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源于实践的思考
7116500000006

第6章 决策与管理(1)

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行政决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效能乃至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就我国而言,加强对行政决策科学化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一是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水平较低,影响了国家行政职能的发挥和行政目标的实现;二是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客观上也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因此,急需加大力度开展行政决策研究,探索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行政决策体制

现代科学决策与传统经验决策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决策单元是由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子系统既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实现决策功能。

(一)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由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程序构成的从事信息处理的机构,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通常发挥四种职能。一是信息的获取;二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三是存入资料库,以备后用;四是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快速。目前,在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中,信息观念已基本形成,信息收集、存储、传递的物质基础设施也有较大改善,但网络系统尚不健全,覆盖面也比较狭窄,特别是作为行政决策主要依据的政务信息,存在着一般信息过多过滥,适用信息偏少,时效性差等问题。为此,第一,要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兴建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信息库、信息研究中心。规范操作规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一个快捷、高效、灵敏的信息运行机制和一个多层次、全方位信息网络系统。第二,要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信息价值的辨识和整合能力。第三,要加大对信息设施投资的力度,搞好硬件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运用现代方法和手段,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为决策中枢系统和决策系统提供充足、准确、适用的信息。

(二)咨询系统

咨询系统作为决策中枢系统的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对决策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备选方案做可行性有效性分析。必须进一步完善咨询系统。首先,要明确调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政府调研部门主要任务应当是加强宏观性、全局性问题的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谋咨询服务。其次,借鉴国外建立“思想库”的做法,成立顾问机构,聘请社会各界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担任政府顾问,帮助解决行政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大力扶持发展民间咨询组织,积极鼓励他们参政议政,为政府重大决策出谋划策。第三,决策者要正确处理与智囊人员的关系,既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要有博采众长的能力和当机立断的“拍板”本领。

(三)决策中枢系统

作为决策体制的核心,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统筹考虑决策目标,选择备选方案并最后拍板。它是决策质量和决策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行政决策中枢系统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一是党政不分导致行政中枢系统行政决策权大受牵制;二是职责不明确,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大事化小,以交学费而敷衍了事;三是长官意志、个人独断、盲目拍板现象依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职责分开,落实行政中枢系统依法享有的各种决策权。同时,健全各级政府决策会议制度,并使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建立行政决策责任制,健全相应奖惩制度。

总之,完整的决策体制还应当包括决策执行系统和决策监督与反馈系统,这样才能使行政决策工作完整有序,富有效率。

二、扩大民主参与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之一,但并不是说决策就不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国家政务、社会事务,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一方面,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组织结构严密,劳动分工精细,国际竞争激烈,影响行政决策的内外因素错综复杂,因而现代行政决策本质上说是一种集团决策、民主决策,单凭决策者个人的知识、能力、智慧、胆略、经验做出正确决策不仅十分困难,失误更是不可避免,而且难以及时制止和纠正,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建立在民主化的基础上。

(一)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行政领导者作出决策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作决策的出发点和依据。

(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联系

行政机关必须加强与人民代表的联系,认真听取人民代表的意见。因为人民代表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广大群众之中,最能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三)要重视****工作

****工作是党和政府倾听人民呼声,解决群众痛苦,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桥梁,是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的批评和建议重要途径,也是调节社会矛盾,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行政领导者要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经常阅读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上访,从中获取信息,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四)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

建立这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领导者与群众之间就有关全国性重要问题或地区性重大问题,面对面的展开讨论,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协商对策。

(五)科学论证民主决策

要把行政首长负责制与个人分工负责、决策会议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凡涉及重大问题决策,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在充分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再作决定。

三、规范决策程序

决策的科学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决策的程序化。决策程序的繁简是由决策对象的难易决定的,一般来说,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阶段。

(一)发现问题,制定目标

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发现问题,不但要能够发现显现问题,而且还要能够发现潜在问题。发现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楚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序;二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明确问题后,就要明确决策目标。决策目标一要合法。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二要可行。即目标确立以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为依据,高低适中,太高令人望而生畏,太低不利于发挥人的潜能。三要明确。目标是一面旗帜,所以要清晰、准确、简明、易记,对达成目标质量、数量、规格、时间、地点等有关要求,应尽量具体化、标准化、定量化。

(二)调查研究,拟制方案

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它本身并不是决策的目的,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与之有关的背景材料、环境状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同时,还要根据调查研究中收集的信息,对行政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这些变化将对解决问题产生什么影响作出科学预测,设计出几套备选方案,并详细说明每套方案的依据、优点和不足,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预期的效果,付出的代价,控制的办法等等,供决策者参考。

(三)分析评估,优选方案

在各种可行方案拟定以后,决策者就要按照行政目标和客观实际,制定评估方案的价值标准。然后,根据这一标准,聘请专家,对决策备选方案进行科学、周密、审慎地论证,排出优选序列,在此基础上,决策者尽可能地选择最优方案。当然,由于行政环境错综复杂,一项行政决策的各种变数很难控制,加之,行政管理时效性的要求,严格意义上的最优决策几乎不可能,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采取满意即可的原则,确定相对优秀的方案。

(四)实施方案,追踪决策

决策方案确定后,必须贯彻实施,否则,再好的方案也无实际价值。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重要资源的准备,不能仓促上阵,欲速则不达。其次,要进行局部试验和小范围试点,验证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广实施。第三,要做好宣传工作,使执行者明确角色的内容、目的、意义、方案和步骤,统一认识,协调一致,从而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第四,要加强控制和监督,重视信息反馈,了解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使决策方案更加符合实际。

四、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

行政领导者是行政决策的主体,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决策的质量。因此,全面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对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至关重要。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行政管理的阶级性决定了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行政决策主体的行政领导者一定要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只有讲政治,才能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在决策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因此,决策者要加强政治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政治立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全面掌握基本观点,把握精神实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行政。

(二)求实的工作态度

实事求是是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行政领导者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辩证思维方式,把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为决策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不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尊重科学、尊重真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工作踏实,光明磊落,大公无私。

(三)科学的创新精神

行政决策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探索型、开拓性的实践活动,其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旧框框的束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因而要求领导者必须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科学决策,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丰富的知识素养

一个人的知识拥有量与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正比。知识越丰富、越广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多,把握就越大。行政决策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对象,涉及到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要求决策者必须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知识素养。因此,行政决策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研究

一把手是指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是党政领导班子的核心。一把手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在领导活动中处于督导地位,对于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手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得到过比较全面的锻炼,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是经过慎重的考察而选拔出的佼佼者。他们是整个干部队伍的中坚和骨干,是党的事业的中流砥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人心的焦点与核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他们既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者又是实践者,处在关键地位,负有特殊的责任,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核心力量,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一把手是领导干部中的领头人。他们政治上坚定,对党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党中央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他们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思想解放,信心坚定,迎难而上,不断创新;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能够运用理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突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他们作风扎实,工作有序,处事果断,求突破,谋发展,敢讲真话,敢于负责;他们坦诚有德,谦虚谨慎,处事大度,善于团结同志,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他们富有较强的人格力量,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讲求真理,以德服人,用良好的道德风范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尊敬。

应该看到,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一把手队伍,主流是好的,他们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党和人民的信任。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近些年来,一把手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一把手违法违纪的案件不断增加,在领导干部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这一现实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摆上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议程。从一把手的犯罪原因来看,除了他们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是极其重要的原因。江****同志说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从严治党、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关键环节,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因此,只有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才能从源头上有效地约束其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遏制其职务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一、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

(一)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政权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风和政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政权的巩固。

从这几年一把手犯罪率上升的现实看,权力腐败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它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并最终将导致一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丧失信心,这对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将是极大的危害。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彻底地、自上而下地整治腐败。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一把手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利,这本来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可有些一把手把权力看成是私人的,这样必然导致权力的私化,结果是引起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变化,继而危害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依法行使权力的一把手队伍,不仅是推进领导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更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党、执政为民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