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战神:韩信
7121300000012

第12章 扭转战争局势(3)

这日,韩信引了曹参、灌婴诸将,跨马来到临晋渡口,极目向东远眺,但见魏军营寨相连,旌旗飘摇,绵延数里,壁垒森严,又回望眼前滚滚黄河,一泄汪洋,不禁心潮澎湃,感叹道:“黄河天险,浩浩荡荡,激流汹涌,抵得上千军万马!若我军强渡,魏兵在岸上据守,以逸待劳,占尽地势先机,势必又是一场激烈空前的厮杀啊。”

曹参豪情勃发,慨然道:“大丈夫既然投身军旅,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最好!倘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是人生一大幸事。我愿率部为前锋,奋力渡河,击破魏军,为韩丞相开路。若战事不利,有死而已!”

韩信见他气度豪迈,英气勃勃,赞叹道:“曹将军视死如归,豪气干云,令人敬仰。如今,大王要我等挥师北上,扫平天下,正需要将军这样的猛将啊!”瞩目黄河,悠然出神,感慨万千,说道:“我韩信自幼落魄,读书无多,只记得两百年之前,楚怀王的左徒屈原,作有一首《国殇》,称颂出征将士以身许国、勇往直前的精神,活着是英雄豪杰,死后也是鬼中英雄!诗末几句,读来尤其令人回肠荡气,动人心魄,正是我辈军人的典范。大丈夫许身军旅,正当如此。”随口吟道:“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众将士听了这几句《国殇》浮想联翩,脑海之中隐约浮现出一幕幕将士奋勇,拼死激战沙场,马革裹尸的悲壮场景,不禁为勇士的豪情感染,顿时血脉贲张,群情激昂起来,于是,诸将纷纷请战。

韩信见众将士气高昂,甚是高兴,用马鞭一指黄河东岸的魏军营寨,笑道:“我看魏军柏直、冯敬、项它之辈不过是一些泥人土狗罢了,根本不堪一击。我已有破敌良策,众将官只需遵奉我的将令,不日便可以荡平魏地,生擒魏王豹了。我已与诸位在魏都平阳城内摆下了美酒,只待痛饮一醉了。”

众将听了,瞪大了眼睛互相对视,愕然一会儿,都大笑了起来。

韩信见他们将信将疑,也不解释,催马引诸将便回了大寨,随即部署诸将沿河搜罗船只,尽数陈列在渡口,大张声势,作出要渡河攻击的姿态。

当晚,韩信唤来薛欧,交给他一支将令,吩咐道:“与你一千名士卒,连夜启程,逆河而上,沿着黄河岸边由此向北一百六十里,便是夏阳,你在那里多造木筏,越多越好;另外,那里盛产瓦器罂缶,你尽管取来缚在木筏之上,可以浮渡,能载车马辎重。”薛欧不解,问道:“将军要在那里造这些木罂何用?”

韩信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你只管依机行事,我自有用途。”薛欧遵命,领兵趁着夜色悄悄去了。

一连两日,韩信只管催促诸将四处搜罗船只,全部汇集在临晋渡口;这时,渡口水面之上,已有一百余艘之多了,排列得密密麻麻,煞是壮观。

曹参、灌婴见搜集到的船只已然不少,而且,临晋一带六七十里范围内的渡船几乎全部被汉军网罗一空了,于是纷纷来找韩信请求出战。

韩信笑着领众将到渡口巡视船只,指着那些船只说道:“魏军沿岸数里都有重兵据守,我军必须多头并进,全力总攻,方能突破,如今,只有这百余艘船只,怎么同魏军开战?”灌婴等人一想,觉得也是,就道:“既如此,我等愿意率部伐木做船,多造船只,也好早日击破魏军。”

韩信道:“也好。明日灌婴将军领一千人伐木造船便是。”曹参等人觉得造船的兵士太少,纷纷要求多派人手参与。

韩信道:“伐木造船五百人足矣,灌婴将军也不必领一千人造船了。其余众将操演军马,等候出击将令便是。自明日起,我要检阅各营的练兵情况。”

众将心中纳闷:“今日韩丞相这是怎么啦?咱们一说造船的人手少,他还要再减五百人,真是莫名其妙了。”但瞧瞧韩信凛然刚毅的神态,不敢再说,只得回去各寨练兵去了。

又过了数日,这晚灰云遮月,暗淡无光,在这秋夜里朦朦胧胧的,十余丈外就无法看清人影了。

韩信突然召集众将,命王陵率部继续驻守临晋渡口,大张旗鼓,每日领兵巡视,并且继续伐木造船,一切如故。韩信亲自统领曹参、灌婴所部大军连夜启程,悄悄地沿黄河西岸,逆河北上,直奔夏阳。

行军路上,众将一片茫然,曹参也疑惑不解地道:“丞相莫非要从夏阳渡河击魏,出其不意,进攻魏军后背?”

韩信微微一笑道:“曹将军久历战阵,深通兵法,眼光果然不俗。但你只是看到了一半。我意渡过黄河,直取安邑,迅速切断蒲坂魏军与平阳魏王豹的联系,先挥师击破柏直大军,然后伏兵围歼魏王豹的援兵,那么魏国就可以一举平定了。”

曹参随即恍然大悟,原来韩信在临晋渡口陈列船只,以及命灌婴一部军士伐木造船,都是意在迷惑魏军,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取道夏阳渡河。而夏阳距离临晋足有一百六十余里,魏军统帅柏直焉能料到?蒲坂魏军侧后遭袭,必然大败,而魏王豹仓皇救援,如何能敌汉军的伏兵?心中暗道:“丞相用兵神出鬼没,人所难测。假若我曹参是魏军统帅,岂非也要输得一塌糊涂了?”想到这里,不禁脊背里冷汗直冒,只觉得凉飕飕地,心底里不自禁对韩信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

曹参感叹道:“丞相高明!但是,兵贵神速,迟则生变!夏阳那里一时怎么能有足够的船只渡河呢?”

韩信笑道:“将军勿忧,七日之前,我已命薛欧率领一千兵士在那里早把船只准备好了。你只管引军渡河便是。”

曹参听了,钦仰备至,不禁赞道:“丞相制敌机先,破魏必矣!能够追随丞相破敌,那是我等武人毕生的荣耀。恳望丞相早晚耳提面命,不吝教导。”

韩信大笑道:“曹将军太过谦虚了。兵法之道,在于因地制宜,因利乘便,相机而动,全在于诡谋,在于将帅的巧妙运用而已,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可循。这些道理在《孙子兵法》之中早有详尽的论述,提纲挈领,博大精深,谋略玄机,尽在其中;但天下武人大多只知熟记兵法章句,因循照搬,依样画葫芦,不思变化,此正是兵家大忌,而且,已然大违兵圣孙武的初衷了,因此,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打仗的道理。将军睿智,领兵经年,多历战事,应当领悟其精髓,多加揣摩,深思熟虑而后行,谋定而战,千万不可拘泥于兵法所云的片言之句,食古不化,阻塞聪明。”曹参听了,犹如醍醐灌顶,心中若有所悟,自觉获益无穷,心头大喜,连忙拜谢。

次日上午,韩信引大军来到夏阳,略作休整,便即分乘薛欧早已预备妥当的浮罂、木筏,顺利渡过了黄河。

随即,韩信整顿军马,挥师向东南方向开进,直取安邑。

傍晚时分,韩信引曹参、灌婴所部大军兵临安邑城下,迅即兵分两路:第一路,命灌婴所部对安邑西、南、东三门团团围定,让士兵群起鼓噪,就说是汉军已然大破蒲坂魏军,虚张声势,作势要发起猛攻,迫降安邑魏军;第二路,命曹参所部伏兵于北门,只等魏军从此出逃,截杀王襄。

再说安邑守将王襄突然闻听韩信大军已经击败蒲坂柏直大军,大惊道:“汉军突然兵临城下,韩信已然大破蒲坂的柏直大军了,我安邑兵少,怎能抵挡?不如弃了安邑,去投魏王报信,还军再战韩信。”遂引了军马,仓皇出北门而去。

安邑守军失了主帅,慌作一团,又闻听蒲坂魏军已败,军心动摇,仓促迎敌,斗志不坚,纷纷开城投降,于是,韩信率领灌婴所部兵不血刃,迅速进占了安邑。

王襄引军出了北门,行不多远,突然间,四下里杀声震天,自己所部已被汉军骑兵大队人马围了个结实。

王襄中了埋伏,惊慌失措,不敢恋战,正待挥军突围,不料曹参亲自统率一队骑兵已然迅速发起了猛攻,冲突而来,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王襄挥军勉力抵抗,怎奈不敌曹参勇猛,一阵交锋,身边几名部将便被斩杀于乱军之中,王襄也被曹参生擒。余部魏军眼见主帅王襄被捉,无从抵抗,纷纷投降,束手就擒。

当晚,韩信大军迅速平定了安邑,众将士轻取安邑,欢呼雀跃,喜不自胜,于是,驻屯在安邑城中休整。

第二天,韩信留薛欧率三千名汉军驻守安邑,自己统率曹参、灌婴所部大军,出安邑向西南攻向蒲坂。

中午时分,蒲坂魏军主将柏直正在隔着黄河陈望汉军营寨,突然闻报韩信大军在蒲坂北面出现,向魏军后寨杀来,大惊之下,匆忙部署迎敌,但韩信大军已然突破营寨,魏军仓促迎敌,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