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7125500000009

第9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三讲(3)

有些凡夫众生往往自作聪明,自己想出来之后还要去跟人家说,不照佛意,往往歪曲了。有些人说:“持名念佛这么简单,最好能密净双修,我加念什么咒。”这其实是没有理解“方便中第一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不需要持咒,不需要止观,不需要用那些其他的方便法,你就一直信愿持名,自然大开圆解、明心见性。

昨天我还听说助念送往生要拿温度计来判断其往生与否,这是个很奇怪的做法,人走了,拿个温度计测,头顶的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个一两度,就说这个人往生了,这是完全不懂,我们在后面会专门抽一点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理妙第二种就是了义中无上了义。佛说法教导我们有四依四不依: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人天福报跟二乘佛法声闻缘觉法比起来,人天福报是不了义,因为不能出三界。二乘佛法跟大乘法来比较,二乘佛法虽然出三界,但不能成佛,是不了义。菩萨法与佛法来比较,菩萨分证未圆,也是不了义。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直接修一佛乘,直接以阿弥陀佛果地上圆满的德能作为我现前一念的因心,念念念佛,念念即佛。所以这是最了义,无上了义。

第三种理妙就是最极圆顿,不落渐次,不落阶级,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没有那些渐次,我们哪怕就只是薄地凡夫,一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圆证三不退,所以他没有这些渐次阶级,顿超圆证,因此是最殊胜的法门。我们就可以真正从内心明白,相信这个信愿持名是最殊胜微妙的。

接下来蕅益大师打了一个比方“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水不清用明矾划几下,很快就清下来。同样,凡夫众生这个生灭的乱心,佛号投进去,乱心不得不佛,全体即是在佛法界之中。我们明白以后,要真正地信愿持名,关键是要真信切愿,而且要有这种大雄力,真正精进去修。你修行不精进,就说明信心还不够,愿力还不强。佛陀主要的殿叫大雄宝殿,大智、大悲、大雄力。这个智慧、慈悲和大能力三者是能修一切法门得成就的条件。所以大精进力,大雄力也很重要。

在《发心集》上讲了一个往生事迹的公案,是说有个恶人,他突然之间听到佛法,马上就精进去修,迅速往生了。

是日本镰仓幕府初期的时候,香川县有个人叫源大夫,姓源,不知道名字,就只叫他源大夫。这人以前是个浪子,专门以杀生为业,经常去打猎,也经常跟人家打架,很粗暴。有一天他打猎回来,看到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听法,他从来没有见过,就很好奇,粗暴地把听的人赶开,给他让一条路出来,挤到最前面去,对着那位说法的法师也很不礼貌,非常粗暴地吼叫:“你要说明白一点,要说得让老子也听得懂!”法师也不计较他,很详细地跟大家讲解阿弥陀佛的誓愿,讲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快乐,讲解世间无常、痛苦的道理。

这源大夫从来没有听过,一听了以后当时就很高兴说:“啊,原来有这种事情啊,太好了!”就问那个出家人:“如果我出家的话,诚心念佛,是不是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呢?”出家人回答:“当然肯定可以了。”这人虽然很粗暴,但他做事情有大勇力,敢作敢当,马上就说:“那好,你马上给我剃度。”

周围的人就劝阻他说:“唉呀,你不要那么着急,回去准备一下,换一点衣服再来吧。”

源大夫就很粗,拿起刀来大叫一声,怒喝说:“老子想做的事情,你们谁能够阻拦呐?”吓得大家都不敢说话了。当场那个出家人就给他剃度,他要了一件袈裟就走了。

听净土法门就听了一次,但他有大雄力、大勇力,要了一件袈裟就一直往西走,一边走一边尽自己的全力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一直念。日本是个岛国,陆地很有限,他一直往西走,走不了多久就走到海边,海边刚好有个小半岛(一个小山),他就站在海边那个小山上,面向西方,声嘶力竭大声念阿弥陀佛,七天七夜之内没有吃任何东西,就喝一点点水,一直就站在那里念。因为大家前面都听到他很大声,喉咙都嘶掉了,还在大声念阿弥陀佛,但是到第七天的时候听不到声音了,就去看他。原来他站在那里面向西方,合掌站着就已经往生了。很奇特的就是,他往生以后隔不了几个小时,舌尖上就生出一朵莲花,是青莲花盛开。

青莲花开以后,(佛经上说的青莲,其实就是白莲花,洁白的莲花)。很奇特,就有人发现,原来根就在舌头上,把它拔下来种在香川县一个寺院的池子里面。到现在都还有这种青莲。庐山东林寺,寺院前面那个池子里的青莲,就是从日本把这个莲花再引过来的。

其实净土法门你要真信真愿,踏踏实实去修,就连这么一个平时非常恶劣的人,很快都生净土,而且站着往生很自在。

“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中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妙中钞》是智者大师所作的,这里就是归纳成就一佛乘的真因,就是信愿持名,我们就直接地修一佛乘,真信、切愿、持名念佛。

一乘圆修的妙果就是生到四种佛净土,所以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那四种净土我们当然都听多了: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和常寂光净土。而极乐的妙处就是一生一切生。哪怕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都能圆具上三土。

因此莲池大师就说:“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难免落空之祸。”这话是肺腑之言。我们虽然对这个理论没有完全通达,但真正地深信切愿,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那“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一定能九品往生。

如果有些人只是注重多闻,不肯去念佛,他学很多理论,这看看那听听,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执理而心实未明。”执著于理体,老是说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要销归自性,但其实自性并没有开显出来,“心实未明,难免落空之祸。”到头来自力也没有成就,佛力也无法感通。因为你没有真正求生的心,只是销归自性,当然就难以感通佛力,最后落空。

所以对于净土法门的理论虽然不能完全通达,但能老实念佛,不间断、不夹杂,这一生决定往生,三辈九品有份。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就开示:“一声阿弥陀,无论解与不解,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真因。”这说得很透彻,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就是没有透切了解,但一直念都能念念是成佛的真因。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大家如果有余力能看更好,尤其是出家人。

有一位法师说过:“如果读了《灵峰宗论》以后不痛哭流涕,这个人是铁石心肠,是没有真正地心与法相应”。都是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肺腑之言。把我们修行道路上那些迷惑颠倒,那些凡夫的错误知见、毛病统统挑出来,痛下针砭。

“第四是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这段开始就讲力用。有人讲,我们念佛有什么好处呢?

本经就是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以九品往生为功力,以圆证三不退为德用。

信愿持名为因,往生四种净土就是果。以持名功夫的深浅,四土,每土各论九品往生。

其他法门凭自力而竖出轮回,我们要依靠自力,要修四禅八定。更进一步还要修受想灭尽定,才是真正地超出三界。要依断惑证真的深浅而有四土的差别。净土法门是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信、愿、行三资粮力而横超三界、圆证四土、圆证三不退。所以蕅益大师说:“横超四土,故九界众生应念能睹佛境,圆满妙觉。时时应现十方。

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描述的依正庄严,哪怕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都能享受这些妙用。为什么?虽然自己的能力不够,但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比方说极乐世界是想衣衣来,想食食至。凡夫众生在娑婆世界有吃饭的习气,一天吃二餐、吃三餐,去到极乐世界以后,虽是莲花化生,但习气还在,他如果想吃东西,念头一动,想吃什么美妙的食物就在面前显出来。“食已化去”,吃完了以后,也不要去洗碗筷,它自然就化掉。

这怎么理解?其实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很好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小小的一点质量,把它转化为能量就很大,原子弹爆炸就是这个原理。现在的科学家就知道:物质是能量变现的,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可以说物质是闭锁的能量,能量是释放的物质,互相能够转变,质能互变。但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早就已经做到了。需要物质的时候,能量就随心所欲变化出这个物质来。念头也是能量,所以想衣衣来,想食食至。想吃什么就一念现前,吃完又变空了。变空了就是物质又变为能量,物质的相没有了。

其实我们学《中论》,上面讲不生不灭也很容易理解,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为什么看到这个世间有生灭,看到物质相?打个比方,能量它是不生不灭的,不管它现什么相,它现在现这个物质相,然后因缘散灭,物质相消亡了,但它并不是消失了,还是转化为能量。因缘聚合,又变化为另外一种物质。其实体是不生不灭。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都要为衣食而奔波,浪费了很多时间。到了极乐世界就不像此土了,只是闻经听法,供佛经行,是最圆满、最美好的世界。所以六方佛赞。

因此要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其余的都是小事情。如果你还有很多放不下,还是不肯真正地深信切愿,万缘放下,单提名号,这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真正地开智慧。

并且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的殊胜还有五种,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虽有凡夫,纯是念佛净业得生,非是有漏惑业所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虽然也有凡夫,但都是念佛信愿持名而得生的。

第二,但有人天,无四恶趣,亦无四空天,无魔王等天。

第三,纯入正定聚,无不定聚,无邪定聚。但因见思烦恼未断,暂时名为凡夫。

第四,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秽土。凡夫要跟圣者相见要有特殊的缘分,比方说法照法师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文殊菩萨,他是有特殊因缘,后来再找过去就只看到一片荒地,看不到文殊菩萨。三昧水忏里悟达国师见阿罗汉,见迦诺迦尊者,也是要有特殊因缘才能偶尔相见。所以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是隔开的,没有特殊因缘见不到佛菩萨。而极乐同居土见佛闻法随意自在,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任何的阻隔,随时都见阿弥陀佛。

第五,一生到凡圣同居土就能圆生上三土、圆证三不退。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因为断见思惑的深浅不同,也分为九品,所以四土各分九品。方便土以尘沙惑分为九品;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以断无明惑的深浅而分儿品。当然真正地圆证就是像佛一样完全地住常寂光净土。那么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他是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然后能生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净土。

我们上午学到此地,愿大家同念弥陀,同生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