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源于实践的思考
7116500000034

第34章 党建理论研究(5)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是党员言行的准则,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有力武器。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必须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因此,维护党的领导,服从党的统一指挥,严守党的纪律,就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靠保证。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也是市场经济,它的求利原则、竞争原则等基本原则即价值规律无时不在发生作用,尤其是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在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健全的情况下,某些消极影响将会十分突出地显露出来。这就要求共产党员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正确方向,在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知识结构,不仅做到政治上成熟,而且要学会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掌握一整套经济建设的本领,稳妥地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党性锻炼与修养的主要内容

党员的党性锻炼与修养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党性的基本要求。党员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扎扎实实打好理论根底,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

(二)政治锻炼与修养

共产党员的政治锻炼与修养,是党员政治素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党员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优良的政治品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锻炼与修养,就是要为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努力奋斗,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自觉投身于政治斗争的实践,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

(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道德的锻炼与修养

共产党员要经常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来改造自己头脑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从思想上培养与锻炼自己的党性,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共产主义信念,都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来看待现实问题,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类最崇高的价值,用共产主义道德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在经受各种考验中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锻炼与修养。

(四)组织纪律和优良作风的锻炼与修养

没有组织,党就没有力量;没有纪律,党就是一盘散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每个党员不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组织锻炼与修养来保证党在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党员的纪律锻炼与修养来保证全党在行动上的步调一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加强党员作风锻炼与修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员更要充分认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性,自觉地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努力。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党性锻炼与修养的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与修养,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的。首先,要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解决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法律等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思想充实,品德高尚的人。其次,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现阶段,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形势之复杂,任务之艰巨,为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与修养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广阔的领域,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实践活动,每个党员都要接受锻炼和考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坚强党性和时代觉悟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党性锻炼与修养,重在自觉,贵在坚持,难在更新。党性锻炼与修养,不是靠外力和强迫命令,而是靠党员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识能力、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重在自觉,一是要自觉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二是要提倡“慎独”;三是要坚持自我反省。党性锻炼与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是一劳永逸便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经常地不懈地坚持下去,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使自己逐步具备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切优良品质。党性锻炼与修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需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党员要带头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头破除阻碍改革开放的旧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切实解决党性锻炼与修养中的一些难题,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党性不断得以完善,升华。

执政党必须有一条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基本路线

一、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党的建设要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进行,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原理。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发现,各个时期党的建设,总离不开当时所面临的革命和建设任务,离不开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的确立和发展,常常赋予党的建设以新的内容,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正确的政治路线一旦确定之后,党的各项建设就要相应地紧密配合,并在配合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建设水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果断地作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战略决策,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共十三大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概括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高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它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回答了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建设的根本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道路等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规定了党的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政策,决定着当前党的全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当然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各方面建设只有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并保证它的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规定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新时期加强党建设的主题和核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建设要始终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

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但党的建设并不是消极地适应党的基本路线恰恰相反,搞好党的建设,对于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有着深刻的影响。党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如果党自身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党是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并保证其贯彻实施的。我们必须懂得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建设的辩证关系,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基本路线长期坚持下去。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的建设,既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政治理论问题,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解决的实践课题。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实质,反映了政治与经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它们二者之间虽有许多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但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属性,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因而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要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统一,围绕经济建设抓党的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防止和克服用经济建设代替党的建设的倾向。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任何工作都不能干涉和冲击这个中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抓经济建设,不要或放松党的建设。我们的经济建设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只有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中心,就必须集中精力去抓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搞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党的建设搞得怎样也无所谓了;也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抓起来看得见、摸得着,是有目共睹的。而党的建设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党的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给经济建设让路,从而淡化了党的建设。显然,这些思想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党的建设搞好了,就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保证,从而促进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如果党的建设出现了偏差,经济建设就必然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这方面,我们党是有过经验教训的。

二是要防止和克服脱离经济建设抓党建的现象。密切联系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来正确认识党建工作,认真抓好党建工作,这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过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经济工作一道进行。只有这样,党的建设才能在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脱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有的人认为,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是没有联系,互不相关的,抓经济建设与抓党的建设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二者没有内在的联系,搞经济建设就一门心思抓经济,搞党的建设就“聚精会神”抓党建。这里,他们把聚精会神片面地理解为关起门来,不与社会实际联系,不与经济建设结合,表现为就党建而抓党建。显然,这样做是搞不好党建工作的。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克服把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割裂的倾向,改变一些同志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党建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做到围绕经济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建设。

这些年来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围绕经济建设抓党建,党的建设自觉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党的建设就会不断进步,党的凝聚力,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党的威信就会提高,党的领导作用就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要真正做到围绕经济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建设,必须建立一个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明确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二者虽然在工作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有不同的地方,但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二者必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绝不可以人为地将二者分成谁先谁后,谁轻谁重。其次,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等方面要做到使二者同步进行,绝不可以将二者割裂开来。

在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建设的辩证关系后,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找准二者结合点。

第一,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自觉联系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经常深入地对全体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其实质,自觉地、积极地站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前列,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党的建设要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必须为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提供有力的保证。党的思想建设,要通过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使全体党员全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组织建设,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搞好领导班子和基础组织建设,把那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要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抓紧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纯洁党的组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党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各项制度的建设,保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的稳定性、连续性,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二、执政党必须致力于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