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源于实践的思考
7116500000016

第16章 知识分子与人才工作(2)

由于宁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许多人对人才的思想认识严重滞后。一些领导没有真正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工作简单地混同于传统的人事工作,没有认识到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的中心就是人才资源开发。宁夏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动力就是人才资源的开发。按部就班地按文件办事,按计划指标办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才开发的力度。认识上的滞后直接导致了人才工作的滞后;在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明显力度不够。近些年,为了改变在人才竞争方面的颓势,宁夏也参照其他省市的做法,制定、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但由于缺乏对国际间及国内人才竞争的了解、分析和对各不同专业人才流向的准确估计,一些优惠政策虽然在宁夏看来是有所突破,实际上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与西部一些省区相比,力度不够、缺少新意、难以奏效。宁夏目前还缺乏一种完整的、成套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任用、激励、收入分配、仲裁、保险、基金、市场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在人才的使用上,有的领导只追求拥有人才,而不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不去为优秀人才营造有利于他们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只注重人才的产出和贡献价值,忽视了个体需要的满足;在人才的激励上,受“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影响,对有贡献、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在政治上、经济待遇上不能特别对待,许多部门和单位要平衡与其他职工的关系,不敢拉开人才与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不敢拉开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与普通人才的收入差距,偏重于人才基本需要的满足,而忽视了他们整体需要的提高和发展;在人才的待遇上,注重行政职务的提拔,忽视其专业技术能力的发挥。目前许多领导对人才明显存在着一种官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一些本来在专业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并有很好发展前途的人才导向了从政之路。应该看到,注重行政职务的提拔并不一定就是尊重人才,对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在专业技术领域他们是人才,但在行政方面却并不一定是他们的特长,一味地注重行政职务的提拔,反而倒有可能是耽误人才,甚至毁掉人才。如果让这种作法形成风气,被确定为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对搞好宁夏的人才开发无疑是不利的。

(三)人才开发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渠道单一

宁夏人才开发的资金基本是来源于财政拨款,这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财政拨款、企业赞助、个人募捐三条渠道相比,显得比较薄弱。一些科研单位长期投入不足,科研设施陈旧,职工待遇偏低,人才纷纷流失。而全区无论是高校,还是科研单位,在全国的科研项目竞争中都处于劣势,申请到的课题少,经费有限,虽然自治区设立了几类科研基金,但资助力度小,还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需要。从人才培育资金方面来看,宁夏人才培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及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各省市。财政性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性教育,而用于企业、机关团体职工培训和再教育经费则比较短缺,企业、机关团体职工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四)人才结构调整的机制、市场机制作用不大

宁夏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的配置方式有关,主要原因是市场调节功能发挥不够。人才结构调整的机制以计划为主要手段,市场机制没有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致使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人才市场的人才储备不足,对人才底数掌握不清,人才分类不细,信息量还比较小。人才不能随市场供求变化合理流动,积压的人才流不出去,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人才浪费与人才短缺并存的矛盾仍很突出。市场机制没有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还是依靠计划机制,如行政力量、指令的方法和计划的手段配置人才。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格局远未彻底打破。这种配置方式使人才结构明显呈刚性状态,从而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对人才流动的柔性要求和人才管理的动态要求。因为市场机制不能在人才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用人主体和人才不能在市场信号的导引下,在收入水平变动和其他待遇及工作环境等的驱动下,实现人才在不同地区、产业、职业间的流动和重组。

(五)人才教育机制滞后

教育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宁夏目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隔离,自成体系,难以沟通,极大地制约着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全区高等教育发展不足,规模偏小,教育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还不能适应宁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专门人才和适用性人才的需求。从大中专院校到成人自学考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还在发挥作用,许多人参加学习都为了提高学历,从而改变身份地位,而忽视了学到一技之长和提高自身素质,教育还没有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宗旨。

(六)工资报酬低,工作环境差

目前,宁夏人才的待遇普遍偏低,不仅无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就是与周边地区如甘肃、陕西等省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发展上的不平衡,直接表现在人民的平均富裕程度、民间拥有的资本量、工资报酬、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工作氛围和培训机会等方面。东部发达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宁夏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环境相对较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发达地区以高薪、丰厚的物质条件和舒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以至于宁夏本地人才严重外流,外地人才更是难引进。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宁夏在全国甚至在西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宁夏本地的人才继续外流,外地人才难以引进,有些引进的人才也难以长期在宁夏工作下去。

六、宁夏人才开发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既要重视人才引进,又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看,稳定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人才开发的关键,引进人才是必要的补充。现有的人才队伍稳定不了,潜力挖掘不出来,作用发挥不了,人才开发就会失去一个基本的战略支撑点。人才很难引进,即使引进了人才,如果发挥不了作用,成就不了事业,也容易流失。因此,宁夏要实施人才开发战略,首先要立足全区现有人才的开发,挖掘自身的潜力,打破地区、部门界限,充分发挥现有的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这是宁夏人才开发的重点。不要一说起人才开发,一些人马上就想到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而忽略了身边的人才宝库,走入了人才开发的误区。其次要在重视现有人才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引进人才,特别是下工夫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在引进人才时,要考虑是不是确实需要,不要为引进而引进,为图虚名而引进。同时,要十分注意人才政策各个方面的协调平衡,调动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两个积极性,防止引进外来人才,气走本地人才现象的发生。

(二)既要重视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也要重视创新用人机制

宁夏引进人才的物质待遇是难以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的,但是应该看到,政策的影响对吸引人才也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可以探索在政策上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更优惠的特殊政策,通过制定政策、改善政策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既要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又要落实宁夏现有的政策,更要出台新的更优惠的政策,以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除了依靠政策吸引人才,宁夏人才开发还要重视创新用人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如,建立和完善人才配置的市场机制,实现人才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不求全责备,不拘一格地选拔使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把知识、技术、贡献与报酬紧密挂钩,使人才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真正让优秀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三)既要注重市场导向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调控的功能

市场需求是宁夏人才开发的根本导向,宁夏对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强人才市场的建设,促进人才在市场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实现有序、合理的流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的知识结构,适时地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在宏观上所掌握信息要比具体市场准确、完整和及时,能够做出较市场更为准确的决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应该注意到,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在对其进行开发和配置的过程中,政府只能以调控主体的身份出现,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或缺陷,具体的配置行为还需要由市场来实现。

(四)既要善于用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又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们制定和落实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就是要给人才发挥作用、发展事业创造条件和空间。许多人才到西部来宁夏是为事业而来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前提是使人才的事业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优秀人才都是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只要有了施展抱负和运用知识技能的事业,人才才会来,才能留得下、留得住。我们各级领导要善于用事业来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为各种人才提供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激励他们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我们虽然不能像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那样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但是我们要应该尽其所能地为优秀人才创造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用我们真诚的感情打动他们,用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感染他们,用我们优质的服务感动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宁夏不仅是他们施展才干干事业的好地方,也是他们可以长期生活的温馨的家。

(五)既要注重人才的使用,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普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各类专门人才,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所需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如果只重视人才的使用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出现人才质量劣化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各级领导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各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优秀人才走出宁夏、走出国门,学习和了解当代国外最新科技知识与管理方法,开阔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知识,增长他们的才干。同时,考虑到宁夏人口整体受教育的程度还不高,劳动力素质也比较低的实际,宁夏人才开发在考虑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眼光,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要花大气力,努力提高全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形成宁夏合理的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

七、宁夏人才开发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宁夏人才开发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观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宁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宁夏人才开发的目标是:

1.不断提高人才总量,增加人才密度

到2010年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49.4万人,年平均增长4.2%左右;社会总人口中每万人拥有各类人才784人,人才与人口的比例达到1∶12.8;人才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13.7%,从业人员中每万人拥有人才1372人。

2.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到2005年,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8.5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8%,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3.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2005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达到4000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2.2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万人,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为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在校本专科学生达到3.5万人,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达到2000人左右;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力争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博士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至5个,硕士点50个,国家级学科3至5个。

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开发机制。进一步形成机构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使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类人才的工资报酬等物质生活待遇得到切实改善并有较大幅度提高。

八、宁夏人才开发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要更新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为人才开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第一资源的观念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才开发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我们必须以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努力追求新的理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中的主体资源来规划和开发,无论从当前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开发应当成为全社会的首要任务,各行各业都应该以足够的精力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努力做到对人才认识有新高度,对人才吸引有新思路,对人才创业有新环境,对人才使用有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