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震撼: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集
7124000000014

第14章 我是一名志愿者

我一定要去一线,去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没有女孩,只有士兵,只有志愿者。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罗丽,是陇南市武都区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名志愿者。

5月12日下午2点多,我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感到桌椅茶几摇晃,房屋摆动。这时,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跑!”我这才反应过来,冲到了院子。

这时的武都城区南北两山尘土飞扬,像无数颗炮弹轰炸过一样,霎时天昏地暗,到处一片狼藉。单位办公楼严重裂缝,玻璃大多被震碎,再加上余震不断,单位只好放假。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曾是名军人。灾难关头,军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到重灾区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念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顾不上收拾被震得七零八落的家,到处打听抗震救灾渠道。可直到晚上,都没有联系到具体组织点。这时,我突然想到,我是名退伍军人,应该去找武装部。第二天一早,我就联系上两名战友到武装部报到,要求去一线,去最危险的地方。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被特批为民兵,编入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

14日,武都区桔柑乡大岸庙的公路因山体滑坡被严重堵塞,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在蜿蜒的山路上排成了长队,应急分队奉命抢修。大家劝我:“别去了!一个女孩子能干啥?”我大声地说:“我一定要去,这里没有女孩,只有士兵,只有志愿者!”

我和战友顶着烈日,带着工具赶到抢修一线。简单分工后,我们马上开始清理路面,抬石头、背沙土,整个路段上只听到铁锹、铁镐与沙土摩擦的“嗞嗞”声。从没干过这么重的体力活,不一会儿,我的双手磨起了血泡,火辣辣地疼。情况紧急,所有的人都埋头苦干,我也不甘落后,咬牙坚持,拿着铁锨不停地铲。6个小时后,阻断的公路终于被打通。这时候,汗水浸透的衣服贴在身上,一动就磨得生疼,腰腿、胳膊酸疼难忍,连整理一下头发都非常困难。可看到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车辆驶向灾区,我和战友们都会心地笑了。

16日,爸爸要我帮大伯家整理东西,搬进临时搭建的帐篷。从小大伯对我就像亲生女儿一样,非常疼爱。在我退伍前的两个月,大伯不幸离开了人世,我没来得及和他见最后一面。爸妈让我去帮忙,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尽一点孝心。

我抽空跑回大伯家,正在整理东西时,电话响了,要我立即到武装部集合,帮蒿坪村救灾。这一刻,我有点犹豫。说实话,我想留下来,可一想到受灾的群众,我还是强忍着悲痛,停下手里的活,含泪对着大伯的遗像说:“大伯,对不起,我有任务了,要走了!”说完,转身就跑了出来。

赶到蒿坪村,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满村的人都在废墟上忙碌着,掏粮食、抬家具、搬砖瓦……如此凄惨的场面,让我心里刺刺地疼。二话没说,我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收拾日常用品,每个人都拼了命地抢着干。工具使不上了,就用手刨,混在土里的玻璃在手上划出一道道的伤口,可无人顾及。我扛起木头时,不小心脚下一崴,绊倒在一堆瓦片上。几个战友赶紧把我拉起来,我只觉得右脚火辣辣地疼,低头一看,被蹭破了一大片。我随便擦了擦,继续一瘸一拐,帮忙摞木头,刨家具。尽管有些家具已经不能再用了,但我还是含着泪,一件一件地整理好。

在帮一家村民清理埋在废墟中的粮食时,我捡到了一个小女孩的照片。听人说,这个孩子在地震中受伤了。拂去照片上的尘土,看到小女孩纯真的笑脸时,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坚信,小女孩会好起来,灾区人民的生活,也一定会好起来!

5月20日早晨,我们接到任务,为巴基斯坦国际医疗队搬运医疗器械,并帮助他们搭建帐篷。整整八车医疗器械,有易碎的药品,也有精密的仪器,要搬到指定位置,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车里的很多箱子都已破损了,为了不让一瓶药掉在地上、不让一包药受污染,我们用手从底部托起,小心翼翼,就像捧着婴儿。战友们考虑到我是女孩,沉一点的东西不让我搬,但我每次都是抢在最前面。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我们32个人,只用了短短4个小时,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国际友人握着我的手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卸载完药品、器械后,我们顾不上休息到滨江中学拉了几十顶帐篷直奔姜家山。地震让这个曾经秀美的小村庄面目全非,四处残垣断壁。看到这一切,大家心情非常沉重,立即分成5个组,对照说明书,边学边搭。帐篷搭了一顶又一顶,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让我头晕目眩,差点晕倒,一个老乡上来一把扶住我说:“娃,你脸都黄了,快歇歇吧!”我笑着对他说:“你放心,我没事。”同时暗暗给自己打气,坚持,加油!

看到我非常疲倦,老乡为我端来一碗水,劝我说:“娃,你歇一歇,喝口水吧。”这可是他从几里外背回来的水,我不忍心喝,又递给身边的战友。一碗水从这个战友手中递到另一个战友手中,大家只是用嘴抿一抿。一圈转完了,一碗水还没有喝完。

到了下午3点多,天色越来越暗,眼看就要大雨来临,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反而加快了速度,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下雨前,能让村民们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下午6点,最后一顶帐篷终于搭好。在返回的途中,大雨倾盆而下,望着姜家山的方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欣慰。

5月21日,我们到东江镇帮助村民抢收小麦。王玉泉老人的儿子在四川打工,眼看麦子就要掉在地里,他心急如焚。得知情况后,我们首先来到他家,帮他抢收。从未拿过镰刀的我,第一次走向麦田,从头学起。每天冒着酷暑割不了半天,就累得腰酸背疼,手也被麦芒刺破,但看到老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我也非常开心,咬着牙割得更卖力了。

5月24日,听说212国道临江段观察哨值勤人员不够,我主动报名参加值勤。当时,临江段因滑坡被巨石完全阻断,山上的滚石严重威胁着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有很多车辆被砸得面目全非,停在路上。我和战友们轮换着观察险情,指挥交通。到了晚上,我已疲惫不堪,但仍然坚守岗位,指挥着来往车辆。任务完成,趁着夜色返回时,我就像散了架一样,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像我一样的志愿者,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传递着爱和力量。也许我们做的,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坚信,只要每个人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一定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