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7125500000012

第12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四讲(3)

《百法明门论》里将一切万法归纳为百法,百法又可以归纳为五类: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

心法是心理现象,指八识心王;心所法是心理作用,有五十一个心所法;色法指物质,有十一个;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指那些非心法、非心所法、非物质法。就是抽象的东西,好像时空,都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叫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有六个。如果学《七十空性论》、《中观论》上面对于时空有很深入的辨析。总之,它是由抽象概念中所产生的。

“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和,说听周足名一时。”

师资道合:是指由佛心性之中流露出来的教导。学生机缘契合,领悟周圆,就名之为师资道合。众生闻法的根机成熟了,佛陀也应机说法,此师资道合就称之为“一时”。正因为时空是虚妄法,智者大师人法华三昧才能听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听到佛正在说《妙法莲华经》。目前我们在这个末法时期能说听周圆、共同学习《佛说阿弥陀经》也是非常殊胜的。

善导大师说:“佛陀说净土十六观,说《观无量寿经》,主要是为凡夫,兼为圣人。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

我们能学《阿弥陀经》,这个遇缘是无比的殊胜,所以精进地信愿持名,上品上生人人有份。我们每天从早至晚能持名念佛是第一大福德人,世间的福报,如财富、名声、地位都是虚假的,只有临命终时能神智清醒、能信愿持名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净土,才是真正的大福报。

接下来是说法主成就“佛”。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为佛。”

自觉是断八十八品使见惑,断八十一品思惑。觉他就是兼断尘沙惑,觉满就是断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接下来是说法处所成就:

“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此云给孤独。给孤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施余未布少地。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舍卫译为中文就是闻物,也可翻译为丰德,财宝、五欲之乐、多闻、解脱四皆丰足。生活在舍卫城的人都具足这四种丰富,所以国多财宝,五欲乐之丰,人多解脱,多闻之德。故名之为舍卫城。

舍卫城是西北印度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首都,城里有座佛陀的精舍叫祇树给孤独园。祇园精舍成立的缘起是波斯匿王有一位大臣叫须达多长者,这位长者很有慈悲心,救济贫穷困苦、鳏寡孤独,所以大家都尊他为给孤独长者。

长者有一次到中印度的摩揭陀国王舍城会见一位大臣,为他的儿子提亲,到的时候他的亲家正在准备明天请佛应供,因为他请佛应供不容易,要来的是佛陀及常随弟子1255人,所以举家上下都在忙碌。

他就觉得很好奇说:“你们都这么忙碌,在干什么呀?”他亲家告诉他:“明天我要请三界导师人天教主释迦牟尼佛来应供。”他听了很欢喜,马上连夜去拜见佛陀。

礼佛以后,佛陀给他说法,他一听法就证得了初果。非常欢喜,当场就邀请佛陀将来机缘成熟能到憍萨罗国舍卫城来弘法,佛陀也默然允许。

回来以后他就马上到处找一个大的、环境优美的地方能请佛说法,找来找去就找到祇陀太子的花园。(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太子当时故意刁难他说:“你如果用金砖铺满它,我就卖给你。”他果然把库里的金块统统搬出来铺满地。

祇陀太子觉得很奇怪说:“你要请一个什么人值得你要花这个代价?”

他说:“我邀请佛陀来说法”。

祇陀太子听了以后也很欢喜说:“那我们两个人共同成就这个功德吧。地你已经用金砖铺满了,算你供养佛,这些树你就没办法铺了,就算我供养佛。”就一起合名为祇树给孤独园。

祇陀太子供养的树木花草和孤独长者供养的园子,这祇园精舍因此而建立。

祇陀就是战胜的意思,因为他出生时,其父王波斯匿王刚好打了胜仗。

佛陀在祇园精舍住了很多年,讲了很多重要的经典如《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第九会,都在祇园这边宣讲。《佛说阿弥陀经》也是在祇园精舍开演的。

我们2003年2005年曾两次到印度朝拜过,去了祇园精舍,在佛陀说《金刚经》的说法台旁边,大家一起围着诵《金刚经》。在《佛说阿弥陀经》的说法台大家一起诵《佛说阿弥陀经》,结一个与佛陀更深的缘分。

接下来是众成就,信、闻、时、主、处都有了,当时闻法的大众有哪一些?

(丙)二引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

“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

闻法的大众先说那些大阿罗汉,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把他旁边上首十六大阿罗汉的名号列出来,为什么要把声闻众放在前面?因为他们是出世相故。

声闻:也有定性声闻和回心声闻两种。定性就是专修小乘的声闻,声闻因为听闻佛说四圣谛音声而悟道。回心声闻是回小乘心来向大乘法,有四果四向、四双八辈的果位不同。

因为声闻辞亲割爱、出家修道、剃发染衣,具有出世之相,所以把阿罗汉排在第一位。

[常随从故]他们感念佛陀教化的深思,常随从佛陀不相离,所以常随从也排在第一位。

[佛法赖僧传故]佛法久住要靠僧团的承传维系,所以特别地受到尊重,排在首位。

“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

菩萨也有三个原因排在中间,一是相不定,有现出家相的,如地藏菩萨,有现在家相的,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等。

[不常随故]因为菩萨代佛弘法,处处去教化众生,没有经常跟随佛陀,不像声闻,声闻是自己的学业尚未完成,所以不能离开佛,而菩萨是代佛宣扬,所以不常随佛。

[表中道义故]定性的声闻欣乐于涅槃,是偏空、是滞空;人天凡夫是乐处于生死,是著有;菩萨不住涅槃、不畏生死,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所以不住涅槃,处染若净。在俗恒真,不落空有二边常居中道。所以将菩萨排在中间。

“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也有三个道理,把闻法的天道和人道的大众排在最后面,因为他们都是世间的俗人相。

[凡圣品杂故]天人大众之中有凡有圣,也有大权示现的佛菩萨,他示现为天人,如多宝如来就化现为毗沙门天王,“东方持国南增长,西方广目北多闻”。北方的多闻天王本质上是多宝如来化现的。又比如《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的那些善知识,出家的只有五位,其余的都示现在各行各业里的在家菩萨。

[外护职故]天人的职责就是护法,护持三宝、出钱出力、维护道场,使大众身安道隆,是外护职。所以把他们排在后面。

(丁)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是因为他们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的回心声闻、大乘声闻。

[受具足戒出家人也]北传比丘是受具足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具足了,具足戒法。不同于南传只是受沙弥戒、比丘戒,具足戒同时也可以说是具足三谛戒:真谛戒具足,出同居土之家;俗谛戒具足,出方便有余土之家;中谛戒具足,出实报庄严土之家。这样具足三谛戒,名之为具足戒。

比丘名含三种意思,实属五种不翻里的多含不翻。

乞士:外乞食以养色身性命,内就向佛乞法以资养法身慧命。

破恶:就是破烦恼恶,不堕见思、不堕爱见。不堕爱就是思惑,不堕见就是见惑,能破见思惑,破这些烦恼恶。

怖魔:能迅速得解脱,所以魔王恐怖。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伽]和合众,同证无为妙理,解脱生死苦缚。“十方来聚会,同共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名之为理和。事和即身、口、意、戒、见、利,六和。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佛陀成佛后,先到鹿野苑度阿惹憍陈如等五比丘,再度三迦叶。

三迦叶的大哥优楼频螺迦叶,优楼频螺译为中文就是木瓜林,他在木瓜林里带领徒弟修法,都是事火外道,师徒五百人。这时优楼频螺迦叶已经高龄120岁,举国都很尊敬他,他主要在摩羯陀国活动。

当时的频婆娑罗王奉他为国师。佛陀要去度化他,开始他对佛陀没有信心,佛陀就在一个火龙窟里降服火龙,又在优楼频螺迦叶面前显神通十六次,让优楼频螺迦叶真正地心服口服,然后求佛度化,带领他的师徒共五百人一起拜佛为师学习佛法,把那些事火外道的用具统统都扔掉。

第二个是伽耶迦叶,伽耶即象头山。他在王舍城外的一个象头山带领弟子们学道,总共有师徒二百五十人。

第三个那提迦叶,那提译为中文就是河,迦叶是最小的弟弟,他们在尼连河边学道,所以叫那提迦叶,师徒也是二百五十人,所以三迦叶得度总共就有一千位弟子。

[身子]指舍利弗尊者。

[目连]是目犍连尊者。

他们总共有两百人也随佛出家。耶舍长者子和他的朋友也有五十人随佛出家,合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