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偏好:和平的经济后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事件,包括劳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本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和平的经济后果》是凯恩斯的成名之作。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金融方面的贡献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市场上,人们有一种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偏好。由此他提出流动性陷阱的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据此产生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信投资者并不认为长期债券是短期证券的理想替代物。投资者在接受长期债券时就会要求对他接受的与债券的较长的偿还期限相联系的风险给予补偿,这便导致了流动性溢价的存在。在这里,流动性溢价便是远期利率和未来的预期即期利率之间的差额。
流动性偏好理论主要有几部分组成:
1.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
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交易动机是指为购买商品和劳务而持有货币的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为防止发生意外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为了进行投机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凯恩斯的理论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启发,这一理论至今仍有许多拥护者。
资本市场:“钱”的需求与供给
众所周知,华尔街早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条街,一个区域了,而是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词。这条街平均每天资本的流通量是2000亿美元,世界上较大的近千家金融机构都坐落于此,这里是全球资本市场最核心最活跃的地方。
如果要认识资本市场的分量,可以在华尔街跳动的数字和喧嚣的声音中去感受。
但是如果想了解资本市场的历史,还要从荷兰讲起。
大约在1600年,荷兰一个国家的商船数量就相当于英、法两商船数量的总和。可见当时荷兰的海运业是多么的繁荣。
后来,尤其是到了17世纪,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他们继续着荷兰和亚洲之间的贸易。
荷兰的船队把别国市场上缺少的东西运过去,再把本国市场缺少的东西运回来,这其中的利润是十分可观的。但是,仅仅凭着一叶轻舟,要在海上航行数万公里,无论前面的利润有多么可观,那些出没无常的狂风巨浪却给远航的贸易带来无法回避的巨大风险。
因为航海风险很大,可能随时会出现风暴、海难、疾病等情况,饮食条件又非常的糟糕,这些因素使得水手的生活非常艰苦,一旦船只出事,不光是货物化为泡影,甚至连水手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远航带来的超额利润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而获取它所必须承担的巨大风险又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又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呢?
于是,股份制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市场就在人们这种分散投资的需求中诞生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它发行了当时价值650万荷兰盾的股票,它在荷兰的6个海港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当然就是阿姆斯特丹了,在这里发行的股票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当时,几乎每一个荷兰人都去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甚至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佣人。
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市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全球范围,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估计是17世纪的荷兰人所不曾想到的。
资本市场,也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调剂政府、公司或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的资金市场形成鲜明的对照。
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为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
资金的需求者主要为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房地产经营商以及向耐用消费零售商买进分期付款合同的销售金融公司等。
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特点主要有:
1.融资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
2.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
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的报酬,其收益也较高。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
影响资本需求的四大因素
财富
当人们手中拥有的财富增加时,就有了更多可以用于购买资产的资源,所以对资产的需求也自然而然地随之增长。因此,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财富的增长会增加对资产的需示。
预期回报率
一种资产的回报率衡量了持有该资产所获取的收益。所以,当人们作出资产购买决策时,必须要考虑该资产的预回报率。假如一公司债券的预期回报率是10%,而另一家公司是5%,那么,很明显,第一家公司的债券,投资者更愿意购买,对它的需求自然增长。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一资产相对于其他替代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上升会增加对该资产的需求。
风险
一种资产回报率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的程序也会影响对该资产的需求。如果A公司股票的回报率可能是15%,可能是5%,预期回报率为10%;而B公司股票则有10%的固定回报率。A公司股票的回报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其风险高于回报率固定的B公司。
虽然两种股票的预期回报率都为10%,但投资者更愿意选择B公司的股票(安全的资产),而A公司的股票大部分投资者更愿意持有风险较小的资产。因此,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如果一种资产相对于其他替代性资产的风险增大,则对该资产的需求会相应减少。
流动性
资本的流动性也是影响资本需求的另外一个因素,所谓流动性,就是指某一资产的较低成本转化为现金的速度。如果交易该资产的市场中有很多卖方和买方,这种资产的流动性性。比如很难立即找到买主,因此它不是具有很好流动性的资产。国库券是一种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资产,因为它可以在一个很多买家的组织完善的市场上出售,也就是说,它能以较低的成本转让。所以其他因素不变,一种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就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对它的需求也就增长。
市场均衡:高手之间的对决
均衡本是物理学名词。物理课上老师拿一根绳系一块石头悬在空中,他问学生:“为什么石头会静止?”学生回答:“因为石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向下的地心引力,一个是向上的细绳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石头处于均衡状态。”老师说:“如果用手将石头偏离均衡位置,然后把手放开,会怎么样?”学生回答:“石头会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围绕均衡位置左右摆动,但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最后静止在均衡位置上。”马歇尔把均衡做概念引入到经济学中,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应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务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务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务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过剩产品的存在必然导致价格下降,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扩大,供给量减少,所以,价格的下降可以减少市场的产品积压,使供求保持平衡。同时,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所以价格的上升可以清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使有供求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