中不会一切都圆圆满满,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都享受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生丽为人,乃是一种缘分,既然选择了生活,就应该直面生活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就应该勇敢背负人生的背篓。人生不售返程票,何妨让一切随缘,洒脱一生呢?

牢骚太盛防肠断

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报怨。而他的抱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抱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决定于此人的心态,而不是事物本身,正所谓“以我观外物,外物皆着我色”。牢骚满腹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情,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一下子好起来。下面这个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中国有一位着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这样就会少些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抱怨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常抬头看看天

耶稣说:“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活,你的心灵需要比面包更有营养的东西。”你有多久没有唱歌,没有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没有读诗?是啊,有着极大工作压力,繁重的生活负担的现代人,我们有多久没有关照过我们日益憔悴的心灵了?

其实,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的人,并不见得就不能洒脱。关键是要在忙中求闲,苦中见乐,紧张中求轻松。只要你学会享受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的快乐,世间一切皆美好。

或许,在某一个夏日的午后,你一觉醒来突然发现,由钢筋水泥簇拥而起的高楼将狭长的影子倾覆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空中纵横的电线密如蛛网,偶尔栖落的几只可爱的小麻雀,远远望去,如活蹦乱跳的音符,透过喧嚣,竟给人以一种恬淡澈明的美妙。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午后,你何不走出去,带着自己的心灵一起散步,带着自己的心灵一起看看天呢?

是的,抬头看看天吧,朋友,看看苍穹云卷云舒,你会发现,你的心灵从来没有这么惬意过!看看头顶上的那片天,浮云逍遥地飘在广阔的苍穹,似奔马,似群羊,似高山,似游丝。好白的云,好美的云,就在我们的头顶上,悄然无声地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剧目。

你肯定会慨叹: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的天空,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的云彩!可是,为什么你的步履总是那么匆匆,你的鞋子总是蒙着一层细土,你的履底无缘阅读洁白美丽的云朵?你的心遗忘在何处了?你的眼睛在追逐着什么?你为什么从来没有发现头顶上这片可供心灵散步的青天?

仔细阅读头顶上的这片天吧,你的答案就在其中,天上的云彩最能明白你水一般的心境!

朋友,你相信吗?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有许多事情真的并不比抬头看天更重要。如果你我有缘相聚在心灵的天空,就请和我站到一起,让我指给你看吧——你我心灵的天空上,开着那么多上帝来不及采摘的花朵。

挣脱心灵的枷锁

有个长发公主叫雷凡莎,她头上披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俊很美。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天天念叨雷凡莎长得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进而发现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其实,人在很多时候不就像这个长发公主吗?人心很容易被种种烦恼和物欲所捆绑。那都是自己把自己关进去的,就像长发公主,把老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认为自己长得很丑,因此把自己囚禁起来。

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凡事都要考虑别人怎么想,别人的想法深深套在自己的心头,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停滞不前。就是因为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独特的创意被自己抹煞,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告诉自己,难以成为配偶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无法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然后,开始向环境低头,甚至于开始认命、怨天尤人。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就犹如一只游动的鱼,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寻找食物,欣赏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命的丰富情趣。但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了珊瑚礁,然后自己就不愿再动弹了,并且呐喊着说自己陷入绝境。这,想想不可笑吗?自己给自己营造了心灵的监狱,然后钻进去,坐以待毙。

人的一生的确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灵的监狱所监禁。而心狱,是残害我们心灵的极大杀手,它在使心灵凋零的同时又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既然心狱是自己营造的,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狱的本能,那么,还是让我们自己动手,拆除心灵的监狱,挣脱心灵的枷锁,还自己以亮丽的心灵吧!

清除心灵的垃圾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清扫心地的任务,对于这一点,古代的圣者先贤看得很清楚。圣者认为,“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得欲之谓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的纯净和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他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我们都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吧,每当整理完好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唱片、影碟、画册、衣物后,你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爱了!

其实,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来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池污水,让你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自己的“心地”,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勤扫心地,勤于清除心中的垃圾,此乃“正心、诚意、修身”之径。

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有人问古希腊大学问家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

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人生是由一连串无聊的符号组成。”的确,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光都在很普通的日子里度过,有时,看似很正常的生活,感受上却似走进生活的误区。有点儿浑噩,有点儿疲惫,有点儿茫然,有点儿怨恨,有点儿期盼,有点儿幻想,总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感受占据了内心,而懒得去理清。

于是,我们总是在冥冥之中希望有一个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够在大千世界中坐下来静静倾听自己心灵的诉说,能够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为我们开辟一方心灵的静土。可芸芸众生,“万般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其实,我们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吗?世界上还有谁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呢?还有谁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呢?朋友,当你烦躁、无聊的时候,不妨和自己对对话,让心灵退入自己的灵魂中,使自己与自己亲密接触,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问问自己:我为何烦恼?为何不快?满意这样的生活吗?我的待人处世错在哪里?我是不是还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吗?生命如果这样走完,我会不会有遗憾?我让生活压垮或埋没了没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么、失落了什么?我还想追求什么?……

这样,在自己的天地里,你可以慢慢修复自己受伤的尊严,可以毫无顾忌地“得意”,可以一丝不挂地剖析自己。你还可以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说的一段话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说服,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人生还有什么样的挫折、痛苦、不幸我们不能征服呢?

开阔而清静的心灵空间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心灵避风港,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烦了的时候,不妨走进自己营造的心灵的小屋,安静下来,把琐碎的事情、生活的烦忧暂时抛到九霄云外,静静地、静静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栽种快乐的心灵之花

唐代着名的慧宗禅师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