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7119300000046

第46章 百忧集行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暴雨灾害,使子美家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令他又得开始与达官贵人来往,求得供养之资。

面临这种现实生活,子美先生只能向自己的年少回忆求援,并写下这篇对比鲜明的“生活日记”,在纸上求得心理的疏泄与缓解;同时也是为了引得“主人”同情博得资助而作。

随后,子美为我们留下了他“强将笑语供主人”的证据,例如为徐官员的儿子写的颂歌《徐卿二子歌》,纯属奇文: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子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猜测子美先生是故意留下这类诗作的,目的是要后人了解,怎样才叫斯文扫地。

在那段时间,子美还留下了感激雪中送炭好人的有情之作,例如有两封“感谢信”,第一封是给新认识的徐少尹的:“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交新徒有喜,礼厚愧无才。赏静怜云竹,忘归步月台。何当看花蕊,欲发照江梅。”(《徐九少尹见过》)其中三、四句的意思为:你结交我这个新朋友是空有欢喜之名呀,送我厚礼我真愧对呢。从诗的后四句来看,这位徐少尹是敬重子美才华谈吐的,宾主二人把酒言欢,相携散步,观赏冬日青竹静云,直到月亮出来,于是子美邀他下回来江村看梅花盛开。

另一封“感谢信”也是给新认识的魏侍御的:“有客骑骢马,江边问草堂。远寻留药价,惜别到文场。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其中三、四句的意思为:你大老远来赠送给我买药的钱,临别还对我说为我的文才诗作倾倒。于是子美赞美魏侍御回官衙的阵仗华丽壮观,叮嘱他时时挂念自己衰老与病痛的样子,常寄书信以解荒村寂寞。

如此,子美家的生计又有了着落。在此,我们后人是不是也要诚心谢过那些对子美或主动或被动或真心或勉强相助的各式古人呢?

上元二年(761)秋冬的日子,当然离不开高适这个老朋友的出场援助了,子美有一首诗是催一位名叫王伦的官员带酒来草堂玩的诗,提醒他“绣衣屡许携家醖”,意思是说“你都许诺过好多回了,快点践约!”子美还要求他把老朋友高适一同请来,那彭州刺史王伦后来果真约了蜀州刺史高适,携酒来到草堂一醉。子美有诗记载他们当时非常开心的醉态。

高适另一次出场是在子美出外做“剪彩嘉宾”的时候。

有一个官员李司马为一个小镇(江源镇)修一座竹桥,请子美参观,子美写了三首诗,一首主要赞美李司马造福人民;一首感激李司马邀他出来玩:“把烛桥成夜,回舟客坐时。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并希望李司马能经常想到他并招待他:你可要“招邀屡有期”哟;第三首便主要是为高适写的了,因为小镇是蜀州地界,高适是蜀州最高长官嘛:“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功成事出群。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前两句献给李司马和建桥的群众,后两句表示欢迎老朋友从成都府出差归来。

“童子骑青竹”是个典故,《后汉书·郭伋传》上说:“郭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河西美稷,有儿童数百,骑竹马迎之曰:‘闻使君来,喜,故来迎。’”成都在蜀州(今崇州)的东面,所以子美和孩子们急急忙忙跑到桥的东头去迎接。

这个秋冬子美诗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他为一位京官写的,这位京官姓窦,以侍御身份出任检察使,到“成都军区”检查各地部队军储武器装备,完成任务后返京。子美写了首长诗赠别,也许子美与他私下里有几番交流,因而觉得他好。但看诗的末几句却也未必全是如此,京官的身份也许在子美心中分量更重:“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成都,肯访浣花老翁无?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

请细细体味后两句子美待人的赤子情状。

他很喜欢这位大人,盼他还能回成都来,并做客他的成都草堂。“满眼酤”,是说蜀人以竹筒装酒卖,买家要求酒装到最满,即装到竹筒上部绳眼的地方。子美用此形容自己要最隆重最大方地招待窦大人:我要满满地大杯敬你酒,为你的仆人准备白白的米饭,为你的马儿准备青青的青草。

可怜的子美先生,但愿这不只是你的纸上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