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做指导教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继续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叉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都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没有感到任何进步,学生感到越来越沮丧和气馁。
三个月后,学生决定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那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兴奋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一个人一旦感受不到压力的存在,就应该特别小心。因为这表示在能力提升与个人成长上,少了一股相当重要的动力来源,这样的环境虽然安逸,但是却无助于成长,压力的存在却可以产生能力。
在非洲中部干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种体形肥胖臃肿的巨蜂。这种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精短。但是这种峰在非洲的大草原上能够连续飞行250公里,飞行高度也是一般蜂类所不能及。它们非常聪明,平时藏在草丛里或者岩石缝隙,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飞起。尤其是当它们发现这一地区即将面临极度干旱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迅速逃离,向水草丰美的地方飞行。
这种强健的蜂被科学家称为“非洲蜂”。科学家们对这种蜂充满了好奇,因为根据生物学的理论,这种蜂体形肥胖臃肿且翅膀非常短小,在能够飞行的物种当中,它们的飞行条件是最差的,甚至连鸡、鸭都不如;用流体力学来分析,它们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根本不能够起飞,即使把它们扔到天空去,它们的翅膀也不可能产生承载肥胖身体的浮力,会立刻掉下来摔死。
但事实,非洲蜂不仅能飞,而且是飞行队伍里最为强健、飞得最远的物种之一。
哲学家们对此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非洲蜂天资低劣,但它们只有学会长途飞行的本领,才能够在气候恶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去。简单地说,非洲蜂若是不能飞行,它就只有死路一条。
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非洲蜂给出了很好的回答。非洲蜂更让我们相信,在一个执着顽强的生命里,只有压力才能产生超强的能力。
现在社会由于变化快速、竞争激烈,因而工作环境也充满高度压力。由于压力通常让人感到不舒服,因而人们遇到压力时,很容易就产生抗拒或者逃避的心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压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刚换一个新的工作,对新的环境与工作内容不熟悉而感受到的压力;学生考试前,因为无法预知会遇到何种形式的考题,而感受到的压力;业绩目标无法达成、担心实力不如对手、家人有问题无法解决、经济状况不佳等等而产生的压力。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产生的压力,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就是当一个人碰到一件事而感觉到“我不会”、“我不熟悉”或是“我不确定”时,就会感受到压力。
人们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就会恍然大悟:正是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才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
高效人士往往给自己定下很高的目标,然后在这个高期望的压力下,提高自己高效做事的能力。
别轻言放弃
史泰龙出身贫苦,母亲专横任性,父亲是个酒鬼。10岁时父母离异,他经常被同学欺侮,成了同学们的练拳对象,13岁便辍学在家。
工作了5年后,他决心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尽管他知道自己有口吃的毛病,人长得不漂亮,又没有文化。但是,他有了想法和决心之后,就立刻行动了起来。他找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记录本,开始一个一个去推荐自己。他遭受了1000次的拒绝,但这1000次的拒绝竞丝毫没有阻止史泰龙去实现做明星的梦想和决心。
有了1000次行动全部遭到拒绝的经验后,史泰龙根据自身体验写了《洛奇》的剧本,又开始走进一家又一家的电影公司。
在第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上只剩下40元现金,可是当他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由他主演的时候,他第一次拒绝了别人。
直到在第1885次的时候,史泰龙终于如愿以偿。他主演了电影《洛奇》,并一炮打响,成为了一个超级巨星。史泰龙的片酬打破了好莱坞的新纪录,达到2500万美元。
做事高效的人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从不轻言放弃。1885次!对于一般人而言,应该早就知难而退了,但1884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史泰龙坚定的信念,他把每次的拒绝当作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动力。一次一次的失败与拒绝,给了他不断完善的机会,也是这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成就了他的辉煌。
王永庆创业时才16岁。他借了200元开了一家小米店,可当时,各处米店都有各自的固定客户,一般百姓也多去自己熟识的米店买米。王永庆的米自然难以在米市中立足,开展营业十分困难。但他并不气馁,为了打开销路,他将米中杂物、沙粒捡得干干净净,且不辞辛苦挨家挨户去推销,有时还冒雨将米送到顾客家里,他总是想尽办法满足顾客的要求,甚至比顾客考虑的还周到。他给顾客送米时总是主动地把顾客米缸中原来的米先取出来,再放新米,然后再把旧米放在新米上,以便顾客吃完旧米再吃新米。
后来王永庆又成立了一个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之初,一个化工专家预言王永庆难逃破产的命运。但王永庆并不放弃,仍义无反顾地走自己认准的路,不幸的是事态的发展似乎应验了那个预言,一个又一个难关横在他的面前,台塑公司生产出来的聚氯乙烯在市场上竞无人问津。原来,这是对台湾石化塑料工业发展估计过快所致。面对这种困境,一些股东心灰意冷,纷纷退股,台塑刚建不仅就陷入死地。这时王永庆也没有退缩,他决心迎接命运挑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产品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缺乏竞争力,价钱过高,并不是市场出现饱和。于是,他做出决定,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产业,买下了台塑所有股权,并决定独自经营。他重新规划发展蓝图,决定采取两项措施背水一战。出乎意料的是他所采取的措施不仅不减产而且大量增产,为提高竞价能力,同时注意产品质量,他投资70万美元更新设备,使质量提高了,售价却降低了。第二项措施是开发塑胶加工工业,兴建工厂,利用台塑的聚氯乙烯为原料加工制造各种塑胶产品。这不仅能够消化台塑的产品,而且还可以用塑胶成品赚取更多的利润。
由于采取上述两个措施,王永庆摆脱了困境,打开了市场,使企业起死回生,后来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胶企业,并被称为“世界塑胶大王”,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任何成功的取得都是需要积累的,有经验的积累,也有时间的积累,所以我们不要轻言放弃,没有生活的点滴积累和打磨,就无法孕育出炫人夺目的珍珠。
参观过开罗博物馆的人,都会为那些从图坦·卡蒙法老墓中挖出的宝藏叹为观止。那些大理石英钟容器、黄金珠宝饰品、战车和象牙等巧夺天工的工艺至今仍无人能及。可又有谁知道,如果不是霍华德·卡特当时决定再多挖一天,多打一锤,这些不可思议的宝藏今天也许仍埋在地下,而永无重见天日的机会。
1922年的冬天,卡特几乎放弃了可以找到法老坟墓的希望,他的赞助者也即将取消资助。卡特在自传中写道:“这将是我们呆在山谷中的最后一季,我们已经挖掘了整整六季了,春去秋来毫无所获。我们一鼓作气工作了好几个月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有挖掘者才能体会这种彻底的绝望;我们几乎已经认定自己被打败了,正准备离开山谷到别的地方去碰碰运气。然而,要不是我那最后的一锤,我们永远也不会发现,这些超出我们梦想所及的宝藏。”
卡特最后一锤的努力成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这一锤使他发现了近代唯一一个完整出土的法老坟墓。
有一种失败,不是因为走的路太少,而是因为已经走了99步,却在第100步的时候放弃了,这是一种最为愚昧的放弃。若总是过早地放弃一切,就等于放弃了一生的成功。
其实,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就是过早放弃。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了最后那10%的可以让他们成功的“最后一锤”。不但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丧失了经由最后的努力而发现宝藏的惊喜。很多时候,人们会学习新的技艺、开始一个新的工作,然后就在成果显现之前失望地放弃。通常,任何新工作,都有一段自己懂得比周围人少的困难阶段。刚开始每件事情都要挣扎,过了一段时间后,最初有压力的工作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可人们一生中的许多时间,是在跨过乏味与喜悦、挣扎与成功的重要关卡之前就放弃了。
任何一个成功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中破失败的阴影才能获得的,所以,在完成一件艰巨的工作的时候,面对困难,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不放弃,就能面对追求过程中更多的磨难;不放弃,就能让人看见了在风中游舞的春光;不放弃,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存在;不放弃,就有希望把握住每个今天;不放弃,就有一丝希望。
只有执着才能成功
凡事就怕执着,执着可以以小搏大,执着可以以弱示强。没有执着,科学界就不可能有很多发明,没有执着,我们的生活就不能有那么多的进步。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信是这样写的:“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我们的饭后甜点。因为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为什么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时,这部庞帝雅克就发不动,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其他口味的冰淇淋,它就像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