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7125500000031

第31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讲(4)

现在的南传佛教,也还是只承认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不承认有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他们修行最高地位也只到阿罗汉。有些同修可能去过泰国,泰国号称黄袍佛国,寺院多,佛像也很多,但所有的佛像都是释迦牟尼佛,没有第二尊佛,而且他们排斥大乘,认为大乘非佛所说,他们也不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信有阿弥陀佛,并且他们也不素食,而是托钵乞食。

寺院是不造饭的,人家布施什么吃什么。有些中国去的比丘跑去,他们也不承认中国的戒法,要求重新受戒,而且有些比丘过去要吃素,他们也认为吃素不对,就会呵斥说:“这是提婆达多。”

佛陀住世时,提婆达多为了标新立异,自己搞一个教团,也是吃素,而且不吃盐,修种种苦行,所以他们还是有一些隔阂。如果他们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能求愿往生,持名念佛,也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佛陀也会随顺他们得往生以前在泰国所学的佛法,也会应机说法,先给他们说小乘,使其先断见思惑,作回心大阿罗汉,再尽断尘沙惑。

泰国有个小的派别,叫泰国华僧这一系,那个仁德法师是华僧大尊长,这都只是在华侨里面信仰,属于大乘佛法,主流社会是不相信大乘佛法的。可见小乘一回头,他具足信愿行就已经不是藏教和通教的根机了,若不是圆教的根性,起码也是别教的根性,所以他马上就提升。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不单单有那些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大阿罗汉,已经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些阿弥陀佛的声闻弟子,也是数量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菩萨的数量无量无边,功德也是无穷无尽。

《无量寿经》中用了二十三个比方赞叹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功德:

一、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二、三昧不动,如须弥山。

三、慧光明净,超踰日光。

四、净法满足,犹如雪山。

五、平等如地,好恶普载。犹如大地,不管善人恶人都能普载。

六、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七、犹如火王,烧烦恼薪。

八、如风行世,普遍无碍。

九、犹如虚空,一切无著。

十、净如莲华,无有染污。

十一、犹如大乘,广能运载。

十二、如震法雷,警觉未觉。

十三、如雨甘露,滋润众生。

十四、如金刚山,魔外不动。

十五、如梵天王,诸善最上。

十六、如大树王,普覆一切。

十七、如优昙华,希有难遇。

十八、如金翅鸟,威伏外道。

十九、如众游禽,无所藏积。

二十、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二十一、如大象王,善调服故。

二十二、如师子王,无所畏故。

二十三、旷广若虚空,大慈等故。

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众,不单单是数量无量无边,而且功德浩瀚,有这二十三个比方也是说明非常不可思议。

接下来又作一个归纳:

(戊)二结示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前面是讲依报庄严,这里是讲成就正报、主伴的庄严,经文是一样:“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阿弥陀佛教化之主就是以光寿无量为庄严,是化主。化伴即声闻,都是回心大阿罗汉,菩萨具有无量无边的浩瀚功德,其数量都是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以此为庄严。以这样无量功德和无量的声闻、菩萨、大众来为庄严。

佛及声闻、菩萨,若主若伴,都是阿弥陀佛因中愿行所成就、所庄严的。愿成就是《无量寿经》中法藏发愿说:“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及以蜎蠕,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这是光明随愿所成。

第十三愿说:“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这是寿命无量寿,随愿所成。

大本《无量寿经》中说:“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同目犍连神通,欲共计算彼国初会声闻,尽其神通,百分中不能知一。”又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德,悉皆如佛,今已成佛,所以都能随其所愿,这是大愿力所成就。

六度万行所成:“尔时,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现在六度万行圆满了,成佛了,所以有如此的庄严。以大愿大行为因,为能庄严;光受无量,化伴无数为果,这是所庄严,合起来称之为“彼佛国土”成就如是的能庄严、所庄严、主庄严、伴庄严,其实都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之所成就。

[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也就是由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为因,成就阿弥陀佛无障碍的果。果上的一切种智是一现一切皆现,因此叫果上一成一切成。

现成化主,教化之主光寿无量的庄严,一切种智显现;化伴,算数难知的庄严,并且由于众生的心性也与弥陀无二无别,所以也是一成一切成。

上至等觉,下至地狱众生,能信、能愿肯念佛者,阿弥陀佛都接引他们往生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以后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果上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所以在果上说是一成一切成,一成指阿弥陀佛,一切成是指大众。大众为什么也是一切成呢?因为仗承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成一切成。

[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是他心中之自,所以自即非自。“他”是自心中之他,所以说他亦非他。

[自他不二]就是生佛不二,声闻、菩萨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是声闻、菩萨心内的佛,佛心内的众生,所以说全众生即是佛;众生心内的佛,所以全佛即众生。生佛一体,自他不二,所以都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所显现,成就如是的功德庄严。

“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这就把信愿行里的第一大部分——用依报正报的庄严来启发信心讲圆满了,要知道,我们现在能以依正妙果作为本质境、作为增上缘,能让信愿持名的众生念念如是信,念念如是愿持,自然也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二:初揭示无上因缘、二特劝。

“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

此地就是特别强调这一科的重要,这一科就是能发挥本经不可思议的力用(本经的力用是往生不退),为什么能往生不退?因为他信愿具足,所以特别地劝我们要求往生以发愿。

前面已经听闻了极乐世界依报和正报的殊胜庄严,生起了深信,要依信而发愿。并且净土法门能带业往生、可以横超三界生死,这是其他一切法门所没有的,并且在同居净土之中就能横具上三土、能开显藏通别圆四教法门,一生同居就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是圆净四土。圆见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的菩萨非常多。

这是讲这一科的殊胜及重要。先是揭示无上因缘,无上因缘其实就是往生不退、一生成佛。

(丙)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佛果地的一切种智名为萨婆若。心心流入一切种智海,念念都归向无上菩提,这是念不退。

[阿鞞跋致]译为中文就是不退转。讲了三种不退,大师非常简洁地开示我们,位不退,就是不再退堕到凡夫;行不退,不再退到二乘;念不退,就是不退转无上菩提,念念归向无上菩提。

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就是预入圣人之流,不会退堕到凡夫地位,一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圣人,哪怕在此土是一只鹦鹉、一只八哥鸟,哪怕在此土很愚痴,只要它能念佛往生就已经是圣人,这是不可思议的。

在娑婆世界修行要什么时候才可以?小乘来说要初果须陀洹果,要断见惑,预流(预入圣人之流)才可以;在大乘来说要入圣人之流;在别教来说是初地菩萨;在圆教来说也是初住菩萨。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到极乐世界就很容易,一生他就是圣人。

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能修大乘,恒常利益教化众生,不会退堕到二乘(声闻、缘觉乘),就是说哪怕他以前学小乘,后来回小向大,念弥陀得生极乐,他也已经是别教和圆教的根机了,不同于二乘。

三、念不退就是心心流入到一切种智海,不落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流入如来果觉的智慧大海。

下一段就是约土:

“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

这段开示我们,如果在娑婆世界要证位不退就不容易了,接下来讲在什么程度才是行不退呢?

“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初别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这就体现净土法门是圆修圆证,而且超胜一切法门,不是自我吹嘘超出一切法门,因为有事实依据在,本经不可思议的力用就在于此。净土法门,哪怕是五逆十恶的人,只要他能回心向善,得善知识接引,临终十念往生极乐,一生都是圣人、一生就超过此界。此界你要证位不退,要超凡入圣,要做圣人,那是很难的事情。

我们先略解释五逆:出佛身血、弑阿罗汉、弑父、弑母、破和合僧。十恶:身犯杀盗、邪淫;口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就是贪瞋痴。哪怕是造这些种种恶法的这一类业障重的众生,他要回心念佛,都能往生极乐。

《观无量寿经》下品往生章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于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十念成就,带业往生。

虽是下品下生,但他已经能与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俱会一处,就已经能圆证三不退,圆见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一生可以圆成佛果。这种殊胜特异,唯有净土法门独有,所以特别地开示出来。

净土带业往生,很多人都有怀疑,不理解这个带业。大藏经里有一部《那先比丘经》,是当时贵霜王朝的皇帝问一位叫那先比丘的法师:“念佛带业往生这个事情难以相信。”那先比丘就打个比方:“大王啊,这块大石头,你放在水里会不会沉啊?肯定沉,如果把它放在大船上,会不会沉?不会沉。”那先比丘就告诉皇帝说:“若仗他力,自可不沉。”国王就领悟过来了,原来念佛的众生仗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能出离苦海,往生到极乐净土。

又比方一个小孩子,一天走不了几里路,但如果他有机缘能上到转轮圣王的金轮宝,就能一昼夜之间巡游四天下,这不是他的力量,而是金轮王轮宝的力量。同样,我们具足信愿念佛,也能与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力感应道交,得生极乐。明天再详细说带业往生,横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