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必须要克服的人性弱点
709600000083

第83章 人性七十四 阴险:见不得阳光

人性中最黑暗的地方有一个角落,那就是阴险。阴险就是欺善怕恶,就是两面三刀,就是笑脸后面老虎般的黑心。也许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近亲——猿类那里找到人性阴险的根源。

动物也欺

也许我们可以从我们的近亲——猿类身上的特点,了解到我们人类的本性。对于猿类而言,心怀不轨的欺骗行为自古以来就是它们的生存技能。圣安德鲁斯的苏格兰大学的两位进化论心理学家魏安德和白理德的调查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对一群南非猴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只小猴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它为自己争食的时候,它的表现特别狡猾。当一只大猴子好不容易弄到一块美食之后,那只小猴子便想方设法来到它的近处,然后悲痛欲绝地号啕大哭。不一会儿,小猴子的妈妈便怒气冲冲地奔过来,把那只“欺侮”小猴子的大猴子赶跑了。现在我们的小表演艺术家便可以不受干扰地享用美食了。

为了他们的研究工作能够建立在一个更为广泛的基础上,魏安德和白理德走访了世界各地著名的灵长目动物学家,求教了更多有关猿类有意识的欺骗行为的例子。他们了解到大量的关于黑猩猩、大猩猩、狒狒和猴子们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鬼鬼祟祟的可笑故事。再来个例子:

一只大猩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正在寻找食物。他独自发现了在树冠中有一只槲果。为了独吞这个槲果,它倒在了草丛中,装作筋疲力尽的样子。它示意其他伙伴:你们再往前找找,我先休息一下,过一会儿我就会追上你们。还没等那些潜在的分享者完全消失,我们的大演员很快就爬上了树冠,津津有味地嚼起了槲果:味道好极了,心情好极了。

更狡猾的是母猿马塔塔。当她回到以前的猿群中时,发现原先臣服于自己的罗洛尔霸占了自己的首领宝座。有一天,这两只母猿都在猿群中,在她们身旁嬉戏的是另一只地位很高的母猿的孩子。突然间,马塔塔一把抓住那只小猿的一条腿,迅猛而狠命地拽了一下。小猿凄厉的尖叫引来了整个猿群,包括那位被激怒的母亲在内。马塔塔不由分说,愤怒地逼视着罗洛尔,对它大声斥责。孩子受气娘出气,那位母亲立刻扑向了无辜的罗洛尔——于是马塔塔重新登上了自己的宝座。

以上事例说明动物之间都充满欺诈,这似乎是利益面前的一种本能。能不能说明人类无理就有欺诈的成分呢。

欺善怕恶是人性

一对南部乡下的老夫妇,在外工作,成家的3个儿子个性都不一样,老大忠厚老实,老二脾气暴躁蛮横,老三则温温吞吞,毫无主见。

三个儿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不一样,老大柔顺;老二一不合意就出言顶撞,甚至斥责,比对待同辈朋友尤有过之;老三则唯父母之命是从,有恋父恋母的倾向。

按道理,父母对老大应该最好,老三次之,老二最差。结果不然,老二反而得到父母最好的对待,家中有什么水果收成,总是先送到老二家,其次才是老大、老三家。过年给红包,也是老二的孩子比较多,两位老人家始终不敢对老二有不悦的脸色,甚至还主动讨好,对老三却想骂就骂,不留任何情面,对老大则都是要求……当儿女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亲子关系就会产生变化,像有的父母会嫉妒成就超过自己的孩子、苛待不长进的孩子、奉承有钱的孩子……其中也有欺善怕恶,如前面故事所述的现象。

其实不只父母对子女有“欺善怕恶”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而要解读这个现象,得把人降低到“动物”的层次。

人和大自然的其他动物,就“求生存”的意义上来看,并没什么差别;而为了“生存”的需要,动物便会做出下列的行为:

——以弱者为食。

——逃避强者的扑杀。

人的表现虽然不如一般动物那么赤裸,但仍基于同一意识。因此人会对相对的弱者进行精神及意志的“侵略”,以获取利益或尊严;对“强者”则以逃避的方式以免被“侵略”,若“逃避”不成,则以“讨好”的方式来免除或减少被“侵略”。而当被强者侵略之后,有些人会转而向弱者侵略以寻求精神及意志受到伤害的补偿。

当动物扑杀弱者,欲以弱者为食时,若弱者有抵抗的行为,强者也不一定会坚持到底,中途放弃的也有。人也是如此,因此面对强者的侵略,如果弱者有与之一搏,甚至与之共亡的决心及意志,强者由于顾及本身也可能受到伤害,常会知难而退,或是延缓侵略的时间。也就是说,弱者的力量及意志的展示,对强者有“威吓”的作用。问题是,这种展示能维持多久?若不能维持,一时之勇也必将被强者窥破!

“欺善怕恶”既是人性,也就不足为怪。倒是我们在理解其基本“原理”后,要为自己的生存,拟定一套应变之计,并修正对“善”与“恶”的观念。

事实上,欺善怕恶的人很多缺乏自信、色厉内荏,属于纸老虎一类。这种人靠“欺善”来彰显他的“强大”与“存在”,所以在心理及意志层面上,他们是不堪一击的!

两面三刀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有些人人心叵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这样的人应慎而又慎,更谈不上结交为朋友了。

至于某人是不是“墙头草”,如果没有先见之明,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分辨的。这样的人往往在你面前说得优美动听,夸得你不禁飘飘然。当面说的都是一些忠贞不贰的话,表现出的是忠诚老实相,但背后说不定有更险恶的用心。

说得轻一点,具有“墙头草”性质的人善于搬弄是非。在你面前说他的坏话,在他向前说你的坏话,不闹出矛盾,绝不罢休。

“墙头草”最惯用的伎俩是伪装,这种伪装的工具就是能把活人说成死人,能把死人说成活人的语言。纵观中国历史,有许多极盛一时的大奸臣却得到皇上的宠信,究其原因除了皇上昏庸无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大奸臣会献媚,会巴结皇上,能把忠良之臣置于死地。而真正可靠的还是那些敢于谏言的忠臣,可能这些谏言不太好听,但绝对有好处,忠言逆耳。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想把她置于死地。与这样的人交往时,应多注意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反应,在短期交往中很难发现这种性格特征,但接触时间长了便会清楚明白了。

这种“墙头草”是千万不能结交为朋友的,不然他会令你大吃苦头。

我国古代的名相王安石就曾为我们做出过表率。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屡受非议,有一个叫李师中的小人乘机写了篇长长的《巷议》,说街头巷尾都在说新法好,宰相好,为王安石变法提供雪中送炭般的舆论支持。但王安石一眼就看出了《巷议》中的伪诈成分,于是开始提防这个姓李的小人。

生活中往往有两面三刀者,他们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对方落入陷阱,达成自己的企图。他们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在与人交往时需要时刻提防这类人。

提防笑面虎

生活中也不乏有一些自欺欺人笑面虎式的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他们仍聪明、狡猾,让人难以辨认,难以防范。

西汉御史大夫张汤为人狡黠多诈,滥施刑罚,办事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意;对于皇帝不喜欢的人,就妄加诬蔑,任意诽谤;对于皇帝喜欢的人,就胡乱吹捧,极力美化。他利用自己御史大夫的职权,经常随意罗织罪名,弹劾大臣,残害同僚。

张汤对他的副手御史中丞李文怀有宿怨。张汤最宠信的小吏鲁谒居,为了替主人铲除政敌,邀功献媚,就悄悄地派人上书皇帝,用罗织来的罪名检举李文。于是,皇帝命令张汤来审理这个案件。张汤借机滥引法律条文,施以酷刑,终于诛杀了李文。后来皇帝偶尔问起案发原因,张汤假装自己不知情,故作吃惊地说:“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干的。”

其实,张汤做贼心虚。退出之后,急忙赶往鲁谒居家密商对策。此时,正赶上鲁谒居患病在床。当张汤看到鲁谒居的两脚红肿时,就亲自给他按摩双脚。这事正好被赵王刘彭祖看见了,心想,从没听说过一个主管长官竟然如此服侍一个小吏,判断其中必有隐情;加上刘彭祖素来不满张汤的残暴,于是,向皇帝告发说:“张汤身为国家重臣竟然给一个卑贱的小吏按摩双脚,我认为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勾当。”皇帝将此交给刑部调查。调查期间,鲁谒居正好病死,事情牵连到他的弟弟,因而被囚禁了起来。一天,张汤恰好去监牢里提审犯人,看见了鲁谒居的弟弟。张汤本打算暗中营救,所以表面上假装不认识。这样一来,鲁谒居的弟弟误解了张汤的意思,心中既害怕又愤怒。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叫他的家人上书皇帝,揭发了张汤与他哥哥鲁谒居共谋陷害李文的经过。皇帝得到举报,命令立案审理。

像刘彭祖这只“笑面虎”还真是善于察言观色。现实中的很多人脸皮很厚,把自己当成商品,谋求在人际关系中讨个万事通。这种人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讨价还价,以使该公司的领导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或者他们在工作上不安分,但却热衷于往上司那儿跑,为的是和上司套近乎,不是凭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重用和提拔,是想通过和上司的私人关系得到好处。

这些人很会伪装自己,对于这种人,无疑是不能太接近的,他如果在哪个部门任职,哪个部门就会被他搞得一团糟。因此,领导者一旦发现下属的某一位是一个“笑面虎”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撤换掉,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都要提防,免得受他的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