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沟通代替争执
7126700000031

第31章 学识——口才的基础是学识

“有知”之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无知”之言谬误百出,贻笑大方。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乘车到某大学去讲授相对论。他的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您讲过相对论已经有30多次了,您说的那些话,我都能背下来了……”

爱因斯坦笑着说:“那太好了!今天,我戴你的帽子充作司机,由你自称是爱因斯坦去讲课吧,反正这个学校的人都不认识我,我正好休息休息。”

于是,司机果然出色地讲了课。正当他要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连我的司机都会解答,您不妨向他请教吧……”

这个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然而,单纯分析这位司机的机智,对我们认识口才与学识的关系很有启发。这位司机的口才,大概是不错的,所以,他能模仿爱因斯坦的言辞、语气,“出色地”代替爱因斯坦讲课。但是,这位司机并不是有爱因斯坦的学识。所以,当那教授向他请教一个新的问题时,他“卡壳”了。可见,口才是要以学识为基础的。

诸葛亮的辩才是名垂青史的,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的故事更加脍炙人口。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智激周瑜”的:

江东吴主孙权是一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人。是战是和,周瑜是一个关键人物。面对这样一位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心欲战而言欲和的周瑜,诸葛亮闭口不谈时局,却背诵了曹操写的一首词赋,借用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作为曹操想夺孙策和周瑜两人的妻子的证据,以此来激怒周瑜。(“二乔”中的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老贼欺吾太甚!”接着,周瑜明确表示了抗曹的决心:“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诸葛亮就这样圆满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

在关键时刻,引用一首词赋竟能有如此巨大的激励作用,实在令人赞叹。这个故事生动地证明,平时积累知识,恰到好处地运用它,对于增进言辞的雄辩性是何等重要啊!诸葛亮平时若从未读过曹操的文章,又怎能在与周瑜交谈之时用得上呢?

“有知”之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无知”之言谬误百出,贻笑大方。后者莫过于20世纪20年代山东有位韩姓军阀在齐鲁大学的“演讲”了。他本来不通文墨,却偏要附庸风雅,多年来一直为人们传为笑柄。请看奇谈如下:

诸位、各位、在座各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

今天来的人不少啊,看样子大抵有五分之八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举手吧!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互相原谅。因为兄弟和你们大家比不了,兄弟我是大老粗儿,你们大家都是从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那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你们大家都是各国留学生,都会说各国的英语话。所以今天兄弟不准备多讲,我就先谈三个纲目……

对于如此胡说八道的“演讲”,我们随便就能看出其中的荒唐之处。然而我们平时的言辞中也往往由于知识不足而或多或少地闹点儿笑话或误会。因此,为了练出“三寸不烂之舌”,必须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鲁迅先生在给一位青年的信中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有志于提高自己说话水平的人,读了这段话后应有所感悟吧。

口才除了要以学识为基础之外,口才的标准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聆听,准确捕捉交谈各方的反应和敏捷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力争主动权,便整个谈话充满活力。

第二,陈述自己的话时要有实在的内容、清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中肯的分析;意思要集中连贯,语句流畅;用词要妥帖,句式要有变化。

第三,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时间里,可以简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达出来。

第四,有吸引人的气度,包括有饱满的情绪,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气氛和幽默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