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7125500000070

第70章 迦陵仙音第五讲(4)

民国时候的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的大德。他有一个弟子,以前是在大学里面做教授,很信佛法。跑来说要求出家,法师就给他剃度了。他根机很好,很相信禅宗,跑到金山江天寺禅堂里面打坐。

他的妻子不同意他出家,哭哭啼啼,天天来吵。但是他的心还是很坚决,不回去。他的妻子想不开,就跳江死掉了。

他还是在禅堂里面精进参禅,打坐。经过了十多年,那是有解有行,对佛法的领悟也很深,修行禅定功夫也很好,但是还没有真正地大彻大悟。经过十多年,他在禅堂里面由一个清众一直做到首座,除了方丈就是他了。他也很善于说法,所以信众也很崇拜他,供养的人也很多。

有一天,他突然起了一念的傲慢之心,觉得我成就还不错。这下麻烦了,原来他妻子一直没有放过他,一直在纠缠着。前面有正念还好,现在一念慢心起,就跟悟达国师一样,马上就出问题了,精神错乱了,老是往水里面跑。

江天寺没办法,首座和尚都出这个毛病,那还得了,这寺院的形象哪里还有,马上让他师父把他接走了。

谛闲法师就给他安排一个小寺院住着。他以前在大丛林做首座,大家都对他很恭敬,什么都不用他做,自己天天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有一天,他半夜突然就把房子后面的窗户打开,后面就是一条小溪流,他就由窗里面跳到那个小溪里面,很浅的水,他就淹死在里面了。

然后谛闲法师来给他举火,安排人给他助念。想着迟一下举火,徒弟还有一个唯一的女儿,要通知他的女儿。哪里知道谛闲法师刚刚赶到,他的女儿也赶到了。

法师说:“你怎么知道?”

她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我父亲要去做官。”做什么官?做这个地方的土地公公,她妈妈就做土地婆婆了。

他修行一辈子,最后做那个事去了。那还是鬼,没有解脱,人都比不上,只是有一点力量的城隍土地、多财鬼了。这是修行退失之苦。

第十种,此土有佛道难成之苦,彼土受阿鞞跋致、一生行满之乐。你看,这个一一树下,亦有三莲花,莲花座上各有一佛二菩萨,随时闻法。

十种比较,我们就知道,娑婆确实苦。所以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诸莲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

【此想成耐,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

这是第三步的观修。你成就这个观想以后,你可以听到极乐世界水流演说妙法的声音,水循着那些花树上下演说妙法的声音。见到极乐世界的光明,也见到极乐世界的宝树,以及那些众宝色鸟,在说妙法。第四步就是——【出定入定,恒闻妙法。】

不管你出定入定都能够听到极乐世界演说妙法韵音声。

【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

“修多罗”就是经藏。与三藏十二部的经藏相合。

【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所以“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达摩祖师《悟性论》上说:“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什么时候能够入定?“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心不生法是什么?无念为宗。在一切境界上心不染着,这是心不生法。不染着,所以就无念为宗。

法不生心是无相为体。我们如果执著于法就失去法;执著于心就失去心,失去你真心的妙用。所以要“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要做到心法两寂。

我们看小字有一个解释:“梵语多陀阿伽度,此云如来;梵语阿罗诃,此云应供;梵语三藐三佛陀,此云正遍知。皆诸佛之总号。心感诸佛,心即诸佛。心尚能作诸佛,岂不感于弥陀?心尚即是诸佛,岂不即是弥陀?应知弥陀,与一切佛,不多不少。诸佛乃即一之多,弥陀乃即多之一也。”所以我们就知道,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第九观:观弥陀真身观

底下第九观是阿弥陀佛的身观。前面作三圣像观,要成就的证量是什么?首先,成就的证量就是心眼得开,也就是说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维摩经》上所说的,“得法眼净”,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眼得开”。再一个证量就是了了分明,见极乐世界。我们想阿弥陀佛的像,开目闭目都得见,一个是得法眼净;再一个了了分明,见到极乐世界。

第二就是观观音菩萨的像和大势至菩萨的像,后面再观真身。

第三就是观照宝树。一一宝树,都有一佛二菩萨在演说妙法。这个证量就是能够见到极乐世界的水流光明,闻到宝树、凫雁说法。

第四,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虽然我们能够闻到佛名,能够观想佛,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华严经》第十六卷上面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我宁愿受地狱之苦,为了得闻诸佛名;也不愿受无量乐,不闻诸佛名。为什么?那个无量之乐,都很短暂,无论你怎么享受,“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我受地狱之苦,我能够闻诸佛名,我将来有机会解脱;我受无量乐,不闻佛名,我解脱遥遥无期。

而且富贵学道难,韦驮菩萨三洲感应,为什么?北俱卢洲没有佛法。因为此洲的众生享受非常好,寿命非常长。你看那个耆婆,耆婆在人间对佛和那些大阿罗汉很恭敬。一生到天上,他见到他师父去了,也就合个掌就跑掉了。

所以要观佛、念佛。《菩萨念佛三昧经》上说:“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广义上说,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念佛,今心觉,每一个念头当下觉悟,这个念头就是念佛。不是说你有口无心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而是你的心时时刻刻与真如自性相应,回归到真如自性。

底下是弥陀的真身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

佛陀再一次告诉当机的阿难陀尊者,和请法主韦提希夫人。

【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

你看看,佛的眼比我们这个太平洋还要大。想想,到底佛身有多大?我们凡夫怎么修?修白毫。我们发的这个资料,告诉大家怎么修白毫相。你成就白毫相,就可以见到真正的阿弥陀佛这个胜应身,也就能够见到十方诸佛,就真正得到殊胜的念佛三昧。

【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我们唱“赞佛偈”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这个来观想,那就很相应了。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们现在深信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就照着我们了。为什么?这里面讲了,“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摄持我们,加持我们,不舍我们,如母忆子。这样佛的光明加持,也让我们能够不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转。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上面说,有五因缘故得不退。

第一,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阿弥陀佛因地四十八愿,愿力摄持,所以不退转。

第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念念增长,故不退。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让我们不退。

第三,水鸟树林,风声天乐,皆演妙法音,使闻者常念三宝,故不退。

第四,纯诸菩萨以为胜友,故不退。

第五,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不退。

所以古德说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念佛,我们正念诸法实相也是念佛,那是实相念佛。那是大菩萨的修法,所以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

这个告诉我们善巧方便了,阿弥陀佛相好庄严不可思议,我们凡夫的心力不够,我们专注地观佛的眉间白毫相。发给大家的资料,告诉我们观白毫相的五大次第和步骤。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

【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你能够成就眉间白毫相,八万四千相好都能够现前了。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此法门不可思议,我们成就这个白毫相观,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无量的相好,阿弥陀佛八万四千相好。也就能够见到十方无量诸佛,十方无量诸佛都给我们现前授记,授记我们当来成佛。所以此法门不可思议。

【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里面讲了,“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我们要知道,无量寿佛的本生故事很多,净土法门是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九界众生离此法,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无以广度众生。所以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我们知道弥陀过去的本生故事,《阿弥陀经》上面就有,《阿弥陀经》上面讲:“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那么十劫都过去了,我们还没有到西方净土去,我们在干什么呢?在哪里流转呢?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做小狗、小猫。

阿弥陀佛因地,从八个方面略说一下:

第一方面是《无量寿经》上,大家都知道的,第五十三佛定光古佛以前,名为世间自在王如来。他住世时,有国王闻法,出家,号法藏比丘,对佛发四十八愿。

第二方面是《妙法莲花经》上面说,大通智胜佛时,这个大通智胜佛出家以前,他是转轮圣王。舍弃王位,示现出家成佛。成佛以后,他的十六王子也都来随佛出家。之后大通智胜佛讲完了《妙法莲华经》就入定。十六王子都来分别地为大众、天龙八部,演说《妙法莲华经》中间的妙义。那么这十六王子,其中的第九位王子,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第十六位王子,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三方面,阿弥陀佛的因地,《悲华经》上面说,无量劫以前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无诤念转轮王供养宝藏如来。现在的阿弥陀佛就是当年的无诤念转轮王。

第四方面,《大乘方广总持经》上面说,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一位法师德号叫做净命,总持诸经十四亿部,他能够总持法藏,十四亿部法宝。今阿弥陀佛,即当年的净命比丘成佛。

第五方面,《贤劫经》上面说,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云雷吼如来,在如来前,发菩提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现在的阿弥陀佛,就是净福报众音王子成佛。

第六方面,《贤劫经》上说,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为无限量宝音行,善于说法,力弘经法,广弘三藏十二部。现在的阿弥陀佛,就是当年的无限量宝音行法师成佛。

第七方面是《观佛三昧海经》上说,空王佛时,有四位比丘,烦恼覆心,难以降伏自己的心,有很多烦恼妄念。这时候,他们祈请空王佛,然后空中有声,教导他们观佛三昧,教他们观想空王佛,依观佛成就观佛三昧,以这样的力量,得以转烦恼为菩提,成就观佛三味,念佛三昧。现在的阿弥陀佛,就是这四位比丘中的第三位比丘,所成之佛。

第八方面,是《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上面说,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这位胜威国王,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因地故事经上面很多,千经并阐,万论均宣。此法门九界同遵,十方共赞,所以非常不可思议。

我们后面再把一些重要的净土法门的窍诀讲说圆满。

大家一起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