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做论文答辩时,有一位外校的教授向他提出了一个他不懂的问题,他虽然觉得心跳加速,脸直发烧,但一看到坐在前面的那位物理系教授,顿时勇敢地说“我不知道”。他原以为在场的人会发出讥笑,但结果并没有发生这种不利的反应。他还见那位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答辩会一结束,老教授就把他叫到一边,详细告诉了他那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使他大受感动。
白发斑斑的老教授敢于向青年人承认自己“不懂”,使研究生对他更加尊敬;研究生深受教育,在答辩时面对难题,也承认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同样受到他人的赞赏。可见,承认“不知道”不但可在人们的心目中增加可信度,消除人际关系中的偏执和成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还有另外一大益处:使自己更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
曾经有一位善辩的哲学家来到阿克沙哈市,他问道:“谁是你们这地方最出名的学者?”
人们告诉他:“是谢赫·纳苏伦丁·朱哈。”
哲学家找到朱哈,想为难他一番。
“请问朱哈先生,我有40个问题,您能否用一句话回答全?”
“可以!”
哲学家一一提出他的40个问题,脸上不时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朱哈先生,我的问题提完了,清您回答吧!”哲学家侧着耳朵等朱哈回答。
朱哈扬起下巴,答得十分干脆:“我全不知道!”
朱哈虽未回答这位哲学家的问题,但他们两位之高下,已经很清楚了。
请对手帮自己一个忙
每个人都有获得别人尊重的欲望。请人帮个忙的意义正在于此,因为其话外之音是你已认可对方是一个能人和善人。这样做的效果是:不仅可以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而且也可以由此为你赢得友谊和合作。有时这个“忙”可以是自己刻意想出来的,意在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以获得对方出于扶弱心理的善意支持。
有一次卡耐基驾驶汽车到法国旅行,不幸迷失了方向。于是他停下陈旧的福特车,向当地的一些农民打听道路。
那些穿着木鞋的农民看着卡耐基的衣着和乘坐的福特汽车,认定他是个百万大富翁。他们看着百万富翁向自己请教,倍感荣幸,觉得这是对自己的重视,就对站在一旁毕恭毕敬的卡耐基七嘴八舌起来。其中有一个小伙子为有这样罕见的机会而激动得不得了,挤到卡耐基的面前,要单独享受为他指示方向的荣耀。
我们也可以试试这个原则。下一次你在迷路的时候,可以向一个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均不如你的人请教:“希望你能帮个忙,告诉我怎么到达某个地方。”你肯定也会得到良好的结果。
本杰明·富兰克林运用这项原则,将一个刻薄的敌人变成知心好友。他年轻时,倾其所有办了一家小印刷厂。为了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他想尽办法要进人费城州议会当文书办事员。可是却面临着来自议会的巨大阻力:议会中最有钱又最能干的议员之一却非常讨厌富兰克林,甚至公开责骂他。
怎样讨对方喜欢呢?富兰克林想了许多办法,结果都一一否定了,最后他决定去请敌人帮自己一个小忙。
他打算利用对方的虚荣心,让他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
富兰克林给对方写了一封便笺,请求他把图书馆藏的那本稀奇而特殊的书借给自己好好研读几天。
在一周后还书的时候,富兰克林顺便附上一封信,强烈地表示自己的谢意。
富兰克林巧妙地利用对对方知识和成就的仰慕,终于赢得了双方的和解。在下次议会会议上相遇的时候,对方竟主动和他打招呼,并且很有礼貌。从此以后,富兰克林时不时向他请教,他也乐意帮忙,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
富兰克林使用的这种方法——请求别人帮助,对我们现在为人处世仍然有借鉴意义。
安塞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铅管和暖气材料的推销商,他很想跟一位业务量大、信誉好的铅管商合作。可是那位铅管商以粗鲁、无礼和刻薄而着称,使安塞尔吃尽了苦头。每当安塞尔打开他办公室的门准备进去时,他便粗暴地吼道:“你赶快走开,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安塞尔毫不气馁,打算换一种方式,而正是这种方式使他们在生意上建立了长期的伙伴关系,并且成为好朋友。
安塞尔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
安塞尔公司正在商谈在皇后新社区购一家公司,碰巧那位铅管商对那一带十分熟悉,并且有许多主顾。安塞尔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去拜访时说:“请别急,先生。我今天不是来推销产品的,而是真诚地向你请教。不知你能否抽出一点时间?”
“我们公司想在皇后新社区设立一家公司,”安塞尔说,“你对那里的情况太熟悉了,比常住那里的人还清楚,因此我请你帮个忙。”
那位铅管商竟出奇地客气起来,连忙让座:“请坐请坐。”在接下来的一小时中,他不厌其烦地解说那里的特性和优点,并且劝告安塞尔不要在那里设分公司,还讲解了经销商拓宽业务的方法。通过那次交谈,双方建立了坚固的业务合作基础。安塞尔就是通过请对方帮个小忙,使他有了一种“我是重量级人物”的感觉,结果从以前经常吼骂自己的家伙那里获得了可观的订单。
这就是恰到好处地刻意设置一个请对方帮自己一个忙的机会的神奇效果。
我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有时不愿降低自己,但可以通过抬举别人和尊重别人的办法而获得别人的善意、善言和善行,从而让他们高高兴兴地为自己服务。
化解别人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只不过有的人会把嫉妒表现出来,有的人则把嫉妒深埋在心底。嫉妒是无所不在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都有嫉妒存在。而这些嫉妒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形成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烈火,特别是发生在朋友、同事间的嫉妒情绪,对工作和交往更会造成麻烦。
朋友、同事之间嫉妒的产生有多种情况。例如:“他的条件不见得比我好,可是却爬到我上面去了。”“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比我好,可是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在工作中,如果你升了官、受到上司的肯定或奖赏、获得某种荣誉,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事中的某一位嫉妒。女人的嫉妒会表现在行为上,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还不是靠拍马屁爬上去的”之类的话。但男人的嫉妒通常藏在心里,有的藏在心里就算了,有的则明里暗里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因此,当你一朝得意时,应该想到并注意到的问题是:
同单位之中有无比我资深、条件比我好的人落在我后面?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对你产生嫉妒。
观察同事们对你的“得意”在情绪上产生的变化,可以得知谁有可能在嫉妒。一般来说,心里有了嫉妒的人,在言行上都会有些异常,不可能掩饰得毫无痕迹,只要稍微用心,这种“异常”就很容易发现。
而在注意这两件事的同时,你应该尽快在心态及言行方面做如下调整:
不要凸显你的得意,以免刺激他人,徒增他人的嫉妒情绪,或是激起其他更多人的嫉妒,你若洋洋得意,那么你的欢欣必然换来苦果。
把姿态放低,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侮慢的态度,这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显露你无伤大雅的短处,例如不善于唱歌、外文很差等等,以便让嫉妒者的心中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幸灾乐祸的满足。
和所有嫉妒你的人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帮助和配合,当然,也要指出并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消弭他对你的嫉妒。
遭人嫉妒绝对不是好事,因此必须以低姿态来化解,这种低姿态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技巧。
弱者也自有乐园
“强者生存”是个相对概念,弱者也自有其生存的乐园。
有一则电视模拟画:
黄昏的草原上,一只孤单的野鹿不安地四处张望着。
黄土丘上的老虎发现了这只野鹿,它站起身子,跃下土坡,借着草丛的掩护,潜行到野鹿的后面。野鹿还没发觉,老虎突然像子弹般射出,冲向那只野鹿,野鹿这时才意识到危险已经到来,本能地闪躲老虎的攻击。老虎第一回合扑了个空,转身再度扑来。野鹿拔腿狂奔,闪进一处灌木丛里。在灌木丛里追逐不是老虎所长,它在外面逡巡了一会,低吼几声,蹒跚地回到原来的土丘上。
这虽然是模拟画面,却也再现了草原竞争的真实——老虎是草原上的强者,以它的威猛和速度,很多动物根本不是它的对手,更有些动物一看到它就四肢无力,瘫在地上等它来吃!
可是也有这样的事实,有时候老虎也会抓不到野鹿。和老虎比起来,野鹿是弱者,野鹿之外,草原上还有许多弱者,像兔子、老鼠、羊……可是,这些弱者至今仍然大量存在,而老虎却永远就那么几只。可见在动物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只有相对的强者和弱者。
这是一种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自然界,弱者自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和动物世界一样,在人的世界里,也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只有相对的强者和弱者!也就是说,强或弱是比较出来的。例如在田径场上,跑得快的便是强者,跑得慢的便是弱者;在考场上,书读得好的便是强者,读得差的便是弱者。可是,田径场上的强者并不一定是考场上的强者,考场上的强者也不一定是商场上的强者。因此,所谓的“优胜劣败”只描述了一部分的真实,如果错认了这句话,那么自认为“弱者”的人就一辈子不得出头了!
事实上,人的世界也有一种“生态平衡”,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换句话说,别人某方面的“强”并不会威胁到你的“弱”,而他的“强”和你其他方面的“强”一比,可能就成为“弱”的了。因此,在社会生活里,人如果知道自己何者为强、何者为弱,别人何者为强、何者为弱,并尽量避免以己之弱去面对他人之强,积极地以己之强去面对别人之弱;如果还能运用第三者与他人的强弱关系来强化自己的“弱”,或避免自己遭到别人“强”的侵逼,那么你就是一个强者而不是弱者了。
社会生活里的悲剧,都是不了解自己及别人的强弱在哪里以及不知道如何趋避所造成的。
弱者也有一片天,所有人都应牢记!
蟑螂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但它到处都有,打了一只,待会儿又出来一只,有缝就钻,有洞就躲,连杀虫剂对它们也常常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