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中风后常见的问题吗?
20世纪20年代,kraepelin首先发现了抑郁症与脑卒中之间的联系。从那之后,心境障碍是脑卒中的一种特异的并发症以及抑郁症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精神问题的说法,已得到普遍的认可。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后两年中伴发抑郁症状。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部位、病程长短、肢体瘫痪及社会家庭因素有关。国外学者报道,脑卒中抑郁与左侧大脑半球受损密切相关,病变越靠近左侧额叶越容易发生抑郁。但是脑卒中所致的脑损伤和神经系统缺陷使诊断变得复杂。
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中风后抑郁将使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倍。另外,抑郁将使中风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以致延缓神经功能康复,具体表现在语言、运动、行走能力的下降。同时,由于卧床时间的增加,容易继发产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根据最新研究显示,抑郁症的症状与中风的死亡风险有关。持续有抑郁症症状的男性因中风而死亡的风险是一般人的两倍。与毫无抑郁症症状的人相比,即使是有温和的抑郁症状,也与中风死亡的风险增加有关。
按Robinson等的研究,脑卒中后按抑郁的程度分为两种类型:
(1)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活动力减退﹑思虑过度﹑兴趣下降﹑失望﹑沮丧﹑多疑﹑易怒等。
(2)重度抑郁。表现为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紧张、焦虑、恐惧、哭泣、入睡困难、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兴趣丧失、少语、少动、自卑、绝望、自责、幻觉、妄想、厌世、自杀观念等。
另外,还可以见到不典型抑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各种躯体不适,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而抑郁情绪却不明显。个别严重者可出现脑卒中后抑郁性假性痴呆。自杀企图和行为是脑卒中后抑郁症中最危险的症状,可出现在症状严重期,也可出现在早期或好转时。另外,脑卒中后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相比,具有发病程度相对较轻,而焦虑躯体化﹑易激惹症状较明显的特点。
杭州某干休所老李,自从患了脑卒中后,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谈,继而话语古怪、疑神疑鬼,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不舒服,晚上睡不好觉,一上床就做噩梦,白天心慌意乱、愁眉不展,不知做什么好。他四处求医,做了不少检查,就是查不出有什么毛病。他固执地认为,大家对他不公平,子女对他不孝顺。但子女们每次来看他,他又把他们骂走。后经精神科医生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症”。
在临床上,老年人患脑卒中后较容易患抑郁症,表现为性情急躁、情绪不稳,特别是性格内向、情绪悲观的患者,更容易抑郁致病。
对于中风后的抑郁症,治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应合并使用抗抑郁剂。治疗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症状﹑恢复功能以及使复发的危险减到最低限度。临床常用的抗抑郁剂主要有3种:一是三环类抗抑郁剂,如去甲替林﹑去甲丙咪嗪;二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反苯环丙胺;三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西普妙、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脑卒中所致的脑组织病理性损害,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对抗胆碱能作用的敏感性增强,但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并发心血管疾病、前列腺肥大和狭窄性青光眼,他们常服用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和抗高血压药物等。对中度和重度脑卒中后抑郁选用三环抗抑郁药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有时三环抗抑郁药可导致定向障碍﹑谵妄等脑器质性综合征,故宜小剂量应用为妥。选择性5-HT在摄取抑制剂抗抑郁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小,可治疗重度﹑中度的抑郁患者,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首选一线药物。脑卒中后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故应小剂量用药。根据病情变化缓慢递增至治疗量,同时要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及不同的个体特征,选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良好的心理治疗,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或消除其抑郁症状,尤其是心因性抑郁患者,还可对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采用心理治疗及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好方法,其有效率为82%,加用抗抑郁药后其有效率增至93.06%,说明加用抗抑郁药可提高疗效。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病程短于6个月的有效率为95.65%,6~12个月的为79.31%,长于12个月的为64.28%,它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还与病情有关,病情越重,疗效越差,这是因为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迫不得已依赖别人,进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如果经积极康复,肢体功能仍无明显改善,仍要依赖别人生活,抑郁的恢复也受影响。
专家特别提醒患脑卒中的老年人,待脑卒中疾病稳定后,切不可长期待在家里与电视为伴,要试着走出家门,融进社会,去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去结识一些老年伙伴和朋友。同时,要学会淡化生活中的不愉快和不幸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家属在护理中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注意使用同情和鼓励的语言,消除其紧张心理,满足其合理要求。
癌症患者会得抑郁症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20世纪90年代上海女性以乳房癌及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男性以肺癌患病率第一。在人们心里,“癌症”的概念已与“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癌症一经确诊,对个体而言是突然的应激和灾难性生活事件,对疾病的绝望、疼痛、因长期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家庭矛盾,成为病人在患病后产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临床资料显示,约2/3的癌症病人表现出反应性抑郁或焦虑,甚至有临床资料显示,癌症患者重性抑郁症的发生率可超过50%。此外肿瘤本身的发展或并发症也能引起抑郁,如癌症脑部转移早期可以抑郁为临床表现,某些癌症组织(如支气管肺癌)产生内分泌作用而致抑郁。
抑郁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加重已有的疼痛。另外,抑郁将使患者陷入持久的痛苦之中,不愿意配合疾病的治疗,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或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悲观想法。从病理角度看,抑郁情绪将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机能发生紊乱,从而破坏内环境的平衡,被抑制的癌细胞将再度处于活跃状态。长期的研究显示,抑郁可使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20%。
于先生是某企业的职工,近来感到胃部不适,有时隐隐作痛,于是他去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他的胃部有肿瘤,并且是恶性肿瘤,有扩散的迹象。于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样顿时没了精神,做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最近一段时间,于先生感觉胃部的疼痛加剧了,虽然他什么也不干,但还是觉得很累,他觉得很无助;食欲明显下降,晚上总是失眠;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面对于先生种种反常的举动,他的爱人带他求助于心理医生。经心理医生诊断后发现,于先生因为患上了肿瘤而引发了抑郁症。
患肿瘤之后,患者的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得幼稚;自尊心增强,患病后总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亲人们更应为其做出奉献;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等;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焦虑和恐惧,害怕孤独等;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除具有上述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外,突出的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他们大多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没办法治疗,因此,对医生提出的各种治疗方案都表示怀疑;另外有悲观情绪,认为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轻重程度与病人基本健康状况、个性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判断及病人对肿瘤的认识了解等因素有关。
除了疾病会给病人带来抑郁情绪外,肿瘤的手术根治、化学疗法、放射疗法等都可能引起抑郁情绪。手术的结果往往是永久性改变,涉及颜面部或截肢、内脏造瘘、器官切除等都可构成心理创伤。如女病人担忧手术带来毁损性后果,尤其是接受乳房根治术者,为术后性生活问题顾虑重重。有人发现,乳房切除后适应不良者约占20%,病人在获得装饰性乳房后,术后的抑郁降低,信心增加。乳癌病人术后约1/3有中度以上的焦虑及抑郁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另外,由于药物或放射治疗本身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也可导致心理反应,如激素的使用可致病人情绪不稳,产生抑郁。
如何诊断癌症患者的抑郁症?怎么治疗?
我们知道,抑郁症的症状包括:在大多数时间内有抑郁情绪;对大多数活动缺少乐趣或兴趣;食欲和睡眠的显著改变;易激惹或迟缓;疲劳;无价值感或过分的内疚;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关于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要诊断抑郁症,上述症状至少要持续2周。但是,上述症状有可能是癌症本身的症状或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这需要与抑郁症区别开来,这也使得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诊断变得非常困难,对正接受积极治疗或病情处于进展期的患者尤其如此。患者的认知症状如内疚感、无价值感、自杀想法、缺乏乐趣等是诊断癌症患者抑郁症最有意义的症状。
要诊断癌症患者的抑郁症,必须仔细评价患者的症状、治疗反应、实验室指标、身体和精神状况等。一旦发现癌症患者有抑郁症状,应引起临床医生和家属的关注。